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素食发展史重要的地位
中国素食发展史重要的地位
虽然我们没有像印度那样的“世界无肉日”,但几千年前,中国人在重大的庆典、节日和仪式上,就开始戒酒以净化身心。这显示了我们祖先对素食主义的赞美。素食主义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宫廷到民间,创造了无数的菜肴。在中国,除了一些游牧地区,还有许多素食菜。在饮食结构方面,全世界都称赞中国人饮食中丰富的蔬菜菜,这使得中国人某些疾病的发病率很低,如高血压、肿瘤、肥胖、糖尿病等。
素食主义在中国延续,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的。道教所倡导的天人合一与宁静、儒家所倡导的仁义、佛教所倡导的慈悲,都与素食主义相契合。在谈论养生时,人们倾向于选择亲近自然、不那么暴力的素食主义。说到养性,孔子常说“食、菜、饮、枕、枕,皆可享用”。素食主义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一种祥和自然的氛围。
现代素食主义运动正从西方席卷而来。1809年,英国的一些教会成员宣誓戒酒和吃肉。1850年,一个素食协会在欧洲和美国成立。1908年,国际素食联合会成立。1971年,弗朗西斯·摩尔·拉比的《小星球的饮食》,1975年彼得·辛格的《动物解放》,1987年约翰·罗宾斯的《新美国饮食》等重量级畅销书相继出版,可见西方素食主义者的决心,每一步都在震撼世界。素食主义者在西方掀起轩然大波。
这股浪潮已经随着全球化进入中国,最早的接受者是生活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年轻人,他们现在是国家的中流砥柱,很多人在管理国家的建议,更多的人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消费群体。他们是一群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思想、新思想的人。许多人热烈欢迎西方的环保、动物保护和素食主义思想,他们也投身其中,无私地进行宣传。更可贵的是,他们在改革开放初期经历了洪涝灾害的引入和这些年的选择。他们能进行成熟的思维,真正做到最好和糟粕,而且很多人的童年和青春都比较艰苦。他们不提倡过度享受和消费。如果你摆脱了他们关于健康的一些问题,素素素食主义者将受到高度赞扬。
出生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现在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值得期待。在水泥林中长大的独生子女很乐意接受现代环保和动物保护的理念,因此在思想上接受素食主义的观念并不难。而且,这一代人正处于最容易崇拜和模仿他人的年龄。智者中,甘地、苏格拉底、莎士比亚、孙中山、蔡元培都是素食主义者;在流行偶像中,也有莎拉·布莱曼、麦当娜、卡尔·刘易斯、戴安娜王妃等众多人物挥舞旗帜、高喊素食主义;有各种文体明星和焦点人物。如果让他们知道《罗密欧与朱丽叶》是素食主义者写的,《蒙娜丽莎》是素描,孙中山曾在《建国方略》中提倡吃豆腐,效果会不同凡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