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探微(音频版)连载58第二、第三安乐行


释觉舟法师 读诵

「又,文殊师利!如来灭后,于末法中欲说是经,应住安乐行。若口宣说、若读经时,不乐说人及经典过。亦不轻慢诸余法师,不说他人好恶、长短。于声闻人,亦不称名说其过恶,亦不称名赞叹其美,又亦不生怨嫌之心。善修如是安乐心故,诸有听者不逆其意,有所难问,不以小乘法答,但以大乘而为解说,令得一切种智。」

第二安乐行

接着,佛讲四安乐行中的第二安乐行。前面说第一安乐行的时候,没有指明时代,这里就明白讲「于末法中欲说是经」。我们现在就是末法时代。末法时代,诤讼特别多,同样是修行人,对经典的解读常有不一致,也就是说,大家在法义上有很大分歧。所以,僧团之间表面上相安无事,实际上并不和睦,甚至互相攻击拆台。这个末法时代大概会持续一万年左右,最后的几十年,法诤达到最激烈,在那之后,佛教的正法和经典全部灭尽。《无量寿经》说:「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可能《无量寿经》还会再住世一百年。之后,直到弥勒佛出世,这个世界才会再有佛教正法。

佛就告诉我们,在这样的末法时代,菩萨在宣说《法华经》时应该注意哪些事情。「若口宣说、若读经时,不乐说人及经典过」,说法时、读经时,不要经常去指摘别人的过失和经典的错误。「乐」是指特别喜欢,所以,佛这里并不是叫我们完全不能说。有些经根本就是伪经,还有些经有翻译上的错误,碰到这种情况,你就要讲出来,这是不得已的。而且,有些经典说的是不了义法,比如前面的「女人身有五障」,我们按照「依了义法,不依不了义法」的原则,把相关的问题说清楚,这也符合佛陀的教法。

「亦不轻慢诸余法师,不说他人好恶、长短」,「法师」,是指能演说正确佛法的人,没有在家出家、男女长幼之分。同样是法师,大家都还没成佛,肯定各有优缺点,如果有人智慧、修为不如你,你不能轻慢他,也不要多作评论。「于声闻人,亦不称名说其过恶,亦不称名赞叹其美,又亦不生怨嫌之心」,对声闻人,不要指名道姓地批评或称赞他,也不要因为他是声闻人而嫌弃他。因为,你批评他,别人会觉得你多管闲事,自以为是菩萨,批评人家声闻人;你称赞他,别人可能会因为你这个菩萨的称赞,去亲近他,跟他学法,结果学的是声闻法。他虽然是声闻人,但将来一定会成佛,你如果着相去嫌弃他,就背离了《法华经》的教旨。「善修如是安乐心故,诸有听者不逆其意,有所难问,不以小乘法答,但以大乘而为解说,令得一切种智。」你如果能这样善行第二安乐行,大家就不会对你有坏印象,愿意来亲近你、听你说法,如果他们问你问题,你要尽量用大乘法来方便解答,引导他们趋入大乘。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菩萨常乐,安隐说法,于清净地,而施床座。

以油涂身,澡浴尘秽,着新净衣,内外俱净,

安处法座,随问为说。

若有比丘,及比丘尼,诸优婆塞,及优婆夷,

国王王子、群臣士民,以微妙义,和颜为说。

若有难问,随义而答,因缘譬喻,敷演分别。

以是方便,皆使发心,渐渐增益,入于佛道。

除懒惰意,及懈怠想,离诸忧恼,慈心说法。

昼夜常说,无上道教,以诸因缘、无量譬喻,

开示众生,咸令欢喜。衣服卧具,饮食医药,

而于其中,无所悕望。但一心念,说法因缘,

愿成佛道,令众亦尔。是则大利,安乐供养。

我灭度后,若有比丘,能演说斯,妙法华经。

心无嫉恚,诸恼障碍,亦无忧愁,及骂詈者,

又无怖畏,加刀杖等,亦无摈出,安住忍故。

智者如是,善修其心,能住安乐,如我上说。

其人功德,千万亿劫,算数譬喻,说不能尽。

重颂说得比较详细。简单来说,你要在清净的地方,以清净的身相说法。无论谁来听法,你都要和颜悦色地为他们方便说法,不要怀有懈怠、忧恼、怖畏之心,要常常想:「这些人能来听法,是很不容易的。我要尽我所能,用种种方便善巧让他们入于佛道。」如果你能以这样的慈悲心和方便力在末法中弘宣《法华经》,不仅能够利益众生,自己也会成就无量的功德。

「又,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于后末世法欲灭时,受持、读诵斯经典者,无怀嫉妬谄诳之心,亦勿轻骂学佛道者,求其长短。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求声闻者、求辟支佛者、求菩萨道者,无得恼之,令其疑悔,语其人言:『汝等去道甚远,终不能得一切种智。所以者何?汝是放逸之人,于道懈怠故。』又亦不应戏论诸法,有所诤竞。当于一切众生起大悲想,于诸如来起慈父想,于诸菩萨起大师想,于十方诸大菩萨,常应深心恭敬礼拜。于一切众生,平等说法,以顺法故,不多不少,乃至深爱法者,亦不为多说。」

第三安乐行

接下来是第三安乐行。在第二安乐行里,佛说的是「末法时代」,现在是「于后末世法欲灭时」,也就是末法时代的后期,佛法快要灭尽的时候。这时的事态更加严峻,跟你见解不同,来毁骂打击你的人更多。你要知道,现在还只是末法时代的初期,就已经有佛教徒说《法华经》等等大乘经是伪经了,但大多数佛教徒仍然愿意信受,所以你现在读诵宣说《法华经》,一般没有什么阻力,而且会有很多人随喜赞叹。但是,到了末法时代的后期,说不定十个佛教徒里就有九个不信,你说你在读《法华经》,可能会被一大群道友耻笑,说你在学外道法;你宣说《法华经》,可能更被扣上「附佛外道」、「邪魔歪道」甚至「一阐提」的帽子。所以,你如果在这种环境下护持《法华经》,面临的困难比现在要大得多,佛这里就告诉你要做好第三安乐行。

首先,「受持、读诵斯经典者,无怀嫉妬谄诳之心」,如果你信受《法华经》,觉得这确实是无上法宝,在那个时代里,你这种人是相当难得的,但是,你不要怀有嫉妒、谄诳之心。比如说,有的佛教徒不信受这部经,甚至说这是伪经,但他的名气很大,受到大众的尊敬供养,你就不要忿忿不平,觉得「我才是真菩萨,他们应该来供养我」,你要安忍。「谄」,是谄媚、拍马屁。佛门里的谄,主要是巴结有钱、有身分的人以得到名闻利养;而最严重的谄媚,是为了一己之私,乱盖冬瓜印,把没有开悟、没有正见的人推许为高僧大德,甚至推举成佛。「诳」,是欺骗,包括大妄语:明知道自己没有德行,还伪装成得道高僧的样子招摇撞骗。谄媚和欺骗,都是为了名闻利养,所以这两个字常常在佛经中一起出现。

我们要知道,隐瞒自己的过失,也是欺骗的一种。有的修行人会刻意隐瞒自己的缺点和过失,扮出一副大德的样子来博取大众的信赖,就算你是信受《法华经》的菩萨,也不能用这种方式来弘法。学佛人应该质直纯朴,是什么样就什么样,你把缺点隐藏起来,在人前扮大德,等于是在欺骗人家。而且,关键在于,你这样是在逃避自己的缺点──在人前装模作样的时间久了,你很容易真的以为自己很有德行;在人们的赞美声中,你也会觉得这些缺点都是小问题,还有更多重要的事等着你去做──这样,你就错过了改正的机会。甚至当人家质疑你时,你不仅不反省自己,反而生起瞋心,觉得都是人家不对。但是,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世,当你的完美形象破灭时,大家对你的信心就立刻土崩瓦解,就算你是真心想教化他们,教给他们的法也是对的,他们也很难再来亲近你,对你曾经告诉他们的法也生起怀疑,甚至转而毁谤。所以,这种做法是得不偿失。

「亦勿轻骂学佛道者,求其长短」,对其他的修行人,不管他修的法门是否如法,是否究竟,你都不要起轻慢心,也不要轻易谴责人家。比如,有的人花钱买野生动物放生,造成滥捕滥杀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你不要瞧不起人家,更不要过度谴责人家。你应该随喜赞叹他们的发心,让他们生起欢喜心,再引导他们赞助环保公益事业,或者劝他们吃素,这样既不会破坏环境,也可以达到放生的目的。

接下来,对在家、出家人,无论他们是哪一乘修行人,你都不要打击他们的信心,对他们说:「你们修行这么懈怠,怎么可能证果!我看你们都还差得远,恐怕永远都成不了佛吧!」这种话会让他们产生疑悔,障碍他们的修行。就算他们再懈怠,你也不能打击他们,因为在这个时代还愿意修行,已经很不容易了,你应该守护他们学佛的信心。「又亦不应戏论诸法,有所诤竞」,你不要为了诤胜,用戏论来辩论法义。「戏论」,是违背真理的无意义的言论。

简单来说,你弘法时要有善巧方便,也要注意修养。如果你不管看到什么都指责、批评一通,不仅会增添其他修行人的对抗情绪,也会让一般人觉得你很自负,不愿意来亲近你。反过来,你如果能做到上面讲的这些,就能减少由人情、是非产生的障碍。所以,佛告诉我们,应该以大悲心对待一切众生,把诸佛视作慈父,把诸菩萨视作大师,常常恭敬礼拜十方诸大菩萨,这样就容易保持平和柔软的心。

「于一切众生,平等说法,以顺法故」,这还是告诉我们要观察众生的因缘,这样才能随顺他们的根性,演说最契合的佛法。「不多不少」,要演说他恰恰能受用的法,不要讲超过他接受范围的,让他听不懂;也不要只讲他老早就知道的,让他觉得索然无味。「乃至深爱法者,亦不为多说」,就算是对恭敬渴求佛法的人,也不要讲超过他层次的法,当然更不能明说密意,或者给予太过明显的机锋,以免使他陷入迷惘,这样反而是障碍他。

「文殊师利!是菩萨摩诃萨,于后末世法欲灭时,有成就是第三安乐行者,说是法时,无能恼乱,得好同学共读诵是经,亦得大众而来听受,听已能持,持已能诵,诵已能说,说已能书、若使人书,供养经卷,恭敬、尊重、赞叹。」

这一段是佛告诉我们成就第三安乐行的功德。如果菩萨摩诃萨能在佛法将灭时,依照第三安乐行来弘法,就没有人能恼乱他。他会得到很好的同修道友,也能吸引大众前来听经。大家听了菩萨的说法后,也会生起很大的信心,愿意受持、读诵、书写、供养这部《法华经》。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若欲说是经,当舍嫉恚慢、謟诳邪伪心,常修质直行。

不轻蔑于人,亦不戏论法,不令他疑悔,云汝不得佛。

是佛子说法,常柔和能忍,慈悲于一切,不生懈怠心。

十方大菩萨,愍众故行道,应生恭敬心,是则我大师。

于诸佛世尊,生无上父想,破于憍慢心,说法无障碍。

第三法如是,智者应守护,一心安乐行,无量众所敬。

这个重颂不用解释了。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实证的佛教

实证的佛教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实证的佛教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实证的佛教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实证的佛教。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