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身、报身、应身


法身、报身、应身

一‧三身的定义

  经典上说,在广大的宇宙中,释迦牟尼佛曾在二千五百年前,于娑婆世界说法度众,其他三千大千世界,每一世界也都有一佛在本土教化有情。不但如此,无量劫前即已证悟的正法明如来、龙种上尊佛等,因大悲力故,也倒驾慈航,现观音、文殊等菩萨身,于成佛以来,游诸国土,度脱群迷。佛力的不可思议,令人叹为观止!

  而佛身究竟有多少呢?佛教的各宗各派,因立场不同,对佛身有不同的看法。一般将佛身分为:法身、报身、应身三种。

    一、法身

  法身是证显真如的自性法体。真如法性既然无相,为什麽称之为「身」呢?因为它是报身与应身所依的实性,所以取身的依止义,称之为「身」。又称为法身佛、法佛、理佛、法性身、自性身、如如佛、如如身、实佛、第一身、真身等。

  如来虽然自证圆满法性,然而法身无相,不能为众生所见,为化益众生故,因而示现报身与应身。

    二、报身

  报身就是酬报如来因行所修集的福慧资粮而成就的庄严佛体,又作报佛、报身佛、第二身。因为具有下列两种受用功能,所以也称为受用身、受法乐佛、受乐报佛、食身。

  1.自受用:即如来自身恒常受用无边法乐,具有无边的色相庄严,周遍法界而无为常住。

  2.他受用:即如来虽然自证圆满,为了化导十地以上的菩萨,所以由平等性智示现微妙淨功德身,使诸大菩萨在清淨佛土以大乘法喜为食。

  地前菩萨也能见到少分的如来报身,由于他们的业障较地上菩萨为多,所以只能由修所成慧所得的胜解力来悟解报身佛的依正庄严,但是不能亲证,因此所见到的报身色相还是有分别相的。这就好比眼睛患了飞蚊症的愚痴人,以为真的有蚊虫在空中乱飞,有智慧的人了解自己的病况,知道并非实有,虽然如此,他还是见到了飞蚊,表示还是有病在身。

  证入初地的菩萨,因为惑障少,心清淨,所以自此以后所见的如来报身,一地比一地更为增胜微妙。

    三、应身

  应身就是如来为化导六道众生,随众生机缘显现的人格身,又称应佛、应身佛、应化身、应化法身、化身。《法华经》说佛陀早已在尘点劫前成道,所以二千五百年前在人间从受胎到入灭的「八相成道」就是他的应身。八相是:

  1.降兜率:佛陀由燃灯佛授记为娑婆世界的补处菩萨,先住于兜率天的内院,经过四千岁,观察娑婆世界教化的机缘。

  2.入胎:在兜率内院住满四千年后,即乘白象由天而降,由圣母摩耶夫人右胁而入胎。

  3.诞生:在四月八日的豔阳天裡,于蓝毘尼花园中降诞,降诞后即能行走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4.出家:十九岁的时候,因感叹世间无常,弱肉强食,而且人间多有不平现象,于是毅然骑马踰城出家学道。

  5.降魔:在修道的时候,内心有贪瞋烦恼的魔,外境有声色货利的魔。要征服魔军的压力,不为魔女所诱惑,需具有大雄、大智、大无畏的降魔精神。

  6.成道:降魔以后,终于在十二月八日,于菩提树下金刚座上,夜睹明星,而成正觉。

  7.转法轮:佛成道以后,于五十年中,讲经说法,把真理弘遍人间,使法轮常转于世。

  8.涅槃:八十岁那年的二月十五日,教化因缘已满,由动归静,于娑罗双树下进入涅槃。

  应身为什麽不能如法身、报身那样常住世间呢?

  1.应身出世的目的在度脱有情,当机缘成熟的有情已令得解脱,未成熟的有情也种下得度的因缘时,应身的佛陀就证入涅槃。

  2.为使有情众生了知色身无常,因而欣慕如来常住法身故,应身佛示现入灭。

  3.为使众生尊重勤求甚深教法故,应身佛示现入灭。

  4.为使众生起稀有心故,应身佛示现入灭。

  由上述四点,可以瞭解到诸佛的慈悲是多麽的伟大,即使是示现入灭,都是教化众生的方便法门。

贰‧三身的关係

  报身和应身都是依法身而起的相用,报身、应身和法身之间各有差别如次:

    一、报身与法身的差别

  1.报身有色身可见,法身非有色身非无色身。地上菩萨所见的庄严色身是诸佛如来的应机示现。然而诸法都不离诸佛法身,所以法身可以说具足色相,但又没有一定的色相,所以《金刚经》说:「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又说:「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

  2.报身所见有别,法身如如不动。诸大菩萨因证悟阶位的不同,所见的报身也有差别,《密经》说:有的见佛如须弥山高,有的见佛千百里长。但是法身湛然常住,没有差别相。

  3.报身的淨土中有三乘及诸天人等间杂其间,而法身的淨土唯佛乃能知之。

    二、应身与报身的差别

  1.应身随类示现:《法华经‧普门品》说:「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其中所说的「身」指的就是应身。所以,天见如天,人见如人,畜生见如畜生,饿鬼见如饿鬼状,在地狱示现地狱身。

  2.应身不能受有无边法乐:由于如来的应身随类示现,所以不像报身那样具有受用无边法乐的相貌,例如:佛陀在人间应化,就有头疼、背痛、受谤、食马麦、金鎗刺脚、掷石出血等苦相,乃至示现入灭。

  3.应身色相有限:凡夫二乘因为存有分别意识,因此只能见到应身的有限色相,而不能如地前菩萨那样见到无量无边的淨妙报身色相。凡夫所见的佛陀是丈六比丘相,而天人所见更为胜妙高大,但是都不是如实的知见。

参‧法身的相用

    一、相

  1.转相:法身是转去一切杂染后所显现的真如本性。

  2.白法所成相:法身具有修习六波罗蜜所成就的十种自在。

   (1)寿自在:虽然已成就法身慧命,了无生死相,但是为了度脱有情,方便随机示现寿相,而能生死自如。

   (2)心自在:佛心清淨,不为境界所转。

   (3)众具自在:资生物质不虞匮乏。

   (4)业自在:如来万行具足,悲智双运,或现神通,或说妙法,或入禅定,或修苦行,以身、口、意作利他之业,都能胜任无碍。

   (5)生自在:为度脱有情,以大悲心随类受生,饶益一切有情,而去住无碍。

   (6)胜解自在:依自心观想的胜解力,能变现万物化益众生。

   (7)愿自在:从事一切利他事业,都能满足自己的心愿。

   (8)神力自在:能六根并用,自在无碍。

   (9)智自在:在一切境界中,都能遍知一切法。

   (10)法自在:能观机逗教,以无量无边法门利益一切众生。

  其中,命自在、心自在、财自在,是行财施、法施、无畏施等布施波罗蜜所圆满成就;业自在与生自在是行持戒波罗蜜所圆满成就;愿自在是行精进波罗蜜所圆满成就;胜解自在是行忍辱波罗蜜所圆满成就;神力自在是行禅定波罗蜜所圆满成就;智自在与法自在是行般若波罗蜜圆满所成。

  3.空相:法身已证得一切空相。

   (1)非有非无相:法身不是因缘合和的假有,所以说「非有」;法身是以真如为 体的实有,所以说「非无」。

   (2)非有为非无为相:法身不是由业烦恼造作生起的,所以说「非有为」,法身 由大悲力,能示现佛土身相、来去起灭等有为相,所以说是「非无为」。

   (3)非异非一相:从契入真如而言,三世诸佛,佛佛道同,所以说「非异」;法 身由无量的有情修习不同的加行所成就,所以说「非一」。

  4.常住相:法身是出缠的如来藏,是我们本自具有的清淨佛性,所以湛然常住。

  5.不可思议相:法身是自内圆证的境界,非妄心寻思所能想像,不是粗糙的语言所能表达。

    二、究竟证得

  十地以上的菩萨虽然断结使(烦恼),证得少分法身,但是还未断尽诸障,所以不能完全证得法身。只有佛陀不但断除二惑,而且破除微细的根本无明,才能证得究竟法身。

    三、众德相应

  如来法身具有无量无边的功德,今举其大者如次:

  1.无诤智:阿罗汉的无诤智是消极的令人不起烦恼,如来的无诤智则更进一步积极的去调伏众生的惑障。

  2.四无碍解:如来以四种自在无碍的智解辩才化度众生。

   (1)法无碍解:善能契入正理。

   (2)义无碍解:善能诠释法义。

   (3)词无碍解:精通各种地方语言而无碍自在。

   (4)辩无碍解:随顺正理而巧说无碍。

  3.十力:如来证得实相后,具有十种智力,能说法度众生,摧伏邪见,成办诸事,自在无碍。

   (1)处非处智力:处,是道理的意思。处非处智力,指如来知道一切因缘果报定相。

   (2)业异熟智力:指佛陀知道一切众生三世因缘果报。

   (3)禅定解脱三昧淨垢分别智力:指佛陀知道一切禅定的深浅次第。

   (4)知众生上下根智力:指佛陀遍知一切众生根性胜劣、得果大小。

   (5)知众生种种欲智力:指佛陀遍知一切众生欲乐善恶的差异。

   (6)性智力:指佛陀遍知种种世间的性相。

   (7)一切智处道智力:指佛陀遍知一切善道、恶道、圣道所至处。

   (8)宿命智力:指佛陀遍知众生过去世种种事。

   (9)生死智力:指佛陀以天眼了知众生死生之时,以及未来受生之处。

   (10)漏尽智力:指佛陀遍知一切众生漏尽与否。

  4.四无所畏:指佛陀说法时具有四种无所惧畏的自信,所以能勇猛安稳。其中,前二者属自身功德具足的无畏,后二者属利益众生的无畏。

   (1)诸法现等觉无畏:了知诸法,所以能住于正见,无所怖畏屈伏。

   (2)一切漏尽智无畏:断尽一切烦恼,所以能摄伏外道,无有畏惧。

   (3)说障法无畏:能阐示一切修道的障碍,而无惧于任何非难。

   (4)说出道无畏:能宣说出离苦道的方法,而不畏外道指摘所说为非。

    四、五种甚深

  诸佛法身难以用分别思惟去理解想像,以下列举五种甚深法来描述法身的体用不可思议。

  1.生住业住甚深:诸佛虽然已证得无生,但以慈心悲愿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般若共修

般若共修网为您提供最新的般若共修信息,让您快速了解般若共修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般若共修。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