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摄影|拍好野生动物理念要先行
在初春的秦岭山中,树木枯黄、食物稀少已经很长时间了,偏又细雨霏霏,又冷又饿的金丝猴一家紧紧相拥在一起( 陈建伟/摄于陕西周至)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带着相机走向了大自然,更多地去关心野生动物、拍摄野生动物,去反映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这是一个极好的趋势,是社会文明程度进步的重要标志,实在可喜可贺!
野生动物摄影(摄影包括照片和视频,以下同)是自然生态摄影的不可或缺和极为重要的部分,野生动物物种与物种、物种内部、物种及其环境、动物与人的关系正是自然生态摄影要反映的核心内容。
注:野生动物摄影与生态摄影的关系:野生动物摄影属于生态摄影(生态是与生物有关的各种关系的总和,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各种生态系统、自然地理等,当然也包括人这个特殊物种。)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就其摄影对象是野生动物来讲,是共同的。但它们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追求的深度不同、强调的核心理念不同。生态摄影强调的核心理念是生态关系,要反映的是野生动物物种与物种之间,物种与环境之间(包括与人之间),物种内个体之间的关系,要讲述的是野生动物的生态故事。而野生动物摄影并不强调讲生态关系,数毛版、特写照、图鉴照都可。生态摄影虽然也包括数毛版、特写照、图鉴照等,但这只是它的边缘部分,不是它的核心追求。
根据我多年来和野生动物打交道和拍摄的经历,愿意提出些看法来和大家分享:
中国野生动物摄影、生态摄影的舞台相当广阔
我为什么先要提出这个命题,是因为这里存在一个误区:很多人认为,要拍野生动物就要到国外去,在中国好像没什么好拍的,或者拍不着什么,其实这是错误的。这是由于当我们改革开放睁眼看世界的时候,当社会开始注意野生动物保护的时候,我们在宣传媒体上看到的都是非洲大草原、南极和北极,是企鹅海豹北极熊,狮子羚羊角马大迁徙……这能怪谁呢,只能怪我们自己!我们拿不出中国自己的影像作品来,这才是根本的原因。其实,中国野生动物摄影的舞台在世界上是得天独厚的,是相当广阔的。
首先,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具备几乎所有生态系统类型的国家,生态系统多样性在全球是首屈一指的。中国的气候差异大,跨越了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五个气候带;海拔高差大,从滨海、平原、高原直至世界最高峰,地形地貌十分复杂。从几近赤道的南海到北国的大兴安岭,从东海之滨到雪岭冰川的世界屋脊,中国的西部又位于欧亚大陆腹地而远离海洋。复杂的气候、地形再加上第四纪冰川残余,孕育了多种多样的野生动物物种。这自然为野生动物摄影、生态摄影提供了最为广阔的舞台。
再之,中国有脊椎动物4400多种,其中兽类693种,鸟类1445多种,爬行类462种,两栖类408种,鱼类2804种,分别占世界种类的12%、13%、6%、7%和12%。更有大熊猫、金丝猴、朱鹮、华南虎、扭角羚、藏羚羊、褐马鸡、绿尾虹雉、白鳍豚、扬子鳄等数百种野生动物为我国所特有,中国的物种有些已经被我们所认识,有些还不被人们所认识,有些已经拍到了影像,有些至今还踪影毫无,就更不要说拍摄到了动物的具体行为和生态特征了。
第三,到目前为止,中国保护地总面积占国土陆域面积的18%,占管辖海域面积的4.1%,有效保护了我国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85%的野生动物种群、65%的高等植物群落,涵盖了25%的原始天然林、50.3%的自然湿地和30%的典型荒漠地区,这里就是野生动物自由生活和繁衍的地方。面积之广阔、占国土比例之大在世界所有国家中名列前茅。
如此既复杂又缤纷的大舞台,这难道还不够我们作一个大题材、大主题来深入挖掘久久探索吗? 中国的社会文明程度正在不断的提高,为中国的野生动物保护事业做贡献的事,我们不做谁做?
当然,我们也要充分注意到在中国拍摄野生动物的“难处”,难就难在野生动物与人之间的安全距离比较大,中国的野生动物离人很远就会跑得无影无踪,这是因为“怕人”,“怕人”是因为长期以来人们侵犯和伤害野生动物的必然结果。因此,要拍好野生动物确实应该具备一些基本的理念和技能。
注:生态摄影由自然生态摄影和社会生态摄影两个部分组成,它们都是反映与生物有关的各种关系,只是侧重点不同。自然生态摄影侧重于自然方面,社会生态摄影侧重于社会和人文方面。
对野生动物摄影者的四条要求
作为一名合格的野生动物摄影者必须符合以下四条要求:
1.要求摄影者应具有一定的生态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野生动物摄影者首先是一个爱护野生动物、具备生态道德、讲究生态伦理的人,他愿意亲近野生动物,自觉爱护自然环境,关注生态状况并把这一意识贯穿于日常行为和摄影工作中去。
作为一个野生动物摄影者,特别要反对某些不道德不文明的行为,比如,为了拍摄野生动物,有人用哄赶惊吓的手段;有的甚至用绳把鸟儿绑在树上;有的为了获得独特的片子,拍过以后就把景观破坏掉等等,这样的人即使再有摄影天赋,也不具备拍摄野生动物的资格。
2.要求摄影者必须尊重科学,讲究客观真实,必须具有一定的生态学知识和野生动物知识。你要拍摄什么野生动物,就要具备一定的这个物种的动物学知识,了解你要拍摄的这个动物的生活环境、食物链、动物习性、社会性行为等,一个优秀的野生动物摄影者对某些动物知识的了解不亚于一个动物学专家。因此,要求野生动物摄影者要认认真真学习知识,踏踏实实充实头脑,一点一点打好科学基础。而稀里马虎,张冠李戴,不求甚解,甚至误导误说是违反生态摄影本质的,而如“藏羚羊过青藏铁路”、“周老虎”似的造假行为更是绝对要给予强烈谴责的。
3.要具备与大自然打交道的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要有“现场感”。俗话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野生动物摄影是个各方面都要求很高的艺术,要深入自然、体验自然。仅呆在家里面是拍不出好片子的。大自然是美丽的,但也是严酷的。摄影者必须学会如何与大自然打交道,如何与野生动物打交道。一是要尊重自然,了解自然,亲近自然,学会和大自然交流,并且要具有不怕艰辛、乐于吃苦的精神;二要消除对自然界的恐惧心理,掌握在自然界野外生存的一定知识和能力,具备亲近、观察、跟踪、守候直至拍摄野生动物的能力。
4. 要有过硬的摄影基本功。野生动物摄影的环境往往具有情况多变、条件恶劣、稍纵即逝和突发性强的特点,没有过硬的摄影基本功很难在复杂多变的拍摄主体、光、影、角度面前有所作为。
对摄影器材的要求
除了野外的工作、生存环境特殊因素以外,野生动物摄影对器材的要求和体育摄影最为相似,有很多共同点。功能多一点的相机含特殊焦段的镜头和快速连续拍摄是最关键的几个要素。
第一还得讲相机。从目前看,要符合上面两要素要求的,最好的就是单反数码相机、微单相机及类似的摄像机。有如下理由:
1、可以交换不同规格的镜头以符合野生动物摄影的特殊需要;
2、拥有较大的传感器面积和可调范围很大的感光度和光速,多功能的具备更容易弥补野生动物拍摄时恶劣多变环境带来的不足,能够促进摄影质量的明显提高。尤其是可调范围很大的感光度这一特点,是胶片相机望尘莫及的;
3、具备高速拍摄及大存储功能,现在的很多相机能够达到达到8张/秒,10张/秒,甚至20张/秒等等。为变化多端和运动速度极快的野生动物拍摄定格提供可靠的保证;
4、数码单反相机能够配备上更加丰富的附件,如存储量很大的存储卡和电池等;
5、具有机身防抖功能技术的相机也很适用,能够提高拍摄的有效性。
目前比较好的数码单反、微单相机有佳能、尼康以及索尼等品牌。
第二就得说特殊焦段的镜头了。标准镜头的焦距为50mm。野生动物摄影对镜头的特殊要求放在了两个极端:
一个极端是长焦超长焦段,若以135照相机为例,一般讲焦距70mm以上的镜头可以称为长焦镜头,如果超过500mm以上的镜头也可以称为超长焦镜头。主要用于拍摄鸟类、兽类、两栖、爬行类的动物等;
另一个极端是广角和微距镜头,24mm以下的镜头往往称广角镜头。微距镜头的焦距范围大约有60mm、100mm(号称百微)、160mm、200mm焦距。主要用于拍摄昆虫等个体细小的生物。
第三,除了镜头、机身外,最重要的就要算脚架和云台了。独脚架轻便灵活,野外用起来方便,尤其是你想尽量接近野生动物,稍纵即逝的机会根本容不得你支三脚架时。在守候时,尤其对又笨又重的长焦镜头,三脚架就特别有用,三脚架的类型很多,在选用时应该在实用上多考虑,稳固最重。但也要考虑重量和体积,野外携带是否方便等等,推荐选用碳素纤维作的脚架,因其重量最轻。
云台也很重要,球型和三向定位型的在灵活和稳固方面各有千秋。现在还有悬挂式、液压式等。国外品牌声誉好但价格高,相比国内品牌往往功能多,价格便宜。
野生动物摄影要注意的几个理念
1.多一些知识、多一些思考、也多一些注解
野生动物方面的知识以致生态方面的知识,对于野生动物拍摄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你不知道到什么地方去拍?要拍什么?拍了什么?怎么才能拍到什么?你就会处于拍不了、拍不好、拍了也不知道的尴尬境地。野生动物摄影照片往往需要多一些注解,除画龙点睛的题目外,如时间地点、拍摄背景、物种名称和濒危程度等等可根据需要注上,便于读者理解和思考。因此,要这样来说:看野生动物摄影作品也许和看别的摄影作品要求不同—不仅翻看、更应细读。
2.在注意反映野生动物个体特征的同时,尤其要注意反映与野生动物有关的各种关系。要讲好野生动物的生态故事,生态故事讲的越好的照片就越是优秀的照片。
反映关系是自然生态摄影的核心追求,自然也是野生动物摄影的使命,有如动物物种与其生境的关系,物种之间、同物种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包括食物链、物种繁衍、生存受威胁的状况等等都是我们拍摄的主题。而像从未拍摄过的动物,或动物鲜为人知的行为,识别特征明显的动物肖像,充满幽默或趣味的动物形象等,能让我们人更好地了解该物种的形态、生理、行为等特点,或其动作、行为能与人产生某种共鸣的照片,因能给我们更好提供理解“生态关系”的生动感知,符合生态摄影的目的,因而是有价值的野生动物摄影作品。
3.要处理好科学真实性与艺术性之间的关系。
野生动物摄影是以野生动物现实生态状况为拍摄对象的纪实摄影,因而第一要务就是客观性、科学性,不能弄虚作假。当然,我们希望所有照片都是科学真实性和艺术欣赏性具佳的作品,但若在二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客观真实比艺术水平更重要。比如,现阶段我们一直没有拍到过一张华南虎野外生活照,或者白暨豚的野外照片,如果拍上了,也许光影效果、艺术水平不太高,但都不影响其为一张有极高价值的野生动物摄影作品。
总之,有了以上这些基本理念和要求,多到实践中去体验最为重要,很多知识和经验是靠长期工作积累起来的;是经过碰到问题-解决问题-理念提高的反复过程中成熟起来的。实践-理论-实践-理论的循环是野生动物摄影走向成功之道,这里就不再啰嗦了。
生态摄影给了你观察大千世界、了解自然社会生态的第三只眼睛。有了它,你会发现你以前从没有发现过的世界,你的视野会因生态摄影的理念而更加开阔;你的情趣会因生态摄影的交流而不断升华;你的素质和品位也会因为生态摄影而得到大大提高。
生态摄影师
陈建伟
“自然影像中国”联合发起人
中国生态摄影的理论创始人和实践探索者
现任中国林业文联副主席、中国林业生态摄影协会主席,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科学考察委员会主任、美国国家地理野外探险家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中国)专家。
原载:《摄影世界》杂志2009年2月号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