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佛教|为什么友情的小船,说翻就翻?
谁说学佛没用?
不懂利他
你连朋友都找不到
今天这个社会,有些人是没有朋友的。他们对谁都不信任,特别孤独,甚至罹患自闭症。
西方国家做过一些统计,发现近些年,人们拥有的朋友数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在某些国家,从前人均有3-4个忠诚可信的朋友,现在则是1-1.5个。
为什么我们的朋友越来越少?问题其实出在自己身上:过于自私、缺乏利他心、人格不稳重等,是主要因素。
尤其人心变得自私,和西方教育对全球文化的冲击不无关系。
本来,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传统,会讲做人的基本准则:如何孝顺父母、关心朋友、忠诚守信等等。然而近300年来,西方思想主导了世界,很多文化都成了纯粹的利己主义,哪怕对朋友、伴侣和父母,也是以自我为中心,只想自己,根本谈不上利他。如果有人提倡利他心,反而被认为精神有问题:“你连自己都管不好,还顾什么别人?”在这种文化的驱使下,人们已经成了另一种样貌。
传统教育变得面目全非,并不是一两个国家的现状。全球都在推行这种利己主义的教育体系,由此导致的社会问题之一,就是人们可信赖的朋友越来越少,甚至根本找不到。
比如我今天特别痛苦,想找个人倾诉,放眼全世界,却不知道可以跟谁说,这个人不可信,那个人也不可信,谁都不是我的朋友——此时此刻,我会觉得自己是全然孤独的,非常可怜,就像一棵孤树。
所以这个时代很需要“利他心”的教育,也要跟人们多讲讲“因果观”——懂因果的人往往更加诚实、明事理。
我们平时选人也是如此,先看他懂不懂因果:如果对因果取舍很重视,那应该值得信赖;如果对因果满不在乎,加上人也不稳重,则多半不太可靠。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大德把“做人”当作修行的根本。人做好了才谈得上修行,才有生到天堂,或者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等的希望。
当然,个别人天生就有利他心,忠厚诚挚,做人做得很好,这种人是有的;但更多人还得依靠后天的教育。
只不过,当前的教育大家也知道,从幼儿园开始,一直到博士后之间,我们学了很多东西,其中不乏强大的技能,但这些内容当中,大部分是教我们怎样为自己谋取利益,甚至不惜欺骗、伤害他人,这方面的“技巧”比比皆是。
根本症结出在哪里?大家可以看看18世纪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他在书中提出“自私利己是人类的天性”)。
作为出家人,本不用关心这些,但如果对世界和人心的变化一无所知,的确很难理解现代人的痛苦。很多人困惑:“为什么我身边没有一个朋友?”其实,当西方教育完成了对人类社会的全方位覆盖,当人们或多或少成了“优秀”的利己主义者,这种痛苦就难以避免。
而佛教一直在讲利他心、菩提心、因果观……这种教育对现代人的内心能有多深多远的影响,大家可以自己观察。不管怎样,如果能让更多人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懂得关心他人的利益,我想,这应该是一种值得推行的非常好的教育。
◆所有图片均为原创,版权归索达吉堪布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