念咒的一个关键就是不能用嘴吸气。。。首愚法师开示金刚念诵要决(一)气功修炼金刚念诵是一种最高的气功修炼法,重点在换气方面。换气时务必把嘴巴闭起来,或慢慢吸,或一..
佛告大慧。善哉善哉。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大慧白佛。唯然受教。佛告大慧。有无量因缘不应食肉。然我今当为汝略说。(佛说有数不清的理由不应该吃肉。)谓一切众生..
我们对面遇到他人的时候,不能怒容满面,要常常面带笑容,这样你就可以给众生带来欢喜。众生欢喜,自己也欢喜。若是你怒容满面,对方一看你这样,他也会跟你一样内心不愉快..
《地藏经》是集合了所有宇宙的力量,集合了所有佛,所有佛菩萨,所有天主,地主,鬼王,一切力量。念《地藏经》第一品时,佛,菩萨,鬼王,天主,地主都念了一遍,这些都来..
随着佛教徒人口的增加,近年来有一些年轻的男女,到寺庙里举行佛化婚礼,要我为他们证婚。我经常都会告诉他们下列的道理:如何做一个先生呢?必须要记住:第一,身边少带钱。第二,..
我们为什么学佛?为什么修行?一般人回答都是为自己,为自己求安乐。而世俗的人为什么学佛?为什么要拜佛?为什么到庙里烧香?求升官发财,求健康长寿,求佛菩萨保佑他平安..
为了自己的前途、为了工作这些方面的太多太多的担忧,是没有太大的必要;怎么样也能够过得下去的。没有一个东西是让我们完全崩溃、完全过不下去,没有这样子。只要自己有面..
1、读佛经律时应焚香端坐,如对圣容,不可靠背交足,有失恭敬。欲读经,必先静坐片刻,默念偈云:【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我们六道凡夫,是被业缠缚住。“业”是什么?善恶业。善业里面生贪爱,被贪爱所缠缚;恶业里面生嗔恚,被嗔恚所缠缚。换句话说,见色闻声,生烦恼,喜怒哀乐、七情五欲,都..
佛教里面说忏悔的方法,有说两种,事忏和理忏;也有说三种,作法忏、取相忏、实相忏。作法忏就是僧团每半个月做一次布萨,那这个是僧团的自净,自我清净的、自新自净的会议..
从一般人来讲,身体的行为和内心的状态有一定的联系。有些大德教导初学者阅经的时候应该端身正座,以非常殷重恭敬的方式读经典,或者看开示,这是从身语的尊敬引发内心的尊..
顶礼佛学!弟子学习《入行论》遇到了几个问题:(一)我对于您的《入行论》辅导没有听完,从第七品才开始听,请问这是不是断传承的行为?(二)请问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克服..
有些大德讲可以通过恭敬心焚化经书,这个前提是恭敬心,不是以伤害的心。我们也可以把抄完的《心经》好好装起来,然后放在家里比较高的地方,因为它本身就是法宝,所以我们..
若看到一个人得了癌症等重病,自己很想帮助他,那么应该修自他交换,还是念咒回向其冤亲债主?哪种方法的效果更明显,且对自己不会伤害太大?索达吉堪布:境界比较高的人修..
有些道友引用印光大师的教言,说禅宗、密宗的即身成佛和释迦牟尼佛的成佛不是一回事。这是一种见性成佛,而不是现身成佛,现身成佛的只有释迦牟尼佛。对于这个问题,可以这..
我们产生烦恼的时候,怎么抉择烦恼即菩提呢?一般来讲,我们现在的身心五蕴是烦恼的自性,也是五蕴和合成的我,在生烦恼的时候,我们通过中观般若理论,观察烦恼产生当下就..
普贤王如来、五方佛、释迦牟尼佛三者一味一体,并非别别他体,他们仅是观待不同有情而分别作的安立。普贤王如来,乃心的实相本体,是法身佛。他并无报身、化身那样的刹土,..
《法灭尽经》(图片来源:资料图)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及诸菩萨。无央数众来诣佛所稽首于地。世尊寂静默无所说。光明不现。贤者阿难作..
佛在罗阅只国耆闍崛山中。与菩萨万人俱。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诸优婆塞优婆夷。诸天王梵释及人民鬼神龙。无央数共坐。阿闍世王太子。名为和休。与长者子五百人。各持金花繖..
佛在罗阅只国耆闍崛山中。与菩萨万人俱。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诸优婆塞优婆夷。诸天王梵释及人民鬼神龙。无央数共坐。阿闍世王太子。名为和休。与长者子五百人。各持金花繖..
我们修行的人,见、行两个是不能分割的。见,就是我们的知见,由闻、思、修,要从听闻正法来的。这个见解,最高的见解就是自性空与缘生因果、二互不违而相助出生。世俗的正..
话说女人是老虎吗?您没听错。世界是由男人和女人组成的,女人问题就是影响一半世界的问题。说到女人的强和弱,好和坏,那是有相当多的困惑和难题呀。直播中,有些奇葩提问..
按照佛法来讲,“高人”即是有智慧的人,他有广阔的视野,渊博的学识,看待问题很有广度与深度,在这种高人的指点之下,可以让你的人生少走弯路。“贵人”即是有福报的人,..
世间的情爱不知道,这个女人追男朋友,想不到那个男朋友是自己的爷爷,或者祖父,或者太爷爷、曾祖父,这都不一定的,或者是父亲。可是她看他都是这么年轻英俊,赶快去追,..
顿教的修行是从真心入手,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因为在迷惑系统之外,每个众生都具有觉悟的潜质,具有成佛的力量。修行所要做的,不是要成就什么,而是..
亡者若不生烦恼心,不会有任何障碍。但以一般常理而言,亡者会不会生烦恼心?会!如果这种恶缘干扰很厉害,亡者不生烦恼心,我不相信,大家都是凡夫嘛。所以一生烦恼心,是相..
每天108遍《大悲咒》,连续3年,你就可以手到病除!利益到更多的人。大悲咒的全名是“千手千眼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诵持大悲神咒者,于现在生中一切所求若不果遂者,..
八大菩萨有哪些来历?八大菩萨是佛经中记载辅助释迦牟尼佛教化工作,护持正法,爱护众生的八尊菩萨。八大菩萨的名称及排列顺序在经中的记载不一样,共有六种不同的说法。一..
不孝顺父母师长,抵触顶撞父母师长,没有父母师长生助你,自己无法强大,所以要被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欺辱——连你的孩子都会辱你,让你忧愁烦恼。大家如果不信,可以自己去观..
学佛因为明白了善恶因果之后,凡是一切十不善等等,想尽一切办法制止、不继续做,凡是一切十善法等等,都想尽一切办法励力而为、增长广大,一定要学会这个。特别是已经做了..
初入佛门者,往往有一个错误的认识,以为能打坐、念佛、诵经、持咒的功课,每天坚持做,这样就是修行了。不知道这只是修行的助缘,真正的修行,是修正自己的身口意行为,特..
佛法的观点,对婚姻的基本看法则是,婚姻是由于人们内在的爱欲需求,累世的会聚因缘,以及业力的牵引,导致今生男女两人遇合,组成家庭,乃至生儿育女。这中间,有其必然的..
佛陀是大医王,在疗治众生身心疾病方面有很高造诣。在三藏典籍中也有一些经典比较特殊,专门标明对治某类疾病,比如《疗痔病经》和《能净一切眼疾病陀罗尼经》就是这类经典..
中国有一句俗话叫“家家观世音,户户阿弥陀”,这句话中的“阿弥陀”就是“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就像释迦牟尼佛是娑婆世界教主一样。在中国佛教历史上,持名..
我们常说的“罗汉”实为“阿罗汉”的简称。为声闻四果之一,如来十号之一。又作阿卢汉、阿罗诃、阿啰呵、阿黎呵、遏啰曷帝。略称罗汉、啰呵。意译应、应供、应真、杀贼、不..
自古以来,世人对佛教有很多误解。有些因为不懂佛教名相,望文生义,理解不当乃至南辕北辙,却以为这就是佛教;有些因为门户之见太深,不肯虚心理解佛教文化,也就很难真正..
有人问:怎么判断自己是真信?还仅仅是觉得自己信了?我现在挺愿意马上能去像极乐世界这样的一个地方,但有诸乐无有众苦。那么世间的一切,比如爱情,感觉到爱情的痛苦,但又..
【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一切法皆是佛法,任何法都是佛法。有些人学了佛以后,非常小气,皈依佛,不拜邪魔外道。我有时候到乡下去,看到土地庙,那个土地公是用泥..
什么是罗汉声闻所证的境界呢?身心语言皆悉断灭。这很不容易哦!身体感受空掉了,妄想也不起了,这是小乘偏空之果。一般修行人可不要看不起小乘,很多人动不动就搬出大乘来..
出家人究竟应该用什么样的姓名?本来这已不成其为问题,但是近有一人出家之后,仍旧用其俗名俗姓,在佛刊上发表一些杂文,并且发布消息,广告教界,所以引起很多人的疑问。..
学佛不要迷信,佛者是行师道,教化一切众生。教主是我们尊崇他的,佛的本身无所谓这些,千万不要因此而搞成封闭式的宗教,现在宗教都有排外性,搞宗派法脉等错误观念。我们..
我们年轻时学佛也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这个僧、那个僧,永不皈依什么邪魔外道、天魔、天人!当然,这是一套过程,初步学佛必须如此。我经常跟着袁焕仙袁老师..
许多人学佛有个毛病,好高骛远,一上来就要成佛,连天人都不在话下了。其实,佛法是五乘道,首先是人天乘,先从做人开始,人做好了,才有可能升天。小乘里头特别注重这一点..
看经必须恭敬,故此:·看经前先要净手,用洁净的双手去捧经书。·经书要放平在案上,不可以放在膝上,床上及不净处。·翻开经书前后都要合掌。·若捧着经书念诵,至合掌处..
人生很多事情,我们自己是无法解决的。比如,我们能决定自己什么时候生病,什么时候死,赚多少钱,公司能存在多久等等问题吗?既然我们不能决定,我们就要把这些统统交出去...
佛教不讲许愿,讲发愿。前者是把希望寄托于神秘的外力保佑,后者是策发自己内心的力量。每一个人的际遇,都是由于自己的造作,别人是无法代替自己去努力的,佛菩萨也无法帮..
人为何不平等?因为因上不平等,所以果上不平等。比如相机,它的胶卷,没有善恶之分是平等的,因为底片上原本是没有影像。但是,有人摄善的像片,有的摄恶的像片,种了善恶...
交出你的业力,让生命焕然一新!什么叫业力?业是种子,是种子就有生长、发芽的力量储存在里头。种子被浇水之后就会发芽,放在土里就会生长,这就是业力。什么叫业障?比如我...
很多人学佛后,没有多少魄力了,然后悲观了,这似乎是佛法的错。其实不是的,是没有懂得佛法的真正意义才会如此。但是,不是说懂了,就能够真正乐观起来的。要乐观,也要靠..
又复此识转舍此身,得第二身,初在胎藏一七日中如是忆知:我某处退而来至此。亦能忆知前所作业:我作此业。若作善业,心则生喜。既住藏中,母心喜笑多有胜相,颜有笑容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