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好人装得我有些累了。。。
点击"天祥宝光园"关注我们
——本文分享来自:
静怡苑•心灵乐园
01.
对于修行人而言,修行成果的好坏如何衡量?有什么评判标准?哪一种才真实可靠?
他人赞叹我们时,溢美之词令人暗自得意,我们此时要扪心自问:“我配得上这样的赞叹吗?”当别人说你修行好,简直是菩萨再来,要问问自己:“我真的像他们说的那么好吗?真的有出离心、菩提心或证悟空性的智慧吗?我是否还有烦恼?或者烦恼是否有减少……”
这些问题一问,就会有自知之明,就算别人把你捧上了天,你却哪哪儿都是烦恼,哪哪儿都是贪嗔痴慢疑,这样你也该知道自己其实是配不上那样的赞叹的。
反之,要是有人就是对你看不惯,对你横挑鼻子竖挑眼,说你这不好那不好,此时你也要问问自己:“我有没有他们说的那么差呢?”检视一下自己的出离心、菩提心、空性见、清净观等等。
要是这样一检查,发现自己还行,并不像别人说的那样,那随便他怎么说也无所谓,完全不必受他人的评判影响。
我们在衡量别人的时候也是如此,不要仅因对方表面上的好坏,就单纯判定他是怎样怎样的人。
我们要明白,外在好不是真的好,有可能是装腔作势或是乍现威仪;而外在看上去的坏也不一定是真的坏,别人内心的境界究竟如何,是否是佛菩萨演戏,是不是用方便方法度化众生呢,我们也不清楚,没有他心通以前,是没有资格去评价他人的。
《伊索寓言》中有一个非常出名的故事:
父子俩出门,牵着家里唯一的驴。半路上,有人就笑话他们:“真笨,有驴子不骑,偏要走路!”听了这话,父亲便叫儿子骑在驴背上。
走了一会儿,又听到有人说:“这儿子真不孝,竟然让父亲走路,而自己骑在驴子上!”儿子赶紧下来,让父亲骑到驴背上。
过了一会儿又有人说:“真是狠心的父亲,不怕把孩子累死啊?”于是父亲叫儿子也骑上驴背。
谁知走了一会儿又有人说:“这两人真过分,都骑在驴背上,不怕把那可怜的瘦驴压死吗?”父子俩赶快溜下驴背,把驴子四只脚绑起来,用棍子扛着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怎么做,其实都无法让所有人满意。但现在很多人都是活在别人的评价中,造成很多不必要的痛苦。
02.
人的自知之明显得尤为重要,遇到他人的赞扬我们不必沾沾自喜,遇到无端诽谤、批评时也不必轻易动摇,自己是怎样的自己心里有数就好,不要受他人影响,一门心思修好自己的心,这一点最为紧要。
以前无论乐园平台发什么,都有人有话讲;我们发朋友圈,随便某些人发什么,都有人说这不对那不对,你天天晒吃的说你散乱,天天发教言说你学究;你穿什么衣服也成了议论的中心,一不小心就会“冒犯”他人,因为穿花花绿绿说你不像佛教徒,天天特别朴素又说你穿得像道袍……
要是自己穿一件衣服出门,心里都各种担心“别人会不会说我啊”,“他们会不会觉得我这么爱打扮就不是好修行啊”……生活在别人的评价里是很累人的,但恰恰这种事情又是最常见的。
但很多时候随便我们怎么做,也还是会这不对那不对,将就这个将就不了那个,将就了别人自己又难受。
其实我们只要问问自己:“我做这件事时,内心到底是怎么想的?”只要你内心的想法是好的,那就没问题,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叽歪去吧。
上师讲到判断修行三种不同层次的标准:上等的标准是在本尊面前不惭愧;中等的标准是在自己面前不惭愧;下等的标准是在金刚道友或佛友面前不惭愧。
有时候我们在道友面前会装得比较像那么回事,那只是下等的标准而已。你在面对自己时,是否还问心无愧?
面对上师三宝时,苍天在上,你是否也一样心安理得?古人讲“慎独”,你关起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是否也不做违背因果和菩提心的事情?
其实这是很重要的,如果我们面对自己也问心无愧,就符合上等或中等的标准。我们可以通过这些进行自我衡量。
03.
前段时间,L姐接待了一批客人,相约去山上游玩。但发现他们早上都不太能起得来床,而早前自己去他们家的那段时间,每个人都起得特别早。
发现其实他们全家都是故意起得比平时早的。后来就跟他们说:“大家都不要装,放松一点比较好,我们是什么样子就怎么样,要是你们因为我在这里,就每天很痛苦地早起,久了大家都累。”
就像之前,学院有位师父下山办事,在某道友家住了一段时间,那位道友告诉L姐,自己的女儿是从来早上叫都叫不起来床的,但那几天,每天6点就起来了……
他们全家老小都把弦绷得特别紧,以至于那位师父走了以后,全家人连着睡了一个星期才缓过劲儿来。
我们不要看自己在别人面前的表现如何,要看你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又是怎么样的。
以捐钱为例,大家都在捐钱,别人出一百你就不肯出五十,否则没面子,心里不想交还是被迫掏了同样的钱,做到了在金刚道友面前不惭愧,却不是最殊胜的做法。
反之,要是某人在大家面前一分钱都没出,而是背地里早就偷偷捐了一百,虽然别人都不知道,但却做到了在自己和本尊面前不惭愧。
好的一面不一定非要被人所见,不好的一面也不必特地隐藏,这样才能不被外界评价所左右,能人前人后都始终如一固然很好,就算做不到,也尽量保持最大程度趋于一致。想对治自我的人,甚至在人前可以更“坏”一点。
想想看,我们装给别人看有什么用啊?外面本没有别人,你只是做给自己的良心看,做给因果和菩提心看的。
04.
我们很多行为都不是发自真心,而是碍于情面。
有一次老师兄回成都,某园宝宝开车来接,时间有点早,老师兄说你们现在来接,影响你们休息了。一般大家都会说自己多么愿意来之类的,但那枚宝宝却直言:“是啊,刚开始XX说想来,我还是有点生烦恼……”
作为迎接旅行归来的人,这听上去不像是一般的漂亮话,但对方能直言相告是多么好的一件事啊:人能做到直心以待、不装,有时候反而是一种积累资粮。
要是我们总是装好人,心里却盘算着“你看我对你们好好哦,我又做了这个又做了那个……”认为自己什么都特别耿直、不计较,特别了不起,表面上表现得很付出、很谦虚,这种覆藏其实是在消减我们的福德。
这枚宝宝的性格也许不会像很多人那样讨好,包括很多事情上她也会直接说某件事我做不了,一开始就拒绝掉,而不是本来不想做,却笑嘻嘻地应承,心头各种怨恨,这样意义真的不大。
我们做善法功德时,内外要尽量统一,这三个标准里头,你看看自己到底符合哪一样呢?
11·11大促狂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附录:让你身心越来越健康的念佛窍诀!
如果你业障太重,妄想心太多,那就用印祖提倡的十念记数,可以非常有效地对治妄想。
印祖的十念记数法,就是念佛的时候,从一数到十,再从一数到十。而不能二十、三十、一百、一千,这样念不行的,太累了,不容易入静。
印祖给我们介绍的念佛方法,既可以摄心,又很轻松不会太累,你只要全神贯注去计数,从一数到十、从一数到十,这样你只要一打妄想,计数肯定就记错了、乱掉了。
如果乱掉了就不要再记下去了。自己都搞不清楚念到哪里了,还要往下记数,那就闹笑话了,我想天下应该没有这么糊涂的人吧!乱掉了你就重新来,再从一数到十。
有些人可能连数了十回八回都乱掉了,那没办法,你只有重新来。你不能糊里糊涂地念,那不行,肯定要重新来。就是念了十次百次,如果都没念成功,你还得重新来。我想天下应该没有妄想这么多的人吧!
有些人从一到十这样记也很吃力,更轻松的一种方法就是从一到五,从五到十,分开来记,分两次。这样就更容易一点。
十念记数还可以分三次,就是三三四。先念三句,接着三句,最后四句,心里清清楚楚,念完最后四句的时候,你清清楚楚已经念了四句了,就这样三三四,三三四,一直这样念就行。
三三四念佛非常简单,一般最好是念六个字,念四个字也可以,但是不要一天到晚就四个字,最好都念六个字,或者念佛快完的时候念四个字,印祖讲这也是可以的。
这里示范一下三三四,比如说以四个字四字佛号来说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最后是四句。就这样三三四,没有什么特别难、特别高深的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印祖给我们介绍的计数念佛从一数到十,或者更简单的两种——从一数到五、从五数到十,或者三三四的念佛,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
从一数到十,或者三三四,记得清清楚楚的,这样想打妄想也打不起来,念佛的时候心里会非常清净。为什么许多人身体不好,甚至睡觉都睡不好,经常做乱糟糟的梦,睡眠质量很差?就是因为妄想太多。
念佛不用说将来往生的利益,这一世对你的身心方面也都有极大的利益。通过印祖告诉我们从一数到十,或者三三四念佛,妄想就没地方落脚了,想产生也产生不了。
先从五分钟开始,不要太长了,刚开始时次数多一点,时间短一点,从一数到十,这样念下去,如果妄想在五分钟内几乎起不来,念完你就感觉心里就会特别清净,精神更好。
印祖在《文钞》中说,计数念法是可以养神的,越念精神会越健旺,身体会越来越好,睡眠也越来越好,身体乃至心里的疾病通过这样念佛,再加上还有佛力的加持,使我们业障消除,福慧增上,有这样不可思议的力量。
现在这个时代,亚健康、睡眠不好、神经衰弱的人比比皆是,但你只要老老实实用印祖的这个计数念法,念不了多少天肯定就会有体会,对自己有很大的利益,乃至刚才说的那些症状都会有所改善。
印祖在《文钞》中讲,平时在动的时候可以拿着念珠,打坐的时候拿着念珠就不合适了,因为手指头掐念珠的时候,手跟心是相连的,手指头动时心也会动,这样打坐心就静不下来。
但是从一数到十计数念佛不用念珠去计数,手也不用动,心里头记就行了,这样不会以身扰心,不用这么累,心容易静下来,精神也会越来越健旺,因为你这样专心念的时候就不会打妄想。
我们许多人身体不好,就是因为被自己内耗了,妄想打多了。妄想太多了自然身体不好。不要小看妄想,这些妄想、精神散乱对我们身体影响最大,心理可以影响生理,生理同时又会反作用影响心理,生理和心理是互相关联的。
中医医学上这样讲,西医也这样讲,乃至于佛教《俱舍论》这些小乘的经典中也是这样讲的,身心会互相影响。我们现在就通过心上念佛的净土修法,影响你的身体。
念佛人最大的忌讳竟是它!
系心一佛,系是系念,我们讲挂念,心里头要常常挂念佛,不要挂念人。
再亲的人都不能挂念,再喜欢、再爱的人不可以。
为什么?
这叫情执,有这个挂念,就去不了极乐世界。
有的念佛念得功夫很好,最后不能往生,什么原因? 情执没放下。
临命终时他不想佛,他挂念那个人,他还没看见那人,这是念佛人最大的忌讳。
挂念有什么用?
一口气不来,各人到各人的地方去,不会再见面,这个道理一定要想通。
你所亲爱的人,要劝他念佛,心里要想佛,别想人,将来到极乐世界不就永远在一起了吗?
到极乐世界,人皆无量寿,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人在晚年,愈是到晚年情执愈重,对儿子情执淡了,对孙子情执很重,儿子放下了,孙子放不下,真有。
所以要真放下,我们要真的是一心一意,我们都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会合。
此地志同道合,将来到极乐世界,我们在一起依然是一个和合僧团,这就对了。
所以把我们世间所有一切关系,统统变成极乐世界的同修、同伴,要有这个念头。
我们亲密的朋友,问他喜不喜欢你 ?
喜欢你,将来一起到极乐世界我们就常常在一起。
不到极乐世界就很痛苦,这个痛苦是生生世世没完没了。
往生到极乐世界,十法界里面事情全解决了,全都没有了。
心灵的“修缮”
文/胡茂全
我独自在外打拼,经历不少坎坷,心高气傲的我,看到周围许多人有房有车,事业有成,于是便走马灯似地变换工作,寻找发财的机会。
谁知事与愿违,到头来仍一事无成,爱情也布满伤痕,自己又患上严重的忧郁症。
我仍觉得是工作不称心,环境不如意造成的,总认为机遇太少了,抱怨生活对自己太刻薄了。
春节前,母亲连打几个电话催促我回家过年,我带着一身的疲惫和失意,决定回家看望二老。
正月十五当天,母亲说带我去寺里烧香拜佛,求菩萨保佑。
我不信佛,用泥土烧制的菩萨怎能庇佑世人? 简直荒唐可笑。但拗不过母亲的一番心意,只得随行。
满山的翠竹青松郁郁蕴葱,山石溪涧下流水潺潺,不时传来鸟儿的啼鸣声,虽是冬季,却蕴藏着勃勃生机。
唯独的一条山道旁,竖着一块小木牌“寺庙修缮,香客进山,请自带两块砖头上山”。
我看了暗自好笑,上山后肯定要求捐钱捐物,真会巧立名目,借菩萨要钱啊。
我摇摇头,决定空手上山,到时候捐几百块钱算了。母亲弯腰拾起四块砖头,执意带上山,砖头被母亲捧在怀里,仿佛抱着襁褓中的我,眼里充满虔诚和慈爱。我赶忙上前,把四块砖头全都接下来,一步一步气喘吁吁顺着石阶登到山顶。
寺宇略显陈旧,正殿供着大小六尊菩萨,寺里只有几个和尚,都慈眉善目一脸和气,我随母亲跪拜烧香许愿求签之后,已近中午。我和母亲准备下山,老和尚双手合一念道:“阿弥陀佛,两位请稍等。”
想必是和尚提醒我忘了捐钱,我掏出两百块钱,正四处寻找功德箱,老和尚一见,慌忙摆手说:“不用,不用,山中有山泉,菜地里有蔬菜,民政局有专拔的粮食,我们的生活膳食已经足够,不用破费。现在到吃中饭时间,我只是想留你们简单用些斋饭。”
后院的厨房是用砖头和石棉瓦搭的一个简易棚子,桌上的菜肴称不上丰盛,却也精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