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探微(音频版)连载51分身集会(二)


尔时释迦牟尼佛,见所分身佛悉已来集,各各坐于师子之座,皆闻诸佛与欲同开宝塔。即从座起,住虚空中。一切四众,起立合掌,一心观佛。于是释迦牟尼佛,以右指开七宝塔户,出大音声,如却关钥开大城门。实时一切众会,皆见多宝如来于宝塔中坐师子座,全身不散,如入禅定。又闻其言:「善哉,善哉!释迦牟尼佛!快说是《法华经》,我为听是经故而来至此。」尔时四众等,见过去无量千万亿劫灭度佛说如是言,叹未曾有,以天宝华聚,散多宝佛及释迦牟尼佛上。尔时多宝佛,于宝塔中分半座与释迦牟尼佛,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可就此座。」实时释迦牟尼佛入其塔中,坐其半座,结跏趺坐。

于是,释迦牟尼佛站起身来,住在空中;会中的一切四众也起立合掌,一心观佛。佛用右手手指打开七宝塔的塔门,发出了像打开大城门锁、推开城门时的巨大响声。门一打开,大家就都看见多宝如来坐在塔中的师子座上,全身不散,好像入定一样;他们又听到多宝佛的声音:「善哉,善哉!释迦牟尼佛!请快继续演说《法华经》,我正是为了听闻此经而来。」大家看到这位无量千万亿劫以前灭度的佛亲现佛身,又听到他说话,都非常惊赞敬重,纷纷将天界的宝花散在多宝佛和释迦牟尼佛身上。这时,多宝佛在塔中分出师子座的一半,请释迦牟尼佛同坐。释尊便进入塔中,在这个半座上结跏趺坐。

尔时,大众见二如来在七宝塔中师子座上、结加趺坐,各作是念:「佛座高远,唯愿如来以神通力,令我等辈俱处虚空。」实时释迦牟尼佛以神通力,接诸大众皆在虚空,以大音声普告四众:「谁能于此娑婆国土广说《妙法华经》,今正是时。如来不久当入涅槃,佛欲以此《妙法华经》付嘱有在。」

地面上的大众看到两尊如来都住在高空中,心想:「佛座这么高远,我们看不清楚佛身,听不清楚佛语,希望如来以神通力,让我们也住在空中。」释尊就用神通力,把大众也都接到空中。接着,用大音声普告四众:「谁能在这个娑婆世界广说《妙法莲华经》,当下正是你们发愿的时候。我不久即将入灭,所以现在把这部经付嘱给你们。」

这就是佛要大家在这个娑婆国土广宣《法华经》,等于是佛的敕令。前面佛曾说,《法华经》不能随便流布,但现在他普告大众要广说《法华经》,就是吩咐我们要在这个国土广宣流布,需要很多菩萨一起来做。这个任务,意义非常重大,所以我们要遵循世尊的嘱托来弘扬经义。前面也讲过,演说《法华经》,不一定要解说整部经典,我们告诉人家「一切众生都能成佛」这个道理,也是弘扬《法华经》的经义。中国一向有演说《法华经》的风气。古代禅师一般不说经典,但他们的禅法其实也同样在宣说显示「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道理,这也相当于演说《妙法莲华经》。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圣主世尊,虽久灭度,在宝塔中,尚为法来。

诸人云何,不勤为法?

后面这一大段重颂要表达的意思,都概括在这一句偈中:久远劫前灭度的佛,都还为了这部经的法义而现身,现在我们这些学人又怎么可以懈怠懒惰呢!

此佛灭度,无央数劫,处处听法,以难遇故。

彼佛本愿:『我灭度后,在在所往,常为听法。』

又我分身,无量诸佛,如恒沙等,来欲听法,

及见灭度,多宝如来,各舍妙土,及弟子众、

天人龙神、诸供养事,令法久住,故来至此。

为坐诸佛,以神通力,移无量众,令国清净。

诸佛各各,诣宝树下,如清净池,莲华庄严。

其宝树下,诸师子座,佛坐其上,光明严饰,

如夜暗中,燃大炬火。身出妙香,遍十方国,

众生蒙熏,喜不自胜。譬如大风,吹小树枝。

以是方便,令法久住。

「以是方便,令法久住」,多宝佛灭度以后,在久远劫中处处听闻《法华经》;释迦牟尼佛的无量分身佛也专程过来集会。这种种胜妙的情景,增固了众生的信心,为法义的久住打下基础。

告诸大众:『我灭度后,谁能护持、读说斯经?』

今于佛前,自说誓言。其多宝佛,虽久灭度,

以大誓愿,而师子吼;多宝如来,及与我身,

所集化佛,当知此意。

诸佛子等,谁能护法,当发大愿,令得久住?

其有能护,此经法者,则为供养,我及多宝。

此多宝佛,处于宝塔,常游十方,为是经故;

亦复供养,诸来化佛,庄严光饰、诸世界者。

若说此经,则为见我、多宝如来,及诸化佛。

诸善男子!各谛思惟,此为难事,宜发大愿。

法义要久住,还需要能够护持、流布经典的人。所以佛郑重地宣告,有谁愿意在佛灭后护持经典,令不断绝,现在就应在佛前发下宏愿。这是很重要的任务,在后世能这样做的人,相当于在供养、亲见法华会中的释迦佛、多宝佛,以及十方分身诸佛。「诸善男子!各谛思惟,此为难事,宜发大愿。」世尊希望大家好好考虑。这一段就是佛在劝请每一个修学佛法的佛弟子,要发起护持《妙法莲华经》的大愿。接下来就以譬喻对比,来说明发起这个大愿的困难与殊胜。

诸余经典,数如恒沙,虽说此等,未足为难。

若接须弥,掷置他方,无数佛土,亦未为难。

若以足指,动大千界,远掷他国,亦未为难。

若立有顶,为众演说,无量余经,亦未为难。

若佛灭后,于恶世中,能说此经,是则为难。

假使有人,手把虚空,而以游行,亦未为难。

于我灭后,若自书持,若使人书,是则为难。

若以大地,置足甲上,升于梵天,亦未为难。

佛灭度后,于恶世中,暂读此经,是则为难。

假使劫烧,担负干草,入中不烧,亦未为难。

我灭度后,若持此经、为一人说,是则为难。

若持八万,四千法藏,十二部经,为人演说,

令诸听者,得六神通,虽能如是,亦未为难。

于我灭后,听受此经,问其义趣,是则为难。

若人说法,令千万亿,无量无数,恒沙众生,

得阿罗汉,具六神通,虽有是益,亦未为难。

于我灭后,若能奉持,如斯经典,是则为难。

在佛灭度后的时代,要让这个五浊世界的众生信受《法华经》是相当困难的。佛在世的时候都有人怀疑不信,等佛、阿罗汉都入灭以后,怀疑的人一定更多。比如我们现在,离佛世两千多年,就已经有不少人怀疑是不是真的有佛存在了。他们觉得就算有这个人,也只是一个普通人,佛经说的无上正等正觉、大神通、本生故事等等,他们是根本不信的。还有人说所有大乘经典都不是佛陀「这个人」说的,意思就是这些经文的法义都是假的,其中也包括这部《法华经》。这种情况肯定越往后越普遍。就像前面经文提到的,到时候,说不定读诵经典的人被人家辱骂嘲笑,演说经典的人被人家恐吓殴打。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信受、护持《法华经》就要承受很大的压力,甚至付出巨大的代价,有多少人能够坚持?所以佛说:「是则为难。」这也是提醒会中的大众,这个任务绝不轻松,他们要有心理凖备。不过,正因为是难事,如果能承担下来的话,就是一项大功德,不仅能利益后世的有缘众生,也能增上自己的智慧和方便,所以佛说:「宜发大愿。」

佛为了告诉大家有多困难,说了一连串比较性的事件──先说一件普通意义上相当困难的事,再说与后世护持《法华经》相比,这件事根本不算难,用这种方式来反衬护持经典的难度。具体的描述,这里解释一例,其它的事件请你参照着自己看。

「若立有顶,为众演说,无量余经,亦未为难。」「有顶」,一般是指非想非非想处天,但有时也指阿迦尼咤天。《法华经》刚开始时说:「佛放眉间白毫相光,照东方万八千世界,靡不周遍,下至阿鼻地狱,上至阿迦尼咤天。」那时我们也特别解释过为什么这个相光只能照到阿迦尼咤天,而且后面的重颂在表达同样的意思时,就写作了「从阿鼻狱,上至有顶」,可见是指阿迦尼咤天。所以,「有顶」的意思要依上下文来具体判断。那么,这里的「有顶」是指哪一种呢?是指没有物质的非想非非想处天。这句偈的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站在没有物质的最高的天顶上,为众生演说无量经典,一般来说,这是难以想象的事情;但跟在佛灭后的恶世演说《法华经》相比,就算不上难事了。非想非非想处天其实就是虚空,站在虚空中说法,有神通的菩萨应该也做得到。之所以说这里的「有顶」是指无色界天,是因为在色界天的阿迦尼咤天说法根本不是难事,能在非想非非想处天说法才是稀奇。总之,这些事例的比较,都是为了突出在后世护持《法华经》的艰难。

我为佛道,于无量土,从始至今,广说诸经,

而于其中,此经第一。若有能持,则持佛身。

诸善男子!于我灭后,谁能受持、读诵此经,

今于佛前、自说誓言。

此经难持,若暂持者,我则欢喜,诸佛亦然。

如是之人,诸佛所叹。是则勇猛,是则精进,

是名持戒,行头陀者,则为疾得,无上佛道。

能于来世,读持此经,是真佛子,住淳善地。

佛灭度后,能解其义,是诸天人,世间之眼。

于恐畏世,能须臾说,一切天人,皆应供养。』」

世尊这里就告诉我们这些人的可贵。他们能在恶世中行这种难行苦行,即便由于某种因缘,只能暂时受持,或者演说片刻,十方诸佛都会欢喜赞叹,一切天人都应该来供养。能读持、理解的人当然更不用说。由此可见,佛对能受持《法华经》的人是多么珍惜与重视。这样行菩萨道的人,一定能够速得成佛。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实证的佛教

实证的佛教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实证的佛教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实证的佛教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实证的佛教。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