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证佛教修行方法连载31大乘法概述(二)真妄和合
接下来我们讲阿赖耶识的真妄和合。有两个经教讲得非常清楚,一个是《成唯识论》:
阿赖耶识为断为常?非断非常,以恒、转故。恒,谓此识无始时来一类相续,常无间断,是界、趣、生施设本故,性坚持种令不失故。转,谓此识无始时来,念念生灭,前后变易,因灭果生,非常一故,可为转识熏成种故。恒,言遮断;转,表非常。
白话解释:阿赖耶识是生灭法还是常住法?它既非生灭法,也不是常住法,因为它一直恒常存在并且运转着。所谓的恒常,是说这个识能藏的心体,从无始以来,就一直存在着,没有间断。它是三界、六趣、四生这些因缘所生法的根本。它的体性坚固犹如金刚,能够执持业种,永不失坏。所谓的运转,是说这个识所藏的种子,从无始以来,就是念念生灭,不同的时间,所含藏的种子都不一样。所藏的种子,可以因为七转识的心行而熏成新种,在遇缘触发时,则流注成果,而使得旧有的种子消灭。恒常,是说心体不是生灭法;运转,是表示这个识所含藏的种子不是常住法。
能藏是无为法,所藏跟执藏是有为法。无为法(能藏)就是禅宗所要认明的真心,有为法(所藏和执藏)是缘虑心跟集起心。所藏会跟蕴处界互为因果,而且所藏有了别的功能。真妄和合跟能藏、所藏、执藏都有关系,能藏一定是常住法和无为法,所藏跟执藏是有为法,念念变迁。有为法跟无为法合在一块儿,没有办法分割开来,就是第八识。所以《大乘起信论》讲:
依如来藏,有生灭心转。不生灭与生灭和合,非一非异,名阿赖耶识。此识有二种义,谓能摄一切法,能生一切法。
白话解释:如来藏是不生不灭的心体,依于这个心体,具生灭性而有了别作用的生灭心才能运转。心体与种子体性截然不同,所以说它们非一;心体与种子和合运转、无法分开,所以说它们非异。不生灭的心体与生灭的种子和合,称之为阿赖耶识。这个识有两个意义:一、能够含摄一切法。二、能够出生一切法。
学者研究《大乘起信论》,很难了解《大乘起信论》的真实义。从民国以来,真妄和合一直是佛学界中争论不休、吵翻天的问题。现在把《大乘起信论》跟《成唯识论》合在一块儿来看,法义是不是完全吻合?然后又跟《阿含经》和《楞伽经》,跟其他的经教统统都吻合。后面又讲「能摄一切法,能生一切法」,这个跟胜义谛、世俗谛都有关系。然后它说「不生灭与生灭和合,非一非异,名阿赖耶识」,这都是不得了的,描述得这么精准,一般人绝对办不到。如果只是熟读经教却没有大乘见道,一定会拾人牙慧,而且不小心就会讲错。《大乘起信论》却不是这样,它的诠释很有创意,人家看到它的描述会更加明白,所以《大乘起信论》的作者一定是大乘见道位以上的菩萨,而且超出大乘见道位很远,到底高到哪里我也不知道,这不是我能够评判的。
第八识为万法的依止,而蕴、处、界诸法随时都有生、住、异、灭,所以第八识必定也是刹那刹那地积集种子、生起现行。包括七转识了别六尘,以及第八识了别根身、器界与种子,其实也是第八识所生起的现行。我们没有办法直接看到种子,但是可以看到种子所现起的功能差别,如果能够找到第八识有别于七转识的功能差别(了别根身、器界、种子与积集种子生起现行),便是禅宗的开悟或破参(简称为「悟」)。接下来,只要能够转依在第八识的真如性(简称为「入」),便是大乘见道。大乘见道必须具足「悟」与「入」,未悟者不知道第八识如何生起现行,未入者不会转依于第八识的真如性。「悟」不只是胜解经教、善说法义,还要知道经教所未记载的真相──第八识如何现起三界万法。「入」不只是身心轻安、情绪稳定,还要能缘在第八识的真如性上面。若不具足「悟」与「入」,必定欠缺般若慧与解脱功德,不堪作为具格的菩萨法师。
以上是对大乘佛法的概述,详细的论述请参阅真观着《实证佛教导论》第七章《大乘法的实证》。当你对大乘见道位的法义已有充分的认识,这个时候,再阅读本书第六章,融会大乘法的知见,修习观照般若,发起修所成慧,成就轻安的定境。最后阅读《禅宗的开悟与传承》,了解禅宗开悟的原理,找一个禅宗的机锋来参究,直到破参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