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夏安居的由来与意义
何谓「夏安居」?
结夏安居的由来
在佛陀时代,印度的夏季雨季长达三个月之久,一切僧众或在山间修习禅定,或在树下经行,衣钵因此常为雨水所流失;另外在夏季期间,地上的虫蚁常出来爬行觅食,僧众们沿路托钵乞食不免踩伤虫蚁及草树的新芽。所以佛陀基于慈悲,遂制定了夏季三个月,出家众不出外托钵,而在界内精进用功,是为夏安居。
结夏安居的中国化
中国行安居的制度承袭于印度,始于姚秦时代,其时由于《十诵律》、《广律》等的传译,都详细解说安居的作法,中国僧人乃依之而行结夏。
唐宋以降,安居制度逐渐成为禅宗丛林道场的清规之一。
结夏安居的内容主要是讲经学律。学习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聆听方丈、“四大班首”等的开导,聆听本堂法师或外地高僧讲经,加强学佛信念和佛学水平。
二、学习戒律和日常礼仪,懂得佛门规矩,便于弘法利生。
三、学习参禅打坐、讽经持咒、敲打唱诵及念普佛等各种佛事,做一名如法的僧人。
结夏安居期间,僧众每天五堂功课,上殿、过堂、念佛、拜忏等,十分忙碌。因此,夏安居是一种自修自度的观照工夫,也是养深积厚,自我沈潜的修行。
结夏安居期间要做什么呢?
佛住世时,在结夏安居的时候,佛会讲经说法,很多经典都是在结夏安居期间说的,一起安居的弟子也互相交流学修心得。
那么现在的结夏安居,佛弟子会干什么呢?僧众每天的五堂功课都是少不了的,除此之外,还有聆听高僧大德的讲经说法,学习经论、戒律、参禅打坐、诵经持咒、敲打唱念、佛门礼仪等各种佛事,如法如律地学习进修,成就道业,才能自觉觉他,自利利他,荷担如来,弘法利生。
其实,佛制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等出家众应行安居。出家众本来就是专职修道的,结夏安居的重要目的在于策修进道,元照律师说:“形心摄静曰安,要期在住曰居,随时警励曰策,三业运善曰修。”不论是古时候的安居,还是现在的安居,都是为了摒弃外缘、收摄身心,策修进道,克期取证。大千世界一禅床,六度万行体中圆,我们若能心安在道,哪里不可以修行用功呢?
僧自恣日
结夏九十日期的最后一天,僧众必须举行自恣法,即先自我检讨身、口、意三业,在结夏期中是否犯过?次请他僧众举示对自己修行过程中,在见、闻、疑三事上,是否有所犯?令於大众中自我反省及接受僧众的检举,以发露忏悔,改过自新,回复清净,名僧自恣法。所以这一天亦名僧自恣日。
往 期 推 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