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并不是束缚
佛教中有许多方法教你如何把心带回当下,对流水般身语意活动的生住灭保持觉知。——《前行笔记之耕耘心田》
文:慧灯
大家或许会想:调整身语,到底是自由还是束缚?比如,寂天菩萨告诉我们,拿东西时要轻拿轻放,开关门、敲门时要轻轻的,等等。这和我们以前随意的习惯完全相违,我们会觉得:“好累啊!好束缚!为什么寂天菩萨不能直接给我讲一个如梦如幻的观修,我轻松地安住于空性就可以了,现在这样不是在束缚我吗?”
上师仁波切对自律曾经有过开示:“自律不是压抑情感,不是遵循强制的规定,也不是要做出一副道德楷模的样子给人看。”
上师排除了三种歧途。第一种歧途是压抑情感。第二种歧途是强迫自己遵循某种规定。强制性地遵循规定暂时确实能调整我们的身语,但因为失去了智慧与柔软,故时间一久会变得非常僵硬,有一种被强迫的感觉。第三种歧途是根本没想调伏自己,只是觉得需要做给别人看,向人表明自己是一个好的修行人,为了名声而这样做。
上师讲道:“自律的动机是考虑他人的感受,不想因为自己的不当行为给他人带来伤害,让他人痛苦。”这句话其实已经指明了菩萨发菩提心调整自己身语的核心动机。如果你在这种发心摄持下去自律,那么你会觉得对自己言行的每一次控制都非常有意义。
即便不从利他的角度考虑,仅从自身修行的角度考虑,我们也都知道身、语、意三者是造业的途径,我们常说这三者当中“心”是最主要的,“心”才是关键。
可作为初学者,我们不能忽视身和语对心态的影响。如果我们的身语处在不当的状态中,心也自然会变得粗暴、易怒、浮躁,我们在这种状态下就无法安住于善法。反之,如果我们能先调整好比较容易调整的身和语,由身语的寂静影响到自心,也会慢慢地使自心处于寂静、与正法相应的状态中。
可见,自律并不是束缚,而是真正要拿回身心的主导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