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证方法论


修证方法论

我最近写信给一位师兄:

圣言量是别人的经验,证量则是自己的经验。经典固然可以帮我们节省盲目摸索的时间,但如果不去亲证,圣言量还是靠不住的,无法抵得了生死。就像科学家一样,他们不会只看别人的实验报告,一定还要根据别人的报告再做一次实验,甚至还要自行控制变因,做不同的实验。这样他不但可以亲自确认报告的正确性,还可以观察到别人所没有写下来的细节。所以在求知的过程中,证量必然是最后的依据。佛也是先有证量,把它讲述出来才成为圣言量。

最近三、四年,我在修行上采取严格的经验主义,凡是未能亲证的东西,都是尊重而存疑。因为不以圣言量和比量为满足,所以才会继续突破,从许多不同的言教当中,抉择出可以验证的真理出来。如果有人问:“什么是真理?”锵的一声──我会抛一串钥匙到地上,告诉他:“这个就是”。如果他还不明白,我就说:“上面的东西会掉到下面来。”要这么确定,我才会说那个是“真理”。

他提出以下的质疑:

弟认为不可将“佛法”如同科学家做实验之“世法”一概而论!请问师兄去过“西方极乐世界”吗?亦或至兜率天面见“当来下生弥勒佛”?还是曾往“地狱”一游?照师兄的修法:依“严格的经验主义”──凡是未能亲证的东西,都是尊重而存疑。当自失大利!

“信心”乃为入道之初步,故置于“信、进、念、定、慧”等五根之首。故六十华严经卷六贤首菩萨品:“信为道元功德母。”大智度论卷一:“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杂阿含经卷二十六:“何等为信力?于如来所起信心,深入坚固。”

当知古人也有许多不通教理,唯仰仗“一句弥陀”念到能往生西方者!何以故?唯信世尊圣言真实而已!若如师兄的方法:凡是未能亲证的东西,都是尊重而存疑;此人未至舍寿之前皆如是“疑心念佛”,岂能往生西方?

弟再请教师兄,师兄一念相应后的证量能与佛陀一念相应明心见性后的证量相比?能具四智、十号、十八不共法、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等等?故佛子于自己亲证处当可印证“圣言量”,而于自己未亲证处当仰信“圣言量”,岂可于“圣言量”存疑?小弟认为与人论法还是应依“圣言量”做依归才是!

我答复他:

证量所证明的,就是圣言量的正确性。亲证少分佛法的人才会对佛所说的话生起无上的信心。没有证量的人虽然口中说信,但是心里其实是在跟佛唱反调的,因为他还没有断我见、疑见,不可能完全信受佛语。如果真的那么有信心,闻法的当下就可以断三缚结证初果的,佛经里面很多这种例子。

“从他圣解,塞自悟门”、“三藏经典,总是魔说”、“依文解义,三世佛冤”、“见与师齐,减师半德”等等,都是说明不可执着圣言量。祖师大德甚至呵斥那些只知道依赖圣言量不知道要亲证佛法的人为“附草木精灵”。

参禅就是要起很大的疑心才能够破参的,证据不足就强迫自己去信,不可能安心的。 古人说:“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不疑不悟。”参禅必须倾身命投入,若不信佛语,怎能如此?但破参前的“信”仍然有疑问、有保留;破参后的“信”,则是证信,真正的断疑。

除了证信者不疑、断善根人不信之外,“信”和“疑”都不是全有或全无;所以“凡是未能亲证的东西,都是尊重而存疑”,只是符合事实的描述,并不是我的“立场”。除非是自己没有把握,又怕别人不认同,才会形成诤论。像我说:“上面的东西会掉到下面来”,请问这是“立场”吗?我会起心去保护这个见解吗?

能够凭一句“阿弥陀佛”往生西方的人,其实也需要一点点的证量来支持他的信心;至少他念佛的时候能够消解世俗的烦恼,乃至他能够修成一心不乱的定力,都是以自己的修行印证佛经的话。

我们讨论的层面包括认识论和方法论,这在修证上都是居于核心的地位,其中至少有三个问题还可以继续深入探讨下去:

一、佛所说的话可以怀疑吗?

二、无法亲证的事物,可否做结论?

三、什么是真理?

或许有人会质疑:怀疑佛语的人,还算是佛弟子吗?我答:不信佛语,而能以身作证的人,是佛所称许的。如《增一阿含经》卷十九所说: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今有四种之人,可敬可贵,世之福田。云何为四?所谓持信、奉法、身证、见到。

“彼云何名为持信人?或有一人受人教诫,有笃信心,意不疑难,有信于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世尊,亦信如来语,亦信梵志语,恒信他语,不任己智。是谓名为持信人。

“彼云何名为奉法人?于是有人分别于法,不信他人,观察于法:有耶?无耶?实耶?虚耶?彼便作是念:‘‘此是如来语,此是梵志语’,以是知如来语法者,便奉持之,诸有外道语者,而远离之。是谓名为奉法人。

“彼云何名为身证人?于是有人身自作证,亦不信他人,亦不信如来语,诸尊所说言教亦复不信,但任己性而游。是谓名为身证人。

“彼云何名为见到人?于是有人断三结,成须陀洹不退转法,彼有此见便有惠施、有受者、有善恶之报、有今世后世、有父、有母、有阿罗汉等受教者,身信作证而自游化。是谓名为见到人。

“是谓,比丘!有此四人。当念除上三人,念修身证之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上面的经文说,有四种修行人是佛所赞许、值得供养的。 第一种是“持信人”,人家跟他讲什么,他就信什么,不会用自己的智慧去判断,没有能力分别佛法和外道法。第二种是“奉法人”,他会去检验人家所说的,是不是和事实相符,判断那是佛法还是外道法,他奉行佛法,远离外道法。第三种人是“身证人”,他不相信任何人,连佛都不相信,只相信自己所亲证的;这样的人已经有少许的证量,但还没有证果。第四种人是“见到人”,这是已断三缚结(我见、疑见、戒禁取见)的圣弟子,他完全是以自己所亲证的理,作为行为的准则。

最后佛总结的说:“当念除上三人,念修身证之法。”这是说,前面三种人虽然也可敬可贵,但佛要我们效法第四种人。因为只有第四种人可以自行依循证量而得到解脱,远非前面三种人所能及。

不通教理,而能念佛往生的人,其实是前述的“持信人”,这种人天生就不会怀疑老师的话,能够一门深入而得到成就。但这也要前世因缘很好的人才行,否则就会被邪师外道所误导,永劫不得出离轮回。“持信人”的成就并不限于往生净土,《阿含经》中提到,有很多人初次听闻佛陀说法,就当下断三缚结成为“见到人”;这些人称之为“信心清净”,完全是当之无愧的。至于一般人所谓的“信”,其实没有断我见、疑见,而自己却没有察觉,因此够不上持信人的标准。

相对于“持信人”的依人不依法;依法不依人的,是“身证人”。“奉法人”则是介于二者之间。这三种人将来的果位都是“见到人”。持信人的秉性很特殊,一般人想学也学不来。我们只能学奉法人和身证人,相信自己理性的抉择,讲求严格的方法论。

方法论(Methodology)应该是现代科学发展得这么快速主要的原因。科学家必须知道,一个理论所依据的是经过严格证明的事实(证量)还是推测(比量)。例如,在爱因斯坦那个年代,各种实验和观测从未发现有超过光速的情形,但不能保证以后不会发现例外,所以他只是把“任何速度都不可能超过光速”当作是假设,并以之来架构“相对论”。爱因斯坦不会说:相对论是万世不移的真理。其他的物理学家也不会迷信爱因斯坦的权威,他们只要发现有超过光速的实例,一定毫不犹豫的推翻爱因斯坦的假设。

真相(证量)只能去认识、发现,它不是见解、不是思想、不是哲学,也不是信仰。 因为它可以验证,所以不会落入诤论。如果真相还未明朗,大家又急着下结论的话,只好依赖证人或专家的话(相当于圣言量),再作一些推测(比量),由于没有办法保证百分之百的正确性,就会引起诤论。例如:政策的辩论、刑事案件的审判等问题,对于还没有到过佛国的人来说,“念佛能往生佛国”也还不能算是真相,充其量只是他的信仰而已。

我们的知识当中属于证量的,根本就少得可怜,但是为了活下去,我们又必须不断的做判断,只好暂时依靠推测和报导(包括道听涂说)。比方说,我们日常的饮水和食物,谁能担保它一定卫生?然而我们又不能一一的去检验,只好依据色泽、气味做粗略的判断,大致不差就吃了。因为无法保证绝对卫生,所以有时候就会有吃坏肚子的事。说不定有一些毒素、重金属在里面,要吃好多年才会致癌的,在发病之前没有人知道食物有问题。当我们被迫以不足的证据做判断时,就要随时有认错的准备,不应该轻易做结论。

证据不足就急着下结论,大家的结论不同,又各自坚持己见,就形成诤论、戏论。 甚至一个人闲来无事,脑海里也有二个意见在那边交战个不停。这种思惟习惯若是改不过来,就是修行的障碍。因为心里有太多与真相不符的成见(邪见)纠缠着,不但智慧无法开启,连修定都没有办法得力。

奉法人对于圣言量的态度也是一样。佛经说有天堂、有佛国、有解脱果位可证,还有证果的方法,他不会因为自己暂时没有办法亲证,就予以否定。他会如法修习,看看是不是每一个次第都能获得验证。请问:他是相信圣言量,还是不相信圣言量?如果相信,为什么还要去求证?如果不相信,为什么又肯倾身命去修行?──其实不能说完全相信,也不能说完全不相信。应该是:虽然相信,但是还保留一点怀疑。

另有一种成见,它不是理则学所谓的“命题”,因此没有客观的真假可言,也不可能以任何方法得到证实;例如:善、恶、是、非、正、邪…等价值判断。(此部分请读者参阅语意学、理则学等相关着作。)还有一些影响性含意很强烈的字眼,如“野狐”、“附佛外道”、“摧邪显正”…等,这些名相(主观的)价值判断的成分,远超过(客观的)事实,但很多人却拼了老命也要辩个明白,落入我执和法执却不自知。 价值判断本质上是戏论,足以增长妄想执着,评价若失当,还是很重的罪业,修行人应该尽量避免才对。(有些圣贤可以自在的运用名相的影响性含意破除众生顽固的执着,就不在此限。)

《佛藏经》说:“贤圣不作是念:‘此是正见,此是邪见’。所以者何?一切诸见皆从虚妄缘起。…若作是念‘此是正见’’,是人即是邪见。…于圣法中拔断一切诸见根本,悉断一切诸语言道,如虚空中手无触阂,诸沙门法皆应如是。”因此,修行人脑海中的圣言量,在本质上仍属邪见,更别说那些价值判断了。如果是见道位以上的修行人,就会断除这些无谓的“见解”。

例如“上面的东西会掉到下面来”,因为这是您所亲证的物理现象,您不必依赖物理课本的定义,念头一动(离语言文字相),就可以灵活的运用它──这就是证量。证量本身就有断除见解的力量。

物理的定律只是相对的真理。绝对的真理──清净本心的证量,其实也离不开事相,所以是以“抛一串钥匙到地上”来表示。 妄心在指挥清净本心的时候,也是念头一动(离语言文字相),清净本心立即了知其意,然后祂会有独立的作用,协助您完成一切的事;不管您是否已认明祂,都没有差别。

语言文字思惟只存在于第六识。而第七识起贪瞋,以及第八识(清净本心)执行第七识的指示,都是当下的反应,其速度快过语言文字的思惟。因此若想做深观,最少要有看话头的定力──当念头一起,语言文字相尚未出现时,就已经了知其意思,才能看清七、八识的运作。修行人的定力就像天文学家的望远镜一样的不可或缺。

证果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哪一个比较实际?哪一个才是修行人直接的目标?我认为证果比较实际。 因为修行人是以自己的身心作为观察和实验的对象,每一个步骤都是可以现观、现证的,这个过程很像科学家重做别人的实验,从头到尾都是自己可以掌握的;不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要最后关头才能验证。我也认为证果才是直接的目标。因为我们修习佛法,是为了永断贪欲与无明,得到究竟的智慧解脱;未证果的人往生的佛国,乃是化城,并非宝所。

究竟的佛果或许很难证得,但初果须陀洹只是断三缚结而已,如果信心具足,或者自己能够深入的思惟和观察,是可以当下证得的!如《增一阿含经》卷第四十一所载:

尔时世尊与长者及八万四千众说微妙之论,所谓论者: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不净想,淫泆大患,出要为乐。如来观彼长者心意及八万四千众心开意解,无复尘垢,诸佛世尊常所说法:苦、习、尽、道,尽与八万四千众说,广分别其行。

尔时众人即于座上,诸尘垢尽,得法眼净,犹如新衣易染为色。尔时庶人亦复如是,各于座上,已见道迹,已见法得法,分别诸法,度诸狐疑,得无所畏,更不事余师,自归佛、法、僧而受五戒。

这是说,佛在一次说法当中,让八万四千人立即证得声闻初果。其他类似的记载,《阿含经》处处可见。大乘的经典,则记载佛说法时,许多人当下证得无生法忍。

不只佛能够如此,已大乘见道的佛弟子也都能够以很简短的语言文字,将密意宣说出来,让听闻的人立即现观、现证清净本心。所以不说,是因为预料大家无法信受的关系。笔者曾讲禅门公案给一个六岁的小朋友听,他竟然当场把密意说出来;只是他不敢承担,也没有任何功德受用。最近有一位师兄告诉我,笔者和他谈“心”的次日他就猜到答案,但随后又被自己否定,直到四个月后才承担下来。因为他曾经过辛苦的参究,知见和定力都已养成,所以当他承担下来的时候,就断我见和疑见,安住在道共定当中,得到很大的功德受用。

只要透过正确的努力,一定能得到预期的效果,世间法如此,出世间法也是如此。已发起出离心的修行人,如果能够效法科学家严谨的求知方法,必然能够迅速摆脱邪见的纠缠,证得圣道上的第一个果位──须陀洹。

岳灵犀October 27, 2000

本文摘自现代人修行入门书——《心灵实验室──非凡心教育手册》。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实证的佛教

实证的佛教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实证的佛教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实证的佛教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实证的佛教。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