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佛教与大乘信仰的差异


Slake 讲于台湾成功大学

2005/11/16月圆夜 (安般节)

一、佛陀住世说法

正法元年(BC528,世尊35岁)

1.乔达摩.悉达多沙门于印度菩陀伽耶证知「四圣谛」而成佛,正法被发现。

2.佛陀于鹿野苑为憍陈如等五比丘说法,正法轮开始运转。

正法6年(BC523,世尊40岁)

1.摩诃波阇波提(佛陀的姨母)三次恳求出家均被佛陀拒绝,于是自行落发穿上袈裟,一路追随佛陀到毘舍离。当时阿难尊者又再三恳请佛陀准许摩诃波阇波提出家,仍被佛陀三度拒绝。后来,阿难尊者乃以「女众出家亦能得到果证」为由,勉强佛陀准许女众出家。佛陀因此制定「八敬法」作为女众出家的基本约束。

2.南北传经、律一致记载,由于女众出家加入僧团的缘故,佛陀明确地告诉阿难:「今正法唯住五百年!」

3.记载「正法唯住500年」的经律

(1) 南传巴利律藏小品第十比丘尼犍度(比丘尼八敬法)。

(2) 北传弥沙塞部和酰五分律卷二十九。

(3) 北传四分律卷第四十八(比丘尼犍度第十七)。

(4) 北传中阿含经卷第二十八(中阿含林品瞿昙弥经第十)。

(5) 北传佛说瞿昙弥记果经(宋三藏法师慧简译)。

正法12年(BC517,世尊46岁)

须提那迦兰陀子比丘与俗家妻子行淫,在一向清净的僧团中生起垢患,佛陀因此开始制订比丘戒。

正法42年(BC487,世尊76岁)

1.提婆达多向佛陀争取僧团的领导权被拒绝、斥责之后,以「不食鱼、肉」等五项苦行的主张进行分裂僧团,并以「非法说法,非律说律;法说非法,律说非律。」的嚣张行径开始破坏正法律。

2.佛陀因为提婆达多的因缘,制订僧残第十、十一戒,亦即第一、第二破僧戒。

二、第一次结集经律

正法46年(BC483,世尊80岁)

1.须跋达比丘听到佛陀般涅盘的消息之后,公然宣称:「世尊已入灭,以后的言行不会再受到令人厌烦的制约了!」这样的言行让大迦叶尊者警觉到结集正法律的必要性。

2.大迦叶尊者召集五百位阿罗汉于王舍城郊结集正法律,由优波离尊者主诵律典,阿难尊者主诵经典,经过全体会众确认遵行并代代传诵,乃至公元前29年记载成书。此即今日「杂阿含经」或「相应部」和「律藏」的本母—根本依据。

三、第二次结集(纠正松驰的戒律)

正法149年(BC380)

1.佛陀入灭后约103年,住在印度东方毘舍离城的跋耆族比丘们违背戒律,开始劝募并接受信众的金钱供养。

2.耶舍尊者回到西方拘赡弥城恳请长老商那和修与离婆多尊者,并得到西南方阿盘提、达衬、波利耶等地的僧团支持,共计约700位长老比丘来到毘舍离城,会同跋耆族的比丘召开会议,厘清「比丘收取金钱」等十件事都是非法非律的行为,再度确认世尊所制订的正法律,称之为第二结集。此后,僧团开始分裂为严谨持戒的上座部和方便随缘的大众部,即是所谓佛教的根本分裂。由于戒规的松驰造成分歧,正法律开始沦没。

四、第三次结集(巴利经藏、律藏定型)

正法260~296年(BC269~233阿育王在位期间)

1.正法273年,阿育王勒令全国归顺佛法,外道出家人士大量转入僧团,正法律开始被外道思想严重混淆,引起了僧团内部长期的争议,甚至无法和合布萨诵戒,仿冒的像法也开始广泛地渗入僧团中。

2.正法274年,大众部的大天派系宣扬「阿罗汉仍有可能遗精」等五项自创的主张,诋毁并贬低阿罗汉的素质而破坏了正法律,也造成大众部的严重分裂。佛教的出家团体于此时已经分裂成十八个部派,支离破碎的僧团也使正法律加速沦没。

3.正法278年,在阿育王都华氏城的分别说部召集第三次结集,会众以上座系统为主,此时巴利语的四部阿含和律藏大致已经全部集成。

4.正法282年,摩哂陀尊者(阿育王王子出家)带领上座部僧团进入斯里兰卡。

5.正法289年(BC240)斯里兰卡王天爱帝须建立大寺供养僧团。

五、正法律沦没(贝叶写下正法遗迹)

正法315年(BC214)

室(释)利房等十八位尊者赉佛经来华,被秦始皇幽囚,断绝佛教正法律在中国传扬的契机。

正法349年(BC180)

印度巽加王朝的普西亚米陀王弹压佛教,致力复兴婆罗门教,正法律在印度日趋式微。

正法379年(BC150)

印度佛教徒积极起建巴赫特塔,又扩建山崎第一塔,并开始以本生故事的浮雕装饰于栏栒之上。大量生动的传说伴随着虔诚的佛塔崇拜,激荡出新兴的宗教族群,大乘信仰也于此时开始茗芽,逐渐与印度传统文化交融,正法律快速沦没。

正法500年(BC29)

1.斯里兰卡王毘多加摩尼二度即位,建立无畏山寺,供养他的恩人摩诃帝须。

2.立场偏向大乘的无畏山寺派,由于广泛地结交并迎合俗人的作风,受到大寺派(传统上座部)的严厉排斥。大寺派的长老比丘们担忧正法即将消失于人间,因此将三藏以针刺书(巴利语)写于贝叶。此贝叶书系根据第一、二、三次结集,代代传诵的经律(四阿含和律典)为核心而写成,史称第四结集,成为文字化的正法律遗迹。

3.上列史迹显示佛陀所说:「今正法唯住五百年!」的始末,我们称此正法为「原始佛教」。

六、追溯原始佛教(探究正法遗迹)

正法消失后92年(公元64年)

1.公元前2年,汉哀帝时,大月氏王的使节伊存,口授浮屠经给予博士弟子景卢。

2.公元64年,东汉明帝夜梦金人,派遣秦景等人出使西域求取经典。大乘信仰正式经由皇家信仰传入中国。尔后更由历代祖师大德的宣扬而欣欣向荣,持续迄今(公元2000年代)。

正法消失后2028年(公元2000年)

1.从巴利英译相应部和梵文汉译杂阿含经的比对,显示公元前29年间所流传下来的正法遗迹,由于时空的变量—不同的部派使用不同的语言传诵、纪录经典,而二千年来又经由各种不同文化、信念、语言的译述,圣典的次序和内容都已经有了显著的差异、遗漏、增补和失误,这使当代的佛教徒对于正法律的认知和修证,都产生了极大的差异和障碍。

「杂阿含经」和「相应部」是四阿含的本母,终究是历史上最明确而具有公信力的圣典,惟有认真比对这两部圣典,才能从探究正法遗迹中去追溯原始佛教的真相。

原始佛教与大乘信仰差异表

表(一)--- 信仰的传承

表(二)--- 依据的经典:慧学

表(三)--- 奉行的律典:戒学

表(四)--- 禅修的次第与方法:定学

表(五)--- 出家众的修行生活

表(六)--- 自觉觉他,自利利他的善巧

 

原始佛教与大乘信仰差异表(一)

*

原始佛教

大乘信仰

史实或经律的差异

BC528~BC29

BC150~AD2005

南北传经律记载,佛告阿难:「今正法唯住五百年!」

佛陀

释迦牟尼佛(过去七佛)

十方无量诸佛(例:东方:药师,西方:阿弥陀等)

原始佛教中虽曾提及三世(过去、现在、未来)佛,却未曾提到十方诸佛,亦无恒沙诸佛。

正法

1 法:四圣谛(苦集灭道)

2 道:八正道(含 37 道品)

3 不待时节(不受时限)

1 . 理想:成佛

2. 道:菩萨六度万行

3. 适应众生的根器(需要),历代祖师随时随地,自行方便演说。

1. 八正道:正见、正志…正定。

2 . 六度:布施、持戒…智慧。

3. 万行:无具体内容可遵循。

4. 月可令热,日可令冷,佛说四谛不可令异(遗教经)。

僧伽

四双八士(向须陀洹,得须陀洹…向阿罗汉,得阿罗汉)

十地五十二阶位菩萨(初地、二地…十地)

1. 四双八士才是世尊的声闻僧伽

2. 菩萨阶位载于公元 60 年间辑出的华严经。

标志

无任何图腾或图像,早期仅以佛陀的足迹、法轮、菩提树或禅座来追思怀念道迹。

1. 卍(宋字版)

2. 珠宝缨络、骑乘狮象、千手千眼…等各式各样奇特的身形、坐骑、装饰、彩绘、雕像。

1. 卍字在印度为右旋,系源自耆那教,迄今仍为裸身派的重要标志,亦为印度教的吉祥标志。

2 . 以阿育王的虔诚,虽广建舍利塔并有精美的兽头石柱宣示四方,但并未雕塑任何佛像。

三皈依

走向佛、法、僧,到达唯一的三重庇护所:四圣谛。

得到佛菩萨或上师的种种神力加持和庇护。

Aha m bhante tisara n ena saha pa b ca s i l a ni y a c a mi

详见「三皈依探源」一书。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佛陀解脱之道

佛陀解脱之道网为您提供最新的佛陀解脱之道信息,让您快速了解佛陀解脱之道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佛陀解脱之道。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