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尽则亡:浪费食物有折寿之风险!
陈丞相忽然去问元参政的身体是否安好,并说:参政你的疾病,应该会痊愈。而我虽有小病,但活不久了。
“我在病中,做梦到一个地方,那里金碧辉煌,室内罗列着许多用青帛覆盖的瓮器,上面写着“元参政香饭。”我问那里的人是怎么回事。看守的人说,元公从年幼到老年,每次吃饭时,想到不能吃完,就会分减到别的碗具中,不曾浪费一点食物。世人每次吃饭吃不完,弄得非常狼藉,将食物都废弃了。他们都会被掠剩使(地府的鬼使,职责是专门掠夺人福报之外的财食禄)所治罚,甚至是被折损寿命和夺取福禄,没有能幸免的。现在元公因为珍惜粮食的原因,应当要延长十年的寿命。”
几个月后,陈丞相去世,而元厚之果然病愈,得享天年。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二五:人无寿夭,禄尽则亡。未见有暴殄之人得皓首也。如果将禄食、福禄享尽了,即使命中本来还有寿命,也会短寿早逝。而命中的寿命尽了,禄食还没有享尽,寿命会延长。也可以说,人无所谓长寿和短命,禄粮吃完了就会死亡。人的福禄多少有定数,如果奢侈享用,就会提前死去。所以古人说,从未有见到浪费、糟蹋东西、粮食的人,能活到白头的。人要懂得节俭,所谓惜衣惜食,不为惜财,而为惜福。按陈秀公丞相的梦境所示,世人因为暴殄天物,糟蹋食物,会被地府的掠剩使减寿夺禄食,无有幸免。以前看过一个篇文章,提到一位盲眼的算命高手,几乎是从不失手,所算皆中,可谓一绝。哪怕是我们常说的修行人——僧人道士,也不能逃出他算定的命数。他为一些僧道算过,皆准缺无误。
但有一次,他算一位僧人时失手了,那位僧人到了时间未死,延寿了。后来他才知道,原来那位僧人辟谷了,他才相信,古人说的禄尽则亡是有道理的。先儒焦澹园说:人生衣食财禄,皆有定数,当留有余不尽之意。故节约不贪,则可延寿;奢侈过求,受尽则终;未见暴殄之人得皓首也。”明朝正德三年出现了大旱灾,楝塘地方因为有水库而得以避免。第二年又出现大水灾,也以堤坝高而没有遭灾。邻近的几个乡连续好几年没有收成,唯独楝塘地方接连丰收,而且他们乘形势得到了官府的两次免粮。于是这些村里人廉价买进了各乡的产业,生活变得非常富有。从此之后,该地朴素的风气荡然无存,奢糜成风。
当时,乡民陈良谟对他的叔兄说:“我们村子会有奇祸发生!”叔兄问他是什么原因,他答:无福消受罢了。有一个修行人,因为他修行有了成就了,所以他得到了感应,那个时候这个感应当中,不晓得护法还是谁告诉他说,还是他这个老师,不幸啊!你虽然很用功的修行,但是对不起,你的寿命快尽了。这样,你还有多少?还有一斗余粮,告诉他还有一斗余粮。要我们现的一斗,一斗多少?米,就是十几斤米了,只有如此了。他听见了起大恐怖,所以他每天吃饭的时候,吃些什么?就拿那个手掌,就摆在那个容器上面这么一按,沾几粒米拿出来摆在水里面泡一泡,烧好了以后喝进去,就这么这样,拼命地努力。结果修了一年多,他大彻大悟了,米还没吃完,命还没尽,你们仔细的去看,经论上说太多地方都是这个。福可以换成寿;反过来寿可以折成福。从前有二位太学生,同年同月同日同时出生,又在同一年考上科举和被分配官职。当要上任时,两人约定要继续保持联络,以便得知彼此的遭遇及祸福变化。结果一位被派任为鄂州教授,另一位则派任为黄州教授。
没多久,黄州教授竟然去世了!鄂州教授为好友料理后事,并且在他灵前祝祷:我和你生辰相同,担任的职务大小也相同,你却先我而去;即便我今天就会死,至少也已晚了你七天!如果你在天有灵,请托梦告诉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当天晚上鄂州教授果然梦见黄州教授来告诉他:我生在富贵之家,已经把我的荣华富贵享用完了,所以就死了;你生在贫寒穷苦的家庭,还不曾享用,所以你还活着。倾莲池:在佛教,既讲究珍惜福报,珍惜粮食、食物,同时也注重上供下施积累福报。通过行善的积累,福禄会增长,而不是一个定数。浪费粮食,本身就是一种恶业,你不要认为自己每天修福德,就能肆意糟蹋东西了。若是你修的不足,或者功德未成熟,在来世才成熟,现在浪费挥霍,必然也会折损福禄乃至寿命。以前我读书期间,暑假在广东鹤山市居住时,见到附近有一个工厂,给员工的待遇是包吃,包每天中午、晚上的饭菜。有些人就比较贪,每次都盛很多饭回家,哪怕吃不完浪费也这么做,觉得反正不是自己家的,是老板的公司的,随便取。却不知道,这种贪心获得的,还是从自己命数里克扣。若福禄不足,克扣多了则会折寿折子嗣。每个人每天都离不开吃喝穿戴,而从珍惜饮食、受用开始,不浪费一粒米饭,不随便糟蹋衣服,也是在节省福报,延长自己的寿命,更好地修行,更是为自己和子孙积德。
地藏经中,几处说到衣食丰足之功德,修地藏法能令人衣食富足有余。希望大家在受用福报的同时,要学会节俭、珍惜和感恩,感恩地藏菩萨,更要学会去布施。衣食是和寿命挂钩的,我见在命理中,如民国韦千里著作中,有提到财、妻和子嗣等也是相连。有些人将命里的财气散了,自然也就无财。有的人命数里本来就比较贫匮,若得到意外、非分之财,非其福德范围内的,则损寿命,或者损子嗣、媳妇等。作为佛教徒,我们当学会珍惜福报,不浪费,不暴殄天物,这个可从吃饭开始。同时还要大量地上供下施,积累福德资粮,扩大你的命数里福报的总量。
反过来,假如我们经常供养父母、僧众、贫匮者大米、食物,其福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