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用行动诠释最殊胜的报恩


 佛陀用行动诠释

最殊胜的报恩

常言道父爱如山,一般来说,父亲比母亲较少对子女表现出情感上的依恋,但是支撑起家庭,养育子女,健全人格,父亲居功甚伟,父爱确实是我们难以报答的恩情。

今天是父亲节,祝福天下为人父,将为人父者节日快乐。佛法对于孝道,向来也颇为提倡。如佛在《正法念处经》中便这样讲:

有四种恩,甚为难报。何等为四?一者母、二者父、三者如来、四者说法法师。若有供养此四种人,得无量福,现在为人之所赞叹,于未来世,能得菩提。

佛陀说世间有四种人的恩德难以回报,这四种人分别是母亲、父亲、如来和为你说法的法师。供养这四种人可以得到无量福德,不仅仅这一世能得到他人赞叹,更有机会在未来世得证菩提。

父母是我们的生身因缘,我们对父母的供养、陪伴、照顾,都只是本分事,谈不上报答。那么父母恩要如何回报呢?


佛陀见到父亲

佛陀本人便以身作则地实践了报答亲恩的方法。

佛陀是人天所尊,自然不能再按世间的礼节礼拜父亲。因此见面之后,也只是向父亲宣说法要。净饭王听后便皈依了三宝,此后一直护持三宝,供养僧团。

随着时间推移,佛陀在列国游化,度脱了越来越多的众生,而净饭王也逐渐衰老。终于重病不起,自己也知道快要命终了,脸上露出愁苦之色。

只是想如果没能在命终之前见到佛陀、阿难、难陀、罗睺罗就走,确实不甘。

佛陀当时在王舍城灵鹫山,以天眼观察到了净饭王即将命终,于是跟自己的堂弟难陀、阿难陀以及独子罗睺罗说明情况,一同以神足通回到了迦毗罗卫国。

佛陀来到王宫之后,爱子心切的净饭王激动地从病床上坐了起来。于是佛陀走到病床之前探望他,净饭王感慨说:“你已经如愿以偿出家成道,但我现在病重就要走了,以后不能再继续看你度化众生了。”

佛陀安慰道:“您是戒行清净的人,以后会去到善趣的。我的弟弟难陀和您的孙子罗睺罗,都已经证得了阿罗汉,堂弟阿难也已经得到法味,对佛法一句不忘,您不必担心子孙。”

虽然是如此伟大的国王,但终究最挂念的还是自己的子孙。佛陀深知这一点,因此这一番劝慰,顿时让净饭王欢喜无比。随后更是叮嘱净饭王要忆念佛法,让还不坚固的佛法知见变得坚固。

经过佛陀这一番劝慰和临终开示,净饭王走得很安详。命终之后,按照习俗应该将净饭王的尸体棺椁抬去荼毗火化。

佛陀为父抬棺,恪尽人间孝道

但难陀、阿难陀、罗睺罗心想:佛陀虽然是净饭王长子,但如此尊贵,怎么可以由佛陀来抬棺呢?于是纷纷请求佛陀由自己来抬棺。

一向致力于教化众生向于善法的佛陀此时不愿以后的人们在获得一些成就以后,自持身份不孝养父母,于是亲自躬下身来,抬起了净饭王的棺椁。

作为三界之尊,佛陀的抬棺让四大天王感动不已,纷纷跪在佛陀面前,请求一同抬棺,佛陀听许了他们的请求,于是四大天王变化人身,与佛陀一同抬起了净饭王的棺椁。

可以说,佛陀的抬棺,以身作则给人们上了一课:无论自己成就多高、地位多高,都不能因此对父母不敬。

 佛教中的报恩 

“孝”有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的“孝”,是指能在父母膝下承欢,承侍甘美。这是我们中华民族所提倡的“孝道”。

第二个层次 的“孝”,是指继承父母的意愿,实现父母的志向。像岳母刺字“精忠报国”的岳飞,“三过其门而不入”治理水患的大禹,“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 “孝”的第二层境界。

如果把第一层次的“孝”称为“小孝”,那么第二层次的则为“大孝”,那还有一种“最大的孝”,就是佛教所实践的探索真理,找到生死的根本,帮助一切如母有情出离轮回,都能够去极乐世界。

世间无常,国土危脆,无论用什么报答父母,都只是暂时的报答。能获得暇满人身,堪能学习佛法,这样的恩德,不是这些世间的五欲享乐所能回报。

而一旦父母能安住于法中,哪怕一时不能得解脱,也能成就无量福德。佛陀以身作则,已经告知了我们最好的报恩方式是什么。

这样看来,我们报答亲恩,物质的供养,精神的陪伴,固然不可乏少,但一定要趁着父母还在世时,巧设方便,令父母皈信三宝。

而慈悲的本师释迦牟尼佛也如伟大的父亲,从未曾舍弃或离开我们,他的无边慈爱与悲心恒久守护我们。佛的法身遍一切处,佛对众生的大悲遍一切处,时时刻刻都在加持着我们。只要有一个众生哪怕是微小的虫蚁需要帮助,只要因缘具足,佛陀的加持依然如住世时一样无二无别。

感恩慈父佛陀

感恩父亲节

 图文和视频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当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感恩!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云台海会

云台海会网为您提供最新的云台海会信息,让您快速了解云台海会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云台海会。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