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闻不修,如人说食终不能饱



虽有多闻,

若不修行,

与不闻等。

如人说食,

终不能饱。

——《楞严经》——

【宣化上人开示】

说食数宝穷饿汉

虽然知道的东西很多,可是假如多闻而不修行,还和不知道是一样的。知道的东西是多,但是没有去做,就好像那个石头人似的;石头人说是能说,做就不会做了。

这就言其博闻强记,可是实行的功夫呢,没有!没有实实在在去做。所以虽然我多闻,如果不修行,也一点用处都没有。

如人说食,终不能饱:就好像人尽讲这个吃的东西,到底是不会饱的。好像吃素的人,就讲:“包点素饺子,真好吃!”或者:“蒸点包子也好吃,北方的油饼更不错!”就数这个吃的东西。

吃荤的人呢,说:“中国的那个饭馆子,什么什么菜做得味道最好,我们到那儿吃中国菜去!”西方人欢喜吃中国菜,大家说起来了,就这么说这菜的名字;可是单单地说,不去吃,你说会不会饱呢?

有这么几句话说得最好:

终日数他宝,自无半钱分。
于法不修行,其过亦如是。

说是天天给旁人数钱,数他人的财宝,自己连一个钱都没有。而你知道多少法,若不修道,也就像数他人的财宝是一样的。

你自己不实实在在去修行,是没有受用的,所以才说“如人说食,终不能饱”。

好像人数菜单,说这个菜怎么样,那个菜怎么样,数来数去,一口也没有吃,你说能不能饱呢?自己始终也不会饱的。(摘自《楞严经浅释》)

【妙祥法师开示】

☞ 不懂反闻被经转

什么叫闻思修?就是反闻闻自性,这叫闻思。平时怎样去修行?首先要懂得什么叫闻思修,如果不懂得闻思修,就像六祖讲的,看经被经转。

虽然我们看经生起了欢喜,对佛菩萨,对佛法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这和了脱生死没有关系,只是一种善法和善根。要想了脱生死,就要反闻。

反闻和经书是怎么样的关系呢?经书讲的是让我们怎样去反闻,经书并不是告诉我们,你应该这么样地去看问题,那样地看问题,是告诉我们怎样用功去反闻的问题。所有的经典都告诉我们这一句话,“要反闻”。

如果我们认为经书讲的是宇宙的真理和道理,那你就错了。因为宇宙的道理和真理不在文字上,在我们内心中。只有你内心进行反闻了,才是真正地知道了道理。如果你只是知道书里的道理,那只是知见,没有入佛知见,那就是被经所转。

所以说这个反闻是很重要的,我们修行中首先就要解决这个问题。念佛是为了修反闻,参禅是为了修反闻。

如果懂得反闻,念佛修禅都是一样,甚至每天吃饭、睡觉都是一样。如果你不懂得反闻,就时时刻刻地处在分别心之中,被六根所转。(可参考:学佛多年还不会修行,大概是走错了路……

☞ 真修实行解佛法

我以前看书,一旦看到好的地方我就不看了,正欢喜的地方不看了。为什么不看了?我需要的是把它消化。不是想看得多,是想怎么来把它消化掉,这是主要的,怎么想办法把它落实在行为中。

我不能像黑熊掰苞米,掰了这棒,丢那棒,那不行,最后还是剩一棒,那就不合适了。哪棒都不要丢,不要浪费了,掰一棒我就要起作用。

以前我去听皈依师上体下清老和尚讲法的时候,他给我讲完一句,我记住了。第二次再去,他给我讲,我就不想听了。为什么不想听?我怕会冲淡了第一句。

第一句我没做到呢,我哪敢听第二句。就不敢听了,急急忙忙的,坐一会儿赶紧走,怕听开示。我的目的就是想落实在行为中,不是落实在记忆中、语言中。

我们现在学的东西很多、很多了。但是大家还非常不满足,老找不着适合自己的东西。为什么?就是因为你没把它落实到行为中,放在第一位上,而老是在语言上去追求。而很多的法已经足够用的了,太够用了。

有时候我们就是过分地追求很多,最后整个的行为和戒律并不相应。要是讲,他讲得可好了。像亲某可能讲了,但得看她在行为上落实怎么样?是不是,你得落实在行为上,光讲不行啊。

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法师?是行为上的法师,就是说以行代解。什么叫“解”呢?解就是行,行就是解。一个人如果在行中已经做得很完善了,确实有一定功夫的人,你不讲,对方也会明白的。

就像禅宗讲那句话,你隔岸招手,(明白人)便知有无啊!隔着一个河岸,(明白人)便知你是真修、假修,并不在于你说多少。


☞ 知见立知无明本

刚才讲了,不在文字上,不在语言上过多地下功夫。我们在于哪儿呢?就是实践上下功夫,学一点,要落实在实践中,这是很主要的。

现在的学佛,最大的一个毛病就落实在知见上了,以知见为智慧,实际上和佛法正好相反。所以佛特别反对这个问题,佛说:我说法四十九年,没说一个字。有说如来有所说法,便是谤佛。

就是说明什么呢?就是人在知见上,认为那是佛法,所以就产生谤佛行为了。我们坚决反对这个,因为佛法不在于多,在于精、在于努力、在于实践。有时候一句佛号,或一个话头,有的人都参一辈子,念一辈子。为什么?就是要精。

当然了,我们不能走到这一点。因为我们的知见还有很多,所以我们还要学更多一点。但是不能过分的多。现在来讲,我看我们学的就不算少了,再学多了,就可能走到知见那一块。应该把我们学到的东西要吸收,以吸收和实践为主,这才是正确的修行方式。

当然了也有的人想从解上入,从理上入,这也是一个方式。但是容易走到哪块儿?以知见为佛法。《楞严经》讲:“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立知是无明本。

而且学习佛法,有时候容易把佛的知识,文字的知识,我们当成就是佛法了,而忽视了自己的实践。(摘自《发心》《二〇〇七年对道源寺尼众开示》)


访问小程序 佛历·日中时刻

溯源法语

微信公众平台

由在家信众个人创建并管理

不代表任何组织和机构

所发内容

多选自大悲寺 - 溯源佛教网

关注本平台,请长按识别以下二维码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溯源法语

溯源法语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溯源法语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溯源法语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溯源法语。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