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与人类健康



拥有健康是人类永恒不变的追求。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人们逐渐由关注经济发展开始转向关注自身健康,这已俨然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潮流。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也在逐步深化。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来阐述这个话题。

一、当今人类健康所面临的问题和危机

1、不良生活习惯引起的现代文明病

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指出,2011年有200万人因为久坐少动而死亡,并将久坐列为十大致病致死的杀手之一。长期坐计算机旁以及长期开车的人容易患结肠癌、颈椎病、消化系统疾病甚至猝死。美国康奈尔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对中国人健康状况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并完成了《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于2006年9月出版,这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庞大的关于膳食、生活方式以及疾病死亡率的流行病学的研究。这个报告用详实的资料证明了动物蛋白对人体是有害的。动物蛋白经过极为复杂的生化反应被人体吸收以后,会引起骨质疏松、骨折、心脏病、糖尿病等各种疾病。

2、社会高速发展带来的精神心理病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际关系也变得更加复杂,人们所要承受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这些都使现在精神类的疾病也越来越多。人类正在从传染病时代进入到非传染性慢性病乃至精神病的时代。众所周知,人是有形机体和无形精神的统一体,两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当人们的精神出现问题的时候,自然而然也会影响到有形的身体健康。当今社会,由于心理疾病而引发的身体疾病,已经越来越普遍了,这也是为什么心理咨询行业在今天这么受到重视的一个原因。

3、过度开发自然导致的环境污染病

过分强调发展经济所导致的环境污染,也开始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人们的健康。比如说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等。人们生活的环境之中,根本无法屏蔽受到染污的环境对人们自身所产生的种种影响。这些环境污染导致了各种各样的疾病的产生,对人们身心健康所产生的危害日趋严重。

4、群体道德滑坡造成的食品安全病

当今社会,食品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如同水及空气一样,食品也是人类生存的必备条件。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食品安全问题日益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不断被曝光的二恶英、红汞、甲醇、激素、面粉添加剂、面粉漂白粉、假酒、洗衣粉油条、陈化粮毒米、苏丹红、瘦肉精、铁酱油、毛发酱油,乃至牛奶业普遍使用的三聚氰胺、养殖业乱用的抗生素、食品工业违规滥用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物严重超标等等,这些都对人们的生命健康以及人们的生存安全构成极其严重的威胁和挑战。

二、佛教中的医学

释迦牟尼佛本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太子,但是当他看到人们无一例外地都会走向老、病、死的时候,便毅然决然出家修道,以期探寻生命的真谛。出家修道并证悟生命真谛的佛陀,不但最终解决了心灵上的烦恼,也累积了丰富的解决身体疾病的方法,因此而被弟子们誉为“大医王”。《中国佛教医药全书》对整个《大藏经》做了统计,在5000多部佛教经籍中,有453部专门论述或者涉及到医药,有4000多部佛经谈到医理和养生。历代出家法师撰写的医学著作有79部,历代居士医学方面的著作有330部。

释迦牟尼佛对众生深怀慈悲,尤其是对待那些没有人照看的病人,更是告诉弟子们应该给予更多的关心。佛在世的时候,曾经亲自去照顾生病的弟子。佛教鼓励四众弟子在研究佛法的基础上应该广学医学的知识,以具备更好的能力来解除众生的病苦。佛教里面讲五明——内明、因明、工巧明、声明和医方明。佛弟子们只有通达五明,才能更好地利益到众生,其中就包括医方明。

从历代各类文献当中统计,从西晋到清末,一共有250多位僧医,唐代高僧鉴真大师便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六次东渡日本成功后,在人生的最后十年里,他建造寺庙、弘扬佛法,同时传播医学。大师对医学非常精通,不但诊治了光明皇后的病,还在为圣武天皇治病中获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他还为日本皇室鉴定药物,尽管双目失明,但通过用手摸,用鼻子嗅,他也能对药物一一辨别无误。大师还向出家人以及在家居士传授了很多医学方面的知识,并教授他们如何制造中药,这些在《鉴真上人秘方》一卷中都有记载。可惜的是,这部著作已经失传了,只是在日本的一个学者——丹波康赖所著的《医心方》当中还有部分记载。

三、佛教对人类健康的当代责任

1、三千威仪和起居饮食,培养合理的生活习惯

佛教告诉我们要培养好的饮食起居习惯,特别强调要讲究行、住、坐、卧四种威仪。良好的威仪,使人们容易保持气息的顺畅以及心念的端正,这些对人们的健康非常重要。《大智度论》中说:“直身心易正故,其身直坐则心不懒。”(卷第七)我们身心的关系非常密切:心理健康,我们人的身体也会健康;反过来说,身体健康,也会有益于我们人的心理健康。

2、身心不二和形神兼备,塑造健康的心理素养

在科技日益发展的时代,人类拥有越来越丰富的物质财富,但这并不能解决人类的一切问题,比如人们精神领域的问题,人们内心的烦恼问题。反过来说,如果人们仅仅注重内心世界,而不注重客观的外在世界,那身心的关系也很难处理好。佛教提倡身心不二,强调身心和谐。当年佛陀出家前,身为太子,享受的是荣华富贵的生活,但内心却很苦闷;出家后,一心苦行,希望获得精神上的解脱,也没能达成。最后佛陀选择了中道,并最终觉悟到宇宙人生的真谛,完成了生命的自我升华。

3、依正不二和天人合一,树立正确的生存意识

佛教提倡依报、正报不二。我们整个山河、大地、房屋、饮食……这些众生所赖以生存的环境,都是众生共业所感的果报。要想让这些果报变得越来越好,就需要我们每个人从改善自身所造的业开始。佛禁止弟子们破坏环境,并鼓励大家积极爱护建设生态环境。佛教认为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有着唇齿相依的紧密联系。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时,人们应该采取尊重、关爱的态度,而不是一味地向自然环境去掠夺。过度滥采自然资源,即是破坏人类自身的生存条件。

在现代生态事件中,人们通常把人类与自然作为两个并列的主体来看待。在人类破坏了环境并导致环境对人类的生存产生威胁的时候,人类又开始想着如何去治理环境。假如人类的治理能力可以随着科技进步而逐渐拓展,是否就应该允许无休止的糟蹋破坏环境呢?这种逻辑认知显然是存在问题的。这就相当于说,医术的进步是无止境的,是不是就可以说我们可以不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而肆意损伤自己的健康呢?相比而言,佛教里提倡的依正不二,以及儒家、道家所提倡的天人合一,则是体现了一种高度的自我责任意识。人类与环境本来就是一体的,人类保护环境的责任不需要以其他任何条件为前提,破坏环境就是人类不可理喻的自我摧残。

四、佛教医学的意义

1、解读生命玄机

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开悟之后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即得现前。”这是一位圆满觉悟的圣者,在观待凡夫众生之所以有这么多痛苦的原因时,留给后人的发自肺腑、振聋发聩的感言。生命所出现的一切身心疾病和痛苦,归根结底无不来自于生命内心深处的妄想执着。

2、认知疾病机理

现在的科技日新月异,同时疾病也层出不穷。现在医学分科越来越细,仍然无法应对人类出现的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疾病,反倒显得愈发捉襟见肘。本来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繁琐的分科让人们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对于疾病的机理,佛教有非常多的论述。汉传佛教天台宗的著作《修习止观坐禅法要》对于疾病产生的机理,提纲挈领地分为三类:“有三种得病因缘不同:一者、四大、五藏增损得病;二者、鬼神所作得病;三者、业报得病。如是等病,初得即治,甚易得瘥。若经久则病成,身羸病结,治之难愈。”(卷第一)人生病有三种:一是组成人身体各种要素或各个器官的增益与损耗,比如地大增,就会使身体枯瘠;水大增,就会食饮不消,腹痛下痢;火大增,就会支节皆痛;风大增,就会身体虚悬,肺闷胀急。

二是受鬼神的干扰而得病,当人的身体非常虚弱,或者心神不定的时候,就很容易受鬼神的控制,而出现很多莫名其妙乃至精神错乱的事情,比如捶打自己、大声呼喊,乃至要自杀等。第三种是我们自己的业报,有些病是过去生的业力成熟而导致的。在藏医《四部医典》中,将疾病也分为三种:一、今生所生的疾病;二、由于前世宿业之故所生的疾病;三、由于以上两种原因混合所致的疾病。人们所得的疾病,有的是因为这一生的因缘,也有的是因为宿生的业力,还有两者参杂在一起导致的疾病。如果是因为这一生的因缘而导致的疾病,通过现代医学的治疗,还是可以获得治愈。但如果是因为宿生的业力,通过医学的手段就无能为力了,只能通过宗教修持的方式来忏悔业障获得治愈。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获得了绝症,现在医学已经没有办法,但通过信仰宗教而获得治愈的原因。

3、探寻健康真谛

佛教主张健康不仅仅要有强壮的身体,更要有健康的心态。烦烦恼恼本身就是病态的人生,心理被各种负面的观念和想法控制,生命缺乏正能量。健康的人生是具有慈悲与智慧的人生。无论我们遇到什么样的境界,都能够慈悲、智慧地去处理。健康的人生,不仅仅要处理好个人身心的关系,还必须处理好个人同社会、个人同自然的关系。只有把个人放在整个社会、整个自然中来考虑,才能够做出正确的定位,才能真正体会到天地同根、万物一体、心物一元的境界,人类才能够获得真正的健康!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西有道人

西有道人网为您提供最新的西有道人信息,让您快速了解西有道人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西有道人。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