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七要》广释(上)一一当修前行法(四)


作者:太桥旦曾堪布​

(二)死亡无常​

对于“死亡无常”的思维,可以归纳为“三根本、九理由、三肯定”。第一个根本是“必定死亡”;第二个根本是“死时不定”;第三个根本是“死时除了佛法,没有任何事对我们有所帮助”。​

1. 第一个根本——必定死亡​

有三条理由来证明我们每个人必定会死亡。​

第一条理由,从古至今,没有一个人能逃避死亡。​

我们现在能看到佛骨舍利、佛牙舍利、佛指舍利等,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的本师——三千大千世界的导师释迦牟尼佛也示现了圆寂。佛陀的诸大弟子、众多阿罗汉、诸大菩萨,古印度的八十四位大成就者,藏地、汉地历代的高僧大德,噶举传承的三祖师、第一世到第十六世大宝法王,虽然他们都获得了极高的成就,生死自在,但最终也都示现了圆寂。​

历史上曾有无数皇帝、国王、伟人、英豪,虽然功名显赫、青史留芳,但也都一一辞世而去,湮没在时间的长河之中。顺治皇帝在出家偈中曾感叹:“古来多少英雄汉,南北山头卧黄泥。”这两句诗描述了对“必定死亡”的真切感受。​

第二个理由,我们的肉体属于有为法,所以必定会死亡。​

一切有为法终将离散——生者必死、聚者必散、积者必竭、高者必堕。我们的身体也是如此——从中阴时的寻胎投生,到父母红白明点的融合,然后形成胚胎,生长发育,诞生于世,依靠饮食、睡眠等外在条件,逐渐成长到现在,我们的身体是由“地、水、火、风”四大形成的,四大属于有为法,所以绝对无法避免生、老、病、死的客观规律。不仅我们的肉体,整个地球、整个宇宙都属于有为法,都会经历“成、住、坏、空”的循环。所以我们必定会死。​

第三个理由,我们的寿命在不断减少。​

从诞生之日起,我们的寿命就进入了倒计时,一年比一年、一月比一月、一天比一天地趋近死亡,没有人可以给我们增添寿命。杯子里的水喝光了,我们还可以续杯,而寿命终了之时,无人能为我们“续命”。一天过去了,就会一去不复返;一个小时过去了,永远无法再来。​

从我们自己的脸上,生命的流逝就可以一目了然,如古诗所说:“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我们的白发会越来越多,皱纹会越来越深,这都说明死亡正在走向我们,如《入行论》所说:“昼夜不停留,此生续衰减,额外无复增,吾命岂不亡?”​

那么,既然必定会死,我们是否为死亡做好准备了呢?

2. 第二个根本——死时不定​

第二个根本也有三个理由来加以证明。​

第一个理由,寿命不定。​

我们所生长的地球在佛教中称为南瞻部洲。在南瞻部洲,无论是有情的众生还是无情的植物,寿命都是不确定的。有些人在胎儿时就会夭折,有些人少年早逝,有些人中年离世……每个人的寿命长短都无从得知。即使我们的家族有长寿基因,即使我们现在身体健康、家财万贯,谁能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就会撒手人寰呢?

第二个理由,身体不可靠。​

我们的身体是血肉、骨骼和细胞的组合之物,是非常脆弱的,甚至是不堪一击的。任何一场疾病、一辆飞驰而过的车辆、一块高空坠落的小石头,都能轻易摧毁我们的身体。身体的不可靠证明了“死时不定”。​

第三个理由,生存因素少,死亡因素多。​

佛经中曾总结说:内在的死亡因素有四百零四种,外在的死亡因素则有八千种。我们平常所认为的生存因素,往往瞬间就会转变为死亡因素。比如车祸,我们买车的初衷是为了自我保护、方便自己的生存,但车辆随时都可能演变成死亡的因素。

3. 第三个根本——死时除了佛法,没有任何事对我们有所帮助​

第三个根本可以从“三个肯定”来加以证明。​

第一个肯定,死亡时,亲友对我们肯定没有帮助。​

《入行论》中说:“临终弥留际,众亲虽围绕,命绝诸苦痛,唯吾一人受。”在我们临终之际,除了佛法,无论我们有多少亲人朋友,没有任何一人能替代我们承受一丝一毫的死亡之苦,也没有任何一人能延迟我们一分一秒的寿命。​

第二个肯定,死亡时,钱财对我们肯定没有帮助。​

死亡之时,我们连自己珍爱一生的身体都带不走,更何况钱财这些身外之物呢?看看那些富可敌国的亿万富翁,哪一个能用钱财来挽救自己的生命呢?​

第三个肯定,死亡时,身体对我们肯定没有帮助。​

现在我们的身体强壮有力,可以行住坐卧、吃喝玩乐,但在死亡之时,身体却成了最沉重的包袱,除了感受疾病的折磨和四大分离的疼痛,身体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呢?​

这三个肯定是思维“死亡无常”中比较重要的内容。

4. 死亡无常的实修引导​

我们要经常依照“三根本”来思维死亡无常,把死亡无常的观念融入到内心的深处。死亡无常并不是远在天边,而是近在眼前,就发生在我们身旁。​

我们可以时常抽出一点时间,让忙碌的生活停息片刻,静坐下来思维死亡无常,比如这样回忆一下:自己曾经认识的那些人,亲人、同学、朋友、邻居……有谁已经不在人世了呢?​

在我的家乡,大家彼此熟识,所以谁离世了都很清楚。晚上临睡前我经常回忆:家乡的很多熟人都已经不在了,有些人活到了八九十岁,有些人四五十岁就离开了,还有些人正值青春却不幸早逝,有些人甚至在儿童时就夭折了;有些人是病死的,有些人死于车祸,还有个邻居在盖房时坠落而死,大家的死法各不相同……前几天我的朋友打来电话,告诉我以前佛学院的一位同学去世了。这个同学比我年轻,学识丰富,修行也很好,却突然去世了……这些事充分证明死亡无常正在我们身边切切实实地发生着,是不可逃避的客观事实。​

我们还可以回忆一下自己的亲人临终的情景:他看了多少位医生?吃了多少药?虽然亲朋好友从各地赶来聚集在他身边,但谁能减缓他临终的痛苦?谁能延长他一个小时、哪怕一分钟的寿命?都没有。当一个人寿命终结时,不用说医生或药物,即使药师佛来为他灌顶也治不了他的病;即使长寿佛来做长寿灌顶也不可能延长他的寿命。生命注定结束的时候,一分一秒都无法延长。​

我们还可以这样设想——如果问一个临终的人:“你是想要一千万元,还是想多活一天?”他的选择一定是“多活一天”。临终者对生命极为眷恋,只渴望能继续生存。在死亡面前,钱财就显得无足轻重了。​

虽然学佛修行不能让我们“不死”,但依靠修行,我们可以坦然、安详地面对死亡,死后的前途也将是充满光明的,这就是佛法的伟大,这就是修行的利益。现在有很多人只相信眼前能看到的利益,只相信感官能感受的享乐,于是拼尽一生去追逐名利、享乐,不愿学佛修行,无视死亡的痛苦,不顾死后的前程。在佛菩萨眼里,我们凡夫真的是太愚痴了。​

我们要经常以类似的方法来思维。死神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这就是死亡无常。无论在人生旅途中有多么迷人的际遇和风景,别忘了,我们正在一步步走向死亡,而且随时可能到达终点。​

我们的寿命好比一头牛,正被屠夫带往屠宰场,牛每走一步,都离屠宰场更近一步。死神就像屠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盯着我们、逼近我们,随时都可能夺走我们的生命……​

死亡无常的思维是随时都可以进行的,比如我们点燃一根燃香,会看到烟雾一股一股飘散,燃香一点一点变短,最终慢慢消失,化为灰烬,这就是无常。​

了解了死亡无常的三个根本以后就应该明白:“修行是刻不容缓的事、是当下要做的事。”要有这样深刻的认识,要有这样急迫的心态。​

因为“死时不定”,我们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死去,所以不能等待,当下就要开始修行。​

因为“死时唯有佛法能够帮助我们”,所以我们不必再为其他事消耗生命,无论从事什么行业,从现在开始,做任何事都要融入佛法,把利益他人作为目标。这样,当死亡来临时,我们才会得到真实有力的帮助。​

藏传佛教各宗各派的历代大德都极为重视死亡无常的修持,噶举祖师们常说:“没有比无常更甚深的法门了。”对死亡无常的体会越深刻,我们的心转向佛法时就越有力量,也越容易断除对此生的贪执。​

通过这样的思维,如果我们能深有感受,甚至能流下眼泪,这就是获得加持的真实征兆。以前,我们一直为了失去钱财而伤心、为了世俗情感而流泪,这些眼泪都是毫无意义的。现在,我们能在思维死亡无常时潸然泪下,这说明佛法正在走进我们的内心,正给我们带来真实不虚的利益。​

(太桥旦曾堪布开示录,欢迎大家转载与分享,转载请注明作者与出处。)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太桥旦曾堪布

太桥旦曾堪布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太桥旦曾堪布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太桥旦曾堪布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太桥旦曾堪布。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