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学者为己——《六五文集》之学习体会
编者按:台州六五文集读书会一周年了。学员们体悟如何?且看第一篇学习体会——贺洁《古之学者为己》!
......
在台州六五文集读书会的督促下,我与其他同仁一起学习王财贵教授的《六五文集》一年了,一个月一本,还没读完,可能读得有些囫囵吞枣,每本书讲起来有些概念,但是却形不成一个整体的理念。本想把看过的书重新看一遍,但是发现时间不够,而我目前的脑袋的唯一能有的体会就是:古之学者为己。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古之学者勤学苦修是真诚地为了提高自己,寻求个人道德境界的超越,而后来的学者只是为了装点门面给人看。我现在的学习似乎就是为了孩子,孩子读经我才学习:学习理论是为了坚定让孩子读经的信心,在家读经,是为了给孩子一个读经的氛围,从某种程度上,是为了给孩子看的,我不知道其他家长怎么样,我真的是这样的。因为在这之前,我的工作之外的事情就是为孩子,给孩子烧好吃的、给孩子织毛衣、陪孩子看书、陪他玩积木、带他出去玩……或许也不是为孩子,只是给自己一个爱孩子的理由。现在孩子读经,面对家人长辈反对的情况,多读点理论,以应对各种质问,似乎也是为了孩子。我想很多妈妈跟我一样:都没有自己!
我其实对孩子没有深切的期望,只是希望他能好好的活着,快乐的活着,但我又对社会发展太快有点恐慌,所以为孩子做各种努力,期待他至少不被社会淘汰,但是事实上努力是我们的,不是孩子的,孩子也不一定能懂,即使能懂,目标也是我们的,也不是孩子的,至少不是孩子自己想要的。所以一旦孩子没有到达我们期待的目标,我们会失望,会心性不稳,会对孩子有怨言,哪怕孩子达到期望,也觉得应该,因为我们做了十分的努力。
学习了《六五文集》,我觉得或许急需提升的不是孩子,是自己。孩子是清明的,没被污染,哪怕被污染了,程度也没那么深,他现在读经典,长大了自己会理解、会感悟。反观我们自己,人到中年,人性没被开发,脑袋不清明,就容易给孩子输入错误的观念,遇到事情也会无意识的往错误的方向引导,不自觉的障碍了孩子,这是大大的不应该。就如孔子说:贫而无怨,难,家里贫穷的时候会有很多不如意,会抱怨,同样的,见识不够、智慧不够,遇到事情不会解决,我们依然会抱怨,或是见到别人对某件事的态度不同,也会抱怨下,这些都是无意识的。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没有好的心性,我们真的会误导孩子。
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该为自己读经,如先生说的,及早、老实、大量、快乐读经。因为我们还很浅薄,我们的人生没有深度,或不够有深度,而经典是我们提升自己深度的唯一途径。在工作之余,不管曾经读了多少经典,从当下开始,老老实实读经,大量的读经,一开始读经真的有点难,一天读一个小时很好了,现在的我,没法像会长一样每天读六七个小时,没意外事情的话,一天读三个小时还是没问题的,我想不久的未来,我或许能体会到读经的快乐了。
我其实并没有很认真地读《六五文集》,因为我觉得我不是读经老师,而我也很赞成读经,碰到有人问起,可以讲讲读经的好处,这就够了,实则不然,我们身边其实就有很多人需要宣导,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兄弟姐妹,他们的不理解,会以为孩子读书很差,迫不得已才去读经,孩子回到家里就很尴尬,会不安,觉得自己不好,或者想着我本来很好的,为什么被当成不好的。感谢会长,现在我觉得我有点知道学习《六五文集》的重要性了,教育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是一家子的事情,甚至是全体人的事情,因为旁边不同的理念会影响着孩子。曾经的我希望孩子有个好工作,能安身立命,但是社会的发展注定一份工作不能让孩子安身立命,甚至好文凭并不一定有一份好工作。但是要改变我们父母、兄弟的理念真的很难,需要有强大的心脏,强大的理念支撑。我们要孩子安身立命,仅仅有一份工作是不够的,我期待他能成长成为颜回那样的人,能在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的陋巷里,不改其乐,只有这样强大的灵魂支撑,良好的心态,才能顶天立地,让你心安,而不是难过他生活的艰难。
我们的老一辈堪堪温饱,希望我们比他们生活的好,而我们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也希望我们的下一代比我们活的好,而不单单是温饱,所以我也希望孩子能够立志,能有大的格局。期待他有高的志向,大的格局,我们就不能太差,我觉得我应该好好的地看《六五文集》,而不只是简单地在孩子前面读读经。
看到任务,才觉得自己读得不够认真,看着书的题目,好像都很熟悉,真正讲什么,又都不知道了,或许这就是不为自己读的结果。读了《六五文集》,我对哲学有了皮毛的了解,对儒家的三个阶段、对整个文化体系有了一个隐约的轮廓,但不足以外人道,因为太浅薄,这里就不详细了。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我们算算都还年轻,可以学习很多。弘扬中华文化似乎有点远,但是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汝画,那也到了我们能到的高度,至少继承了一点点的我们祖先的文化。从现在开始,在闲暇时光里,我们收回盯着孩子的目光,放到经典里,努力读经,开启自己的智慧,或许有不一样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