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探微(音频版)连载69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释觉舟法师 读诵
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法华经》随喜者,得几所福?」
而说偈言:
「世尊灭度后,其有闻是经,若能随喜者,为得几所福?」
这时,弥勒菩萨向佛请问:「佛灭的后世,对《法华经》能起随喜心的人,会有怎样的福德和功德?」你可能会觉得奇怪:「前面佛不是已经讲了很多随喜的功德吗?弥勒菩萨为什么还要问呢?」你看,这一品就叫「随喜功德品」。之前佛虽然讲过随喜的功德,但都是在解说个别法义时零零星星提到的。现在可以说是弥勒菩萨请佛再作一个详细的总结,强调随喜的功德。
尔时,佛告弥勒菩萨摩诃萨:「阿逸多!如来灭后,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余智者,若长若幼,闻是经随喜已,从法会出,至于余处,若在僧坊,若空闲地,若城邑、巷陌、聚落、田里,如其所闻,为父母、宗亲、善友、知识,随力演说。是诸人等,闻已随喜,复行转教;余人闻已,亦随喜转教。如是展转,至第五十。阿逸多!其第五十善男子、善女人,随喜功德,我今说之,汝当善听。
针对弥勒菩萨的问题,佛就开始演说随喜《法华经》的功德:「如来灭度的后世,如果有出家、在家弟子,或是一般的世间智者,无论长幼,当他们听到这部经的法义,生起欢喜心以后,去到别的地方,或在僧坊,或在空地,或在城市、街巷、村落、田间,把记忆中的法义随力转教给父母亲戚、好友旧识等等,这些人听后也同样随喜转教。像这样辗转相传,一直传到第五十个。现在,我就来演说这第五十个人的随喜功德。」
当《法华经》被辗转传到第五十个人这里时,肯定已经剩不了多少了。我们现在可以把传五十人理解成传五十代。你要知道,法华会现场的情况,在结集成经典时已经省略了很多。比如前面那些从地涌出的菩萨,他们用偈赞叹佛,是一直说了五十个小劫,但是这些话经文都没有写下来。可见我们现在看到的经文,跟佛现场讲的相比,肯定缩水了不少,很多细节在集结成经时都被略去了。可以说,如果不是当场听,只是看文字记载的经教,现在的我们已经不知道是第多少代了。不过,就算现在看到的经典比原始的少了很多,但只要能对「一切众生皆能成佛」这个核心法义起欢喜心,我们的法供养也一样能够成就。
从这段经文也可以看出来,佛陀鼓励我们「如其所闻……随力演说」,这相当于佛世尊第一手的授权,有了第一手的授权,我们不用再去寻求第二手、第三手的授权。人间的法律,允许人民有依法讲学、着述的自由。佛教显然也能适应现代这种开放的气氛,大家都可以随力演说佛法,成就法师功德。既然说「随力演说」,如果你有能力,当然也可以组织一个团体来宣说《法华经》,只要你说的符合三量,佛菩萨都会随喜赞叹。
「若四百万亿阿僧只世界,六趣四生众生——卵生、胎生、湿生、化生,若有形、无形,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无足、二足、四足、多足,如是等在众生数者——有人求福,随其所欲娱乐之具,皆给与之。一一众生,与满阎浮提金、银、琉璃、车璩、马脑、珊瑚、虎珀,诸妙珍宝,及象、马、车乘,七宝所成宫殿楼阁等。是大施主,如是布施满八十年已,而作是念:『我已施众生娱乐之具,随意所欲,然此众生,皆已衰老年过八十,发白面皱,将死不久,我当以佛法而训导之。』即集此众生,宣布法化,示教利喜,一时皆得须陀洹道、斯陀含道、阿那含道、阿罗汉道,尽诸有漏,于深禅定皆得自在,具八解脱。于汝意云何,是大施主所得功德宁为多不?」
弥勒白佛言:「世尊!是人功德甚多,无量无边。若是施主,但施众生一切乐具,功德无量;何况令得阿罗汉果。」
佛用一个譬喻来解说这第五十个人的随喜功德。比如一个人,为了积累福德,在八十年中,倾其所有布施四百万亿阿僧只世界的所有众生。对每一个众生,他都随他们的喜好施以最上好的妙物,比如满一阎浮提,也就是四分之一个佛国土那么多的七宝,还有象马车乘等交通工具,以及七宝建造的宫殿楼阁等等,也就是让这些众生全都过上最好的生活。他这样一直布施了八十年,然后心想:「现在这些众生都年老体衰,已经离死不远了。我应该教授他们佛法,让他们得到解脱。」他就把众生招集起来,演说声闻法,让他们都成就了声闻乘的果位,从初果到四果不等。这些人继续修习,最后都成了俱解脱阿罗汉。
讲到这里,佛问弥勒菩萨:「你觉得这位大施主成就的功德多吗?」菩萨答道:「他成就的功德无量无边。仅仅财布施的功德就已经很大了,何况他还成就了法布施,把他们都教成了阿罗汉。」
佛告弥勒:「我今分明语汝,是人以一切乐具,施于四百万亿阿僧只世界六趣众生,又令得阿罗汉果,所得功德,不如是第五十人,闻《法华经》一偈随喜功德,百分、千分、百千万亿分、不及其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知。
佛就告诉弥勒菩萨,这个人所得的功德,还不如第五十个听闻《法华经》的人随喜一偈的功德多。前者不及后者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百千万亿分之一,甚至无法用算数、譬喻计算。
佛这是在告诉我们:人天乘和二乘的善功德积累得再多,跟大乘法相比,也完全不成比例。布施众生,代表人天福报的财布施;教导他们成为俱解脱阿罗汉,代表解脱道的法布施。这个施主成就了两种这么大的功德,佛却说他完全比不上第五十个听法随喜的人。为什么呢?因为诸佛如来出现于世的「一大事因缘」,就是要让众生都成佛,只要有人不成佛,世尊就会觉得不够好。虽然这个大施主把那么多众生教到俱解脱阿罗汉,但他们离佛道都还有一段距离。而这第五十个人,就算他听到的《法华经》不完整,可能只是一偈,甚至只是「一切众生皆能成佛」这一句话,但他只要有一念随喜,就在菩提道上种下了善因缘,不远的将来一定会成佛。所以,两者的差距是很大的。当然,如果你不仅随喜,还知道诸佛菩萨是住在般若实相的智慧之中,那就更不容易了,这一点下面会讲。总之,成佛的功德是最大最究竟的,再殊胜的人天善法和解脱道都比不上。
这些随喜的人,在成佛的路上可能还会经历很多波折,但在佛陀看来,都是「转身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华经》里说的世界,动不动就是「阿僧只」、「恒河沙」,时间也都长到吓人。我们也一样,要把心量放大,相信自己一定能够速成佛道。
「阿逸多!如是第五十人展转闻《法华经》随喜功德,尚无量无边阿僧只,何况最初于会中闻而随喜者,其福复胜,无量无边阿僧只,不可得比。
第五十个随喜的人都能有无量无边阿僧只功德,最初的那个随喜、转教的人就更不用说了。
不过,我们也要知道,虽然都是「随喜」,但也有程度上的差别,这就和前面讲的「信解」有关系了:如果一个人仅仅是听到人家说「一切众生皆能成佛」,心里觉得「听起来好像不错」,那他离成佛还比较远;当他能亲证般若实相的智慧,确信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必将成佛,他心里的这种确定无疑的欢喜,则是更加增上的随喜,他也能缘着这个智慧,脚踏实地地向佛果迈进。当然,在修学的道路上,大家都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顺其自然就可以了。
最初闻而随喜的功德,虽然非常不得了,但是以佛法的原理来说,听闻而得的知识为正教量,实证而得的知识为现量,现量的力度是最大的。所以,只要能够实证实相般若,功德便超过最初闻而随喜的人。
结缘《法华探微》纸本书,请联系正传法师,微信ID:ZCFS2014
赞助实证佛教研究中心
赞赏念诵者 释觉舟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