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慧长老回忆虚云老和尚点滴
如
是
正
闻
添
福
增
慧
我在前几年曾经说到,我们僧团的生活要平常化。这个思想并不是我的思想,这是虚云老和尚的思想,我不过是把虚云老和尚的作风、把老和尚艰苦朴素的生活形态进行了一种归纳,概括为平常化。老和尚的衣食住行,都是非常平淡、简单、朴实。
我们先来看老和尚自己是怎样低调地做人,但是,他又是大手笔地做事。这恰恰是我们今天的人所难以想象的。我们今天做事情,往往和老和尚的精神是相反的,事情还没做起来,高调先唱出去了;人还没有到,架子摆出去了。
老和尚不是这个样子,他做人非常非常低调,不管走到哪个地方,都是穿那件百衲衣。大家可能看到老和尚的许多照片,几乎每张照片的着装都是那件百衲衣。不像我们今天穿着黄大褂(黄海青),大珠子一挂,老和尚不是这个样子,他就像住山的苦行僧一样,不管走到什么地方,都不改变他的形象,都不改变他的生活方式。
他到任何一个地方,要去参拜哪一个道场,往往不是事先通知对方,而是在不声不响的情况下,在对方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他老人家去了。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就是不想麻烦大家。像虚云老和尚那样的身份,不管走到哪个寺院,都要钟鼓齐鸣来接驾,老和尚觉得不要摆那种派头,摆那种派头会折福折寿。
1953年,他老人家在苏州,要到灵岩山去参拜,山上的人也知道消息了。他老人家雇一个人力车,带了两个侍者,就走小路上了灵岩山。灵岩山的人正准备要迎接,但是他老人家已经到了。
像这样的事,在今天的人很难想象,今天的人是觉得排场越大越好,迎接的人越多越气派。老和尚是另外一种风格:不要麻烦别人,不要摆架子。
像这样的事,我前几年在当阳玉泉寺也碰到一次。台湾有一位将近九十岁的老和尚慧岳法师来玉泉寺礼祖。大陆的佛教界总是老习惯,长老来了,一定要鸣放鞭炮、夹道欢迎。
结果慧岳老和尚看到路上站了许多人,他扭头就走:“我今天不去了,明天再去。”弄得大家怪不好意思的,对老和尚说:“老和尚,你已经来了,就不要再回到宾馆里,已经准备好饭了。”他说:“那你请各位都回去,我再进去。”大家只好听老和尚的吩咐,各自回寮,这位老法师才进寺院。像这样的一些老传统,这样低调为人的作风,确实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
还有一件事情,要我现在来学,我也学不了。虚老的老规矩,不接受出家人的礼拜。出家人向老和尚顶礼,不论年龄大小,他一律随着一起拜下去。他当时已经一百多岁了,他还能拜下地去,拜下去自己还能从地上起来,现在我不能就地下拜了,拜下去起不来了,惭愧得很。很多人不敢当着老和尚的面来顶礼,怕他老人家回拜,折福报。
1952年冬天,老和尚在北京广济寺,有很多人去参拜老和尚。有一位能海老法师,他知道要当着老和尚的面顶礼,老和尚就要回拜;能海法师很有智慧,他到了老和尚住处窗外,就跟我们摆手,要我们不要做声,然后他就在窗外展具,顶礼三拜,拜完了再进去,两位老人互相问讯、就坐。
这一方面显示了能海老法师对虚云老和尚的尊敬,另外一方面也显示了老一辈的出家人之间的彼此尊重、彼此的欢喜赞叹。这种风气今天很难见到。
老和尚每天饮食也很简单,一粥一饭,早晨吃粥,中午半碗干饭,晚上有时候吃一点面条,有时候就不吃。尽管老和尚一百多岁的人,他每天清晨听到敲板了,他就起床,洗漱完毕就在自己的床上打坐,一直到常住下殿了,这才用早餐。早上和中午用斋的时间都和斋堂保持一致。
我们今天的出家人,衣服很多,左一件右一件,长的、短的、夹的、棉的;老和尚衣服很少,小褂裤就只两套,换了洗了,干了再换。一件衲袄,一件毛衣,就这么多。在广东,那么热的天,夏天也穿着一件衲袄,冬天里面加一件毛衣而已。袜子两双,鞋两双:一双罗汉鞋,一双布鞋,都打了补丁。想起来我们很惭愧,衣服左一件右一件,鞋子袜子很多双,一天为衣食住行,操很多心。生活俭朴,省时省力又省心,有利于修行办道。
老和尚那么大年纪,他还是睡的硬板床。在云门寺,自1951年的云门事件以后,他就没有在原来的房间住。搬到一间厢房,用两条板凳,搁两块铺板,垫一条棉被,那就是他的床,冬天夏天都是那个样。
想起来老和尚那种生活,我们今天真是惭愧万分,惭愧万分。今天的条件比过去好了许多,但是,条件好了,我们还是要懂得惜福;不懂得惜福,人的福报总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