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容忍他人的成功与快乐,像卡在咽喉的鱼刺一样




顶礼,放下了傲慢,
供养,放下了贪欲,
忏悔,放下了嗔恨,
随喜,放下了嫉妒。

身为金刚乘的行人,心怀傲慢,无法从上师处得到利益;贪着财物,无法成就福德资粮;嗔恨上师和道友,则会造罪违誓,远离密宗胜道;嫉妒道友,妒火中烧,自心不静,无力勤修,憎恶他人,必会排斥、障碍于他。故须励力加以对治,对治之法,乃大乘正行之无难最胜——随喜。


随喜自他诸善根

随喜,随是随着,喜是欢喜,喜悦。合起来就是:随着他人,自己内心生起欢喜愉悦之心。

随喜的喜悦不同于世俗的欢喜,世间人依靠五欲享受,或者成功发达,顺心随意时就会心生欢喜,而随喜的欢喜是法喜,即依法而生起的欢喜。

法即善法,包括因地法与果地法。因地法,有世间增上生人天善趣的种种善行,以及出世决定胜三胜圣道戒、定慧、的善行;果地法有人天善趣种种依正福乐之果,以及三乘圣人果地依正种种安乐之果。对此善因善果,行人有亲近信,欲乐信,甚解信。由于信心,故对此等善法内心充满了好乐希求之心,渴望能够修持因地善法,获得果地功德。

无需说真实获得,想一想,假使能够获得,心中都会欢喜雀跃,由善法欲而引生的欢喜,如同世间由兴趣爱好产生的欢喜一样;由希求果生起的欢迎欢喜,如同世间实现了理想与目标产生的欢喜一样。

同样,身为一个修道人,对于善法功德以及三胜圣果有着真实而强烈的信心,由信心产生强烈的兴趣与希求;由兴趣与希求就会乐此不疲地欢喜行持;由欢喜行持,就会获得需求的果,也就是实现了自己的梦魅以求的愿望;当美梦成真的时候,会欢喜踊跃,难以自抑,并且可以受用成功的果实,从而更增欢喜。

所以,成佛之道是一个从欢喜走向欢喜,从快乐走向快乐,最终将获得无漏无为不变的喜乐。

不仅自己亲自修持的善法及获得的福报会带给自己喜乐,其实在佛门中有一个最简单最容易最轻松,可以获得喜乐的方法,那就是随喜,看着他人修机的种种善法,即获得的种种乐果,就好似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在正业上勤奋努力而获得种种的收获与成绩,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一般;以及当看到孩子获得成功,享受快乐时,虽然自己没有亲自享受,但内心的快乐却胜过了孩子的快乐一样。




可见,得到快乐是很简单的,那么,为什么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人都在行善积德,并获得成功与快乐,都在用功办道,也都获得地道的功德与成就,而我们却依然得不到欢喜快乐呢?

原因有两个:

第一,信心不足

说明我们对善法的亲近信、欲乐信、甚解信不足,对善法的希求欲不强,由此会让我们对别人的善法不以为然,如狗对青草一样,没什么兴趣,所以也生不起什么欢喜之心。

第二,嫉妒作怪

嫉妒是贪与嗔的结晶。

贪求自己的名闻利养及功德善果,不能容忍他人的成功与快乐,像卡在咽喉的鱼刺一样,让我们不能享受别人的善因、善果而生起欢喜。在摄受眷属与人相处时,虽然贪嗔痴慢也都会构成障碍,但不会构成根本性的障碍,有时似乎还会成为助缘,比如相互的贪欲会成为眷属,由傲慢压伏、由嗔恨降服而收为属下......嫉妒是接受不了对方的优秀,对方越优秀越不能容纳,形成强烈的排斥,并且恶意制造种种伤害,所以是摄受眷属的根本障碍。

反之,放下嫉妒,心中就有容纳他人的空间,再能诚心赞叹、随喜他人的功德,这是对他人的肯定、安慰、激励和鼓舞,对方一定会对你心生欢喜,而愿意与你亲近交往,从此成为亲密无间的善友。

如果能够克服两种心理障碍,让自己的内心充满了对善因、善果的信心与希求,又让自己的内心从极度的狭隘中走出来,心胸像天空那般宽广,其实不用自己精进努力的修行,仅仅依靠真诚的随喜,就可以获得他人所修的功德,同时享受他人行善带来的喜悦。如《般若摄颂》中云:三千须弥可称量,随喜善根非如是。意思是,三千大千世界的须弥山都可以来称出其重量,然而随喜的善根却无法衡量。

文章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敬请告知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青年佛教网

青年佛教网网为您提供最新的青年佛教网信息,让您快速了解青年佛教网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青年佛教网。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