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证佛教修行方法连载43修习真如三昧的口诀


修习真如三昧的口诀

一般人学佛都停留在闻思慧,无法进入修证。这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修习真如三昧,所以没有办法发起修所成慧,更没有办法大乘见道。为了让大家掌握这个法门,下面介绍几个修习真如三昧的口诀。

一、「诸法空相」

真观诠释为:「一切有为法皆是第八识流注种子所现起的功能差别。」学人必须知道,如同电脑游戏所显示的山河大地、人物、怪兽等等的图像和声音,对电脑来说只是数据而已;对于第八识来说,一切有为法只是种子而已,因为我们有业力的缘故,便会把种子当成某种事物,《楞严经》称为「循业发现」。要是没有业力,它们什么都不是。

大多数人误认物理世界是真实的存在,实际上物理世界也是种子所现起的功能差别,在共业有情之间,看到一样的事物,就好像一群人一起玩网络游戏,他们之间有一个共同的世界,没有共业的人是看不到的。因为物理世界只是种子所现起的功能差别,而不是真实的存在,所以有神通的人可以跨越事物的性质,例如在空中行住坐卧,或者穿墙入地等;乃至佛经记载大菩萨可以将他方国土整个搬到娑婆世界来。

物理世界至少是依他起性,在共业有情之间,有一定的性质和规律。世间有很多分别,其实没什么道理,只是遍计所执性而已,我们不必为了这些莫名其妙的分别(妄想)而挂怀。

以前有人问棒球主审裁判,到底是如何判定好球与坏球。第一位说:「是好球就判好球,是坏球就判坏球。」第二位说:「我觉得是好球就判好球,觉得是坏球就判坏球。」第三位说:「在我裁判以前,它什么都不是。」这三种答案层次不一样,第一位是自性见者,误以为好球和坏球是绝对的。第二位是相对论者,他知道好球和坏球并非绝对,但是仍然认为有相对的好球、坏球。第三位是知道真相的人,他知道棒球规则,好球或坏球是以主审裁判的宣判为准,在他宣判以前,确实什么都不是。

有的人很受别人的影响,别人觉得他「很有潜力」,他会表现得特别好;别人觉得他「没有出息」,他就意志消沉。事实上,你什么都不是,正因为什么都不是,所以才会有无限的可能,乃至将来可以究竟成佛。

、「你认为哪里不空,那里便是渗漏处」

这里的「空」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是第八识,例如若你认为四大极微是常住法,这就表示四大极微无法被第八识所出生,这样就不能说四大极微是第八识所显相,四大极微便不是空相,这是见地上的渗漏。「空」的第二个意思是没有挂碍,例如若你认为过去某种恶业会障碍修道,这便是挂碍。修行人难免会犯戒,犯戒之后,应尽速改过迁善,然后就应该将它放下,不然便会让你无法转依于真如。

、「于相而离相,于念而离念」

站在胜义谛的立场,说三界唯是一心,无相、无心、无事,不可分别,亦无妄念可得。站在世俗谛的立场,则有万法,森然罗列。胜义谛的不分别,与世俗谛的分别,并非矛盾,只是立场不同。例如波浪起伏,似有生灭,海水则不增不减;又如电视画面纷然,屏幕却不曾动摇。日常生活,大部分的时候,胜义谛的不分别与世俗谛的分别同时存在,不会互相妨碍。又如同电脑玩家在分别游戏所显的事物时,也知道它实际上什么都不是。

、「应分别而不分别是愚痴,不应分别而分别是烦恼」

有的人学了胜义谛的佛法,但是无法通达,便拿来做奇怪的论证,看到人家吃素、守戒,或者分别法与非法、真悟与错悟,就说:「不要分别,有分别就不是佛法。」其实当他这么说时,正是分别。人活在世间,没有人能不分别,即使是出世间的圣贤也必须随顺世俗而分别,何况是未悟的凡夫!所以说,应分别而不分别是愚痴。世间万象,其实什么都不是,只是种子而已,不明白这个道理,便落入遍计所执性,徒然自生烦恼。所以说,不应分别而分别是烦恼。懂得这个道理的人,只在维持生活和履行责任义务的范围之内,随顺世俗谛去分别,其他的便尽量不去分别。修行人应该学习儒家「守分」的原则,不要干预别人的事务和权限。即使是弘法度生的事业,也只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去做,随缘不勉强。

、「若不依俗谛,不得第一义」

真观诠释为:「世俗谛观行成就,才能安住于胜义谛,修习真正的真如三昧。」依靠正教量而修的真如三昧,其实不离心想,不是真正的胜义谛。必须观察到第八识如何圆成三界万法,才能缘于现量,安住于胜义谛中。观行,必定有相、名、分别,所以是世俗谛,而不是胜义谛。想要省略世俗谛的观行,直接安住于胜义谛是不可能的事。少分观察到第八识如何圆成三界万法,便能少分安住于真如三昧,这样的观察必须到成佛时,才能究竟圆满,所以只有究竟佛才能够圆满真如三昧。

六、「知幻即离」

三界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这包括觉知心和觉知心所察觉的六尘相,因此不管我们如何修行,都没有办法用觉知心证得或体验真正的无为法(真如、涅槃、一真法界)。所以,《圆觉经》说:「其心乃至证于如来,毕竟了知清净涅槃皆是我相。」看到这里,似乎已经无路可走。幸好《圆觉经》又说:「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当你知道三界万法皆如梦幻的时候,便已经离开幻化,不需要做任何的修行;一旦离开幻化,便是觉悟,不需要经过渐次的过程。

有一次,办公室有堆积如山的公文等着我处理,我一不小心把公文打翻,散落在地上。当我正在发愁的时候,忽然察觉到自己是在做梦。但是梦境并没有中断,我仍然在梦中。当时我想:「既然是在梦中,做不做都没关系。」但是梦境还是没有结束,于是我便开始在梦中收拾公文。原本很焦虑的心情,顿时变得很轻松。

从初发心到究竟成佛,据说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这是一段极为漫长的时间,长到无法想象。不过,当你开悟的时候,就会知道有为法皆是如梦如幻,乃至成就众生、庄严国土等菩提事业,也一样是如梦如幻。既然是梦幻,做不做都没关系,但由于菩提愿的串习,菩萨会选择继续做下去,没有做不成的心理负担,也没有成佛的希冀,只是在梦幻中游戏而已。

问与答

取相分别也是空

(问:可是,我还是着相,经常在取相分别,这样还可以修真如三昧吗?)

只要闻思成熟,相信《大乘起信论》「一切诸法,从本已来,性涅槃故」,便可以修习真如三昧。其实「取相分别」也是诸法当中的一法,它也是「诸法空相」,当你察觉自己正在取相分别时,只要立刻思维「诸法空相」,便不会造成真正的障碍。要是你认为取相分别很糟糕,便应了先前讲的「你认为哪里不空,那里便是渗漏处」。

恶取空相

(问:既然「一切诸法,从本已来,性涅槃故」,做坏事应该没有关系?)

胜义谛和世俗谛互不妨害,做坏事不会破坏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也不会妨害果报的现起。所以,做坏事还是会有恶果,不是没有关系。

再者,若你真的信解「诸法空相」的义理,三界万法都是平等,没有法相可得,既然如此,又何必起贪嗔去做坏事呢?所以会起贪嗔,便是执着法相实有;做了坏事,才用胜义谛来安慰自己,这叫恶取空相。真正解脱的人,心中并无持戒与犯戒的法相,他所以不做坏事,只是随顺世俗而已──自己虽然不在意,但是别人在意,所以随顺世俗而为。

真如三昧与开悟的关系

(问:如果不修习真如三昧,便没有办法开悟吗?)

不修习真如三昧,还是可能开悟(了解第八识的具体作用),但是开悟之后,如果没有善知识摄受,自己又没有深入经教,往往不能转依于第八识的真如性,所以这样的悟,没有办法发起般若慧,不具足大乘见道的功德。修习真如三昧已发起修所成慧的人,因为在悟前已经能够安住于相似的胜义谛中,所以一旦开悟,便可以立刻转依于第八识的真如性,具足大乘见道的功德。这是二者之间的差别。

再者,觅道(禅宗称为参禅)的过程,有时候需要好几年,甚至数十年。疑情发起之后,如鲠在喉,吞不下、吐不出,如果没有修所成慧,往往无法忍受这种煎熬。所以,最好还是先发起修所成慧,再来参禅,才符合修证的次第。

疑情与真如三昧的差别

(问:疑情一旦发起,便不会丢失,这也是定慧等持,为什么不能拿来参禅?)

不错!疑情是定慧等持,所以也是一种三昧,但不一定是真如三昧,这要看参究的人是否懂得真如的理趣。因为疑情是针对第八识的了别性与集起性而生起的,这两种心有生有灭,仍是妄心。如果不懂得「开悟」「凡夫」「见道者」「菩萨」等法相,也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便会着在法相上面,产生焦虑的心情,这样虽然也能开悟,却冤枉受了许多苦。而且,开悟之后仍然要学习真如的理趣,才能够具足大乘见道的功德。既然这样,为什么不在参禅之前先修习真如三昧呢?

看话头与真如三昧的差别

(问:真如三昧与看话头有什么差别?)

话头是指心里知道意思,但是没有生起语言文字的状态。看话头,就是看着这个意思,并且保持在不起语言文字的状态。

如果你看的话头,不能够总持一切佛法,那么看话头便与真如三昧无关。如果你看的话头能够总持一切佛法,看话头便能够成就真如三昧。我们推荐的话头是「不是句」(一切有为法皆是第八识流注种子所现起的功能差别,若离业力与妄想,它们什么都不是)。这个句子很长,念起来很麻烦,你不用一直在心里念它,只要记得意思就好。如果你能够彻底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又经常把这个意思放在心里面,很快就会成就真如三昧的定力。

相关链接: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实证的佛教

实证的佛教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实证的佛教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实证的佛教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实证的佛教。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