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能活出自己的人,都被困在了这里



心灵,是身体里最难被自己爱上的部分


心智总是不安分的
 
心灵,是身体里最难被自己爱上的部分,因为我们总感觉被困其中。我们必须寻找真正能让内心平静和安宁的实际体验,才能找到解放心灵的窍诀。而只有把过去的经历都放空,才有空间承载接下来的一切。
 
古老的文化倾向于认为,心智是不安分的,而且它也并非全然可靠。
在印度文化里,人们通常会将心智比作野象,想让它平静下来,如同一头难驯的野象栓在树桩上。

在佛教理论里,心智被比作一只猴子,它能够透过五官向外感受整个世界。猴子是出了名的冲动和易变,它们无法专注于做任何事情。佛教哲学并非皆在驯服“这只猴子”,接受佛教理论,然后抚平他们内心的躁动,超越到一个更高的意识层面。
 
你必须自己去找真正能让内心平静和安宁的实际体验,去做,才是解放思想的真正诀窍。但它得到解放后,心智就会慢慢安分下来,不会再躁动不安,以后它还能在你情绪爆表的时候,慢慢地安抚你,让你平静下来。

 

阿赖耶识让你成为过不去的坎
 
那么,怎样才能解放你的心智呢?首先,你需要它是如何被困的,自由并非像打开一扇门或解开一套枷锁一样那么简单,心智本身就是一套枷锁。



古老的印度先民早就发现了灵魂的不自由,当他们试图解开心智如何困住自己的这个谜题时,他们提出了“阿赖耶识”这一关键性的概念(从两个梵文词根来理解,意思是轮回流动)。“阿赖耶识”是心灵深处的一道槽口,它让思想在同一个方向上流转,环环紧扣。
 
佛教的哲学体系是化繁为简,他们用“阿赖耶识”这一概念解释了生活中所有灵性的困惑。

你的“阿赖耶识”,是从过去的记忆而来,它会强迫你在有限的范围内,让很多本质相同的事情变得花样无限重演,并剥夺你自由权利(就像你对某一类问题做出第一个决定一样。)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他们并不知道自我是基于“阿赖耶识”建立的,都是既定的宿命,这是可以从“阿赖耶识”的角度理解的,但其中的联系却无迹可寻。
 
想想那些很容易生气的人,那些所谓的“易怒者”的喷薄而出的怒气,就是一时冲动,就像是被关在身体里的一头野兽。
 
这种不可遏制的情绪爆发也是有过程的,首先,通常在发怒前,身体会有一些反应,如胸闷、头痛、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等,继而升起一种冲动。

人们能感觉到自己是如何慢慢变愤怒的,就像泄洪前大坝后面的水流变化一样。怒而未发之时,身体承受的压力来自身体和心理两方面,身体想要摆脱这种不舒服的感觉,而心理上更想要彻底释放这种被压抑的感情。
 
这个时候,当事人通常会想办法找一些有的没的借口,引发与别人的争端,然后把情绪彻底爆发出来。这个导火索可能是一些没什么大不了的小问题,如孩子没完成作业、服务员磨磨蹭蹭,也可能是商店的导购员态度比较恶劣,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最后,这种愤怒的情绪终于爆发,只有当他冷静下来,当事人才能意识到自己已对人造成了怎样的伤害,然后忏悔、承诺永远不再暴怒,这个过程才算彻底完成。
 
对所有形式的“阿赖耶识”的剖析都可以用相同的方法,可以把暴怒替换成其他类型的愤怒,比如焦虑、抑郁、暴饮暴食、肆意损坏东西、强迫他人等,所有的这些都能证明“阿赖耶识”是如何剥夺人们自由选择的权利的。
 
过去过不去的坎,没有经过有效地处理,在面对新问题的时候,还是习惯性的借鉴心里那套陈旧的、过时的经验,这就形成一套因果循环。



你必须把自己
从众多决定中解救出来

如何才能驯服这些上蹿下跳的声音呢?我要怎样才能重新找回跟现实接轨的自己呢?这个问题的答案还是去寻找自由,不过这一次我们要以最特别的方式辩证——你必须要把自己从众多决定中解救出来。
 
当你不再做出选择,脑海里的所有声音也就安静了,每一个“阿赖耶识”其实是你在过去所做的一次次选择,每一个细微的选择都有可能改变你的人生轨迹。
 
这个过程从出生开始,一直持续至今,我们非但没有去抗争这种“宿命”,反而全然相信一直是我们在做着各种各样的选择。所以,不断巩固旧的“阿赖耶识”的同时,我们也在创造新的“阿赖耶识”。
 
不过,在这种原始而简单的意识形态中,最本质的演变也自然而然地进行着。这种情况下,当自我在每一个小细节之间纠结时,我们的深层意识早已准备好了对策,它会以一种你意想不到的方式猝不及防地为你做出选择。
 
难道,我们真的被这些选择困住了吗?这是一个让人惊掉下巴的想法,毕竟它跟我们活着的本来意义背道而驰。
 
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生活是由无数个选择搭建而成的,外部世界就像一个巨大的集市,它给我们提供了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可能性,每个人都在这个集市上为自己选购,精明地抓住每一个对自己最好的东西。
 
大多数人回家看看自己的“购物袋”才知道自己是谁,有房、有车、有钱、有爱人、有孩子,还有份很好的工作,这所有的物质标签反倒成了一个人的身份。但是每次你在A和B之间做出选择时,得失权衡之后,总要被迫放弃其一, 你正在用自己的选择(完全随性)和喜好来定义自己。
 
选择是要我们不再去关注结果,而是去探索成因,谁是我们身体里的决策者?这个声音是逝去的曾经遗留下来的,不管时间如何流转,那些曾经做过的决定都积累在我们的意识里,跟随我们成长、执 迷、参悟。


现在的你,正生活在过去的“自我”所创造的负担里,尽管过去的你已经成为了过去,可还是没有被放下。



 享受自在必须打破思维定式
 
人人都知道该如何选择;却很少有人知道该如何放下,但是只有当你把那些过去的经历都放空,才有空间承载接下来的一切。这种放空的技巧是可以后天习得的,—旦入了门,你就会非常享受这种更加自在的生活。
 
正因我们把人生中的每一个选择看得太重,这种生活态度才需要一个重大转变。并非哪一个单独的决定能够让你走到今天,你可能也曾在好几条不同的路之间犹豫不决,甚至已经走上某一条路,却还是不甘心放弃其他几条。
 
你可能遵循了某些路,却不知何时走到了死胡同,或者在其他几条路把自己引到了更多抉择的十字路口。可最后,你会发现,所有的路都是相同的,所谓殊途同归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打破思维定式,生活中的每一个决定,好的或坏的,都不要太过执着,你的命运是由一颗坚定不移的心决定的。
生活是由你的自我意识创造的,每一个决定都来自那里,每一步成长也是如此。

文章:网络。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金刚智慧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点击右上角按钮即可分享到朋友圈和微博,一个动作改变别人的一生。
传播智慧,助人助己,福德无量,感恩常在!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金刚智慧

金刚智慧网为您提供最新的金刚智慧信息,让您快速了解金刚智慧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金刚智慧。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