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天祥宝光园每篇文章都给你智慧启发!
正文共约:1900 字;预计阅读:5 分钟
文/福安古观音阁
文章投稿链接(点击蓝字即可投稿)
一般人对命运有两个看法,一个是盲目的相信命运,对外表现就是喜欢算命、看风水、看相,而且很执着,风水先生怎么说,就怎么去信。
还有一类人,是很排斥算命,认为是假的,骗人的;客观来说,这两种观点都不可取!
首先命运是真实存在的,所谓千人千般命运,命是先天的,宿世善恶累积交织显现;
运是后天的,一个人出了母胎之后,他的起心动念,言行举止,决定了后天的运气!
这便是我们常说的命运,命也好,运也罢;总是自己造作的,所以才说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一切都是自作自受,怨不得别人!
先说第一种人,很喜欢算命,看字,看风水,希望通过外力来改变运气,或者摆个花盆,改个门厅朝向等。
或者希望通过风水先生看,找个风水宝地。
其实这些属于术的范围。包括算命,八字,风水这些用数来算的,都属于术的范围。
中国人历来重道而不重术。想要外相来改变命运,甚至用改名字,整容等这些都是术的。
天道是很忌讳术的。有句话叫做老僧不敢高声语,泄露天机恐天诛。
宇宙运行,有一定的规律,你不能去破坏它。就像人有人道,鬼神也有它的道,日月星辰各有其轨道。
南怀瑾老师讲过他亲身经历的事情,当时他和他朋友共三个人去一个算命的那里。
算命的人说,南怀瑾老师以后会做到司令,他朋友会当上将,另一个最高只能到中将。
大家都不信,尤其是说那个当上将的,那时他只是个小兵。
结果过了几十年后,果然他当了上将,南怀瑾老师当了司令,另一个朋友当了中将。
南怀瑾老师不信算命有那么准,说那个人只能到中将。
就想着自己是司令员,要给他提拔到当上将,结果呢?提拔的过程,很是坎坷。但后来终于提拔到了上将,但到了那一天,那个朋友在医院生病,就去世了。
所以说命运不能用强硬的手段去改,只能通过积累阴德去改。
古人说,君子要知天命。什么是天命,就是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知道自己福报不大时,就不敢去贪图享受,也不敢去攀比。
现在年轻人的苦,就在于不知天命,就是对自己的长处,短处,福报,以及业力不了解不清楚。
所以就会攀比,比赛享受,乃至找对象,也要想着用算命来找。这些都是天道所忌讳的。
而且这个命,你会越算越薄。你想要躲过这个劫,下个劫难来了,灾难会更大。所以修行人要认命。
有的人在经济上有纠纷,就去打官司,或者夫妻不和,就离婚,就想要用外力来解决这个痛苦。
凡是用外力的方法,都是加重痛苦的原因。这个世界上,因果永远是公平的。
从内在改变才是根本之道,人道尽大道返。平时在生活中,敬天地,爱国忠事,敦品崇礼;
孝父母,重师尊道,信朋友,和乡邻,改恶向善,守五伦八德;
恪遵礼义廉耻之礼,洗心涤虑,持戒,修福修慧,自利利他,念佛诵经,不但可以改命,还可以往生净土成佛!
佛弟子要对这点有信心。佛门说要随缘消旧业,切莫造新秧。
天道最忌讳人耍小心机,就是算。尤其是学会了风水算数的人。要知道业力不可为。
这一点佛弟子一定要很谦虚。
如果一个人命运会改变时,根据药师法门,他的特征会显现出来。
比如人中的长短可以看命运长短。见过几个明星,年纪轻轻就去世了,他们的人中都是很短的。
我认识一个人,他人中很短,而且上嘴唇上翘,这就是命运不长的现象。
后来他一直念佛,很精进,但遭遇了一场劫难。病了好几个月,相当于死过一场。
还好他有精进修行,否则的话就不好说了。
药师法门看,人的命运改变,他色身就一定改变。比如有的人声音很沙哑,这都是破财之相。
一直念经修行做好事,声音就会改变的很浑厚,就是命运在改变。
人的命运可以从面相上看,要修面相,就要先从福德开始修。
真正修福德,是不简单的。明朝袁了凡,他是真的修福德的,所以他命中本来无子,结果得了五个孩子。
但袁了凡他的所作所为,实在都是顺应天道,而且他一辈子都在拼命做行善积德。
要了解袁了凡他的付出,一般佛弟子也没有他那么精进。不精进,你要改变命运很难。
命运是过去的业力所形成的相,这个相就会从生辰八字,面相,骨相上可以看出来。
比如大家很努力修福报,以后耳朵就会往下长,有智慧,耳朵就会往上提。
古德讲的,不开口就知道你的本事。以前修行人,眼睛很利,一看就知道,这就是色身在影响气质。
大家不要小看这个色身。永嘉大师说,幻化色身即法身。
法身是什么,就是这个幻化色身彰显出来的,佛菩萨的相貌就很清净庄严。
古人讲的,百劫修相好,长得庄严,都是前辈子慢慢修来的。
要知道命运,其实大家智慧开了,慢慢去格物就很容易知道。
我很喜欢看出家人的相貌,尤其是方丈住持,还有老和尚的相,都是特别圆满,看了特别欢喜。
这就是他们修行的功德。年轻时的相是前辈子的业力,年老的相是这辈子的业力。相改变时,就知道命运在改变中。
除了相,还要看个人的气质,比如吃素的人,就比较少浊气,或者清爽的感觉,这个就是气。
当然,更高层次要看心。但心改变了,其实相也会变得柔和慈悲。(完)
(以上来自福安古观音阁,转载请注明转自“福安古观音阁”)
恭敬发心抄写经典,消除业障,快速提升福报,改变命运!欢迎大家恭请抄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附录:让你身心越来越健康的念佛窍诀!
如果你业障太重,妄想心太多,那就用印祖提倡的十念记数,可以非常有效地对治妄想。
印祖的十念记数法,就是念佛的时候,从一数到十,再从一数到十。而不能二十、三十、一百、一千,这样念不行的,太累了,不容易入静。
印祖给我们介绍的念佛方法,既可以摄心,又很轻松不会太累,你只要全神贯注去计数,从一数到十、从一数到十,这样你只要一打妄想,计数肯定就记错了、乱掉了。
如果乱掉了就不要再记下去了。自己都搞不清楚念到哪里了,还要往下记数,那就闹笑话了,我想天下应该没有这么糊涂的人吧!乱掉了你就重新来,再从一数到十。
有些人可能连数了十回八回都乱掉了,那没办法,你只有重新来。你不能糊里糊涂地念,那不行,肯定要重新来。就是念了十次百次,如果都没念成功,你还得重新来。我想天下应该没有妄想这么多的人吧!
有些人从一到十这样记也很吃力,更轻松的一种方法就是从一到五,从五到十,分开来记,分两次。这样就更容易一点。
十念记数还可以分三次,就是三三四。先念三句,接着三句,最后四句,心里清清楚楚,念完最后四句的时候,你清清楚楚已经念了四句了,就这样三三四,三三四,一直这样念就行。
三三四念佛非常简单,一般最好是念六个字,念四个字也可以,但是不要一天到晚就四个字,最好都念六个字,或者念佛快完的时候念四个字,印祖讲这也是可以的。
这里示范一下三三四,比如说以四个字四字佛号来说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最后是四句。就这样三三四,没有什么特别难、特别高深的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印祖给我们介绍的计数念佛从一数到十,或者更简单的两种——从一数到五、从五数到十,或者三三四的念佛,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
从一数到十,或者三三四,记得清清楚楚的,这样想打妄想也打不起来,念佛的时候心里会非常清净。为什么许多人身体不好,甚至睡觉都睡不好,经常做乱糟糟的梦,睡眠质量很差?就是因为妄想太多。
念佛不用说将来往生的利益,这一世对你的身心方面也都有极大的利益。通过印祖告诉我们从一数到十,或者三三四念佛,妄想就没地方落脚了,想产生也产生不了。
先从五分钟开始,不要太长了,刚开始时次数多一点,时间短一点,从一数到十,这样念下去,如果妄想在五分钟内几乎起不来,念完你就感觉心里就会特别清净,精神更好。
印祖在《文钞》中说,计数念法是可以养神的,越念精神会越健旺,身体会越来越好,睡眠也越来越好,身体乃至心里的疾病通过这样念佛,再加上还有佛力的加持,使我们业障消除,福慧增上,有这样不可思议的力量。
现在这个时代,亚健康、睡眠不好、神经衰弱的人比比皆是,但你只要老老实实用印祖的这个计数念法,念不了多少天肯定就会有体会,对自己有很大的利益,乃至刚才说的那些症状都会有所改善。
印祖在《文钞》中讲,平时在动的时候可以拿着念珠,打坐的时候拿着念珠就不合适了,因为手指头掐念珠的时候,手跟心是相连的,手指头动时心也会动,这样打坐心就静不下来。
但是从一数到十计数念佛不用念珠去计数,手也不用动,心里头记就行了,这样不会以身扰心,不用这么累,心容易静下来,精神也会越来越健旺,因为你这样专心念的时候就不会打妄想。
我们许多人身体不好,就是因为被自己内耗了,妄想打多了。妄想太多了自然身体不好。不要小看妄想,这些妄想、精神散乱对我们身体影响最大,心理可以影响生理,生理同时又会反作用影响心理,生理和心理是互相关联的。
中医医学上这样讲,西医也这样讲,乃至于佛教《俱舍论》这些小乘的经典中也是这样讲的,身心会互相影响。我们现在就通过心上念佛的净土修法,影响你的身体。
念佛人最大的忌讳竟是它!
系心一佛,系是系念,我们讲挂念,心里头要常常挂念佛,不要挂念人。
再亲的人都不能挂念,再喜欢、再爱的人不可以。
为什么?
这叫情执,有这个挂念,就去不了极乐世界。
有的念佛念得功夫很好,最后不能往生,什么原因? 情执没放下。
临命终时他不想佛,他挂念那个人,他还没看见那人,这是念佛人最大的忌讳。
挂念有什么用?
一口气不来,各人到各人的地方去,不会再见面,这个道理一定要想通。
你所亲爱的人,要劝他念佛,心里要想佛,别想人,将来到极乐世界不就永远在一起了吗?
到极乐世界,人皆无量寿,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人在晚年,愈是到晚年情执愈重,对儿子情执淡了,对孙子情执很重,儿子放下了,孙子放不下,真有。
所以要真放下,我们要真的是一心一意,我们都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会合。
此地志同道合,将来到极乐世界,我们在一起依然是一个和合僧团,这就对了。
所以把我们世间所有一切关系,统统变成极乐世界的同修、同伴,要有这个念头。
我们亲密的朋友,问他喜不喜欢你 ?
喜欢你,将来一起到极乐世界我们就常常在一起。
不到极乐世界就很痛苦,这个痛苦是生生世世没完没了。
往生到极乐世界,十法界里面事情全解决了,全都没有了。
心灵的“修缮”
文/胡茂全
我独自在外打拼,经历不少坎坷,心高气傲的我,看到周围许多人有房有车,事业有成,于是便走马灯似地变换工作,寻找发财的机会。
谁知事与愿违,到头来仍一事无成,爱情也布满伤痕,自己又患上严重的忧郁症。
我仍觉得是工作不称心,环境不如意造成的,总认为机遇太少了,抱怨生活对自己太刻薄了。
春节前,母亲连打几个电话催促我回家过年,我带着一身的疲惫和失意,决定回家看望二老。
正月十五当天,母亲说带我去寺里烧香拜佛,求菩萨保佑。
我不信佛,用泥土烧制的菩萨怎能庇佑世人? 简直荒唐可笑。但拗不过母亲的一番心意,只得随行。
满山的翠竹青松郁郁蕴葱,山石溪涧下流水潺潺,不时传来鸟儿的啼鸣声,虽是冬季,却蕴藏着勃勃生机。
唯独的一条山道旁,竖着一块小木牌“寺庙修缮,香客进山,请自带两块砖头上山”。
我看了暗自好笑,上山后肯定要求捐钱捐物,真会巧立名目,借菩萨要钱啊。
我摇摇头,决定空手上山,到时候捐几百块钱算了。母亲弯腰拾起四块砖头,执意带上山,砖头被母亲捧在怀里,仿佛抱着襁褓中的我,眼里充满虔诚和慈爱。我赶忙上前,把四块砖头全都接下来,一步一步气喘吁吁顺着石阶登到山顶。
寺宇略显陈旧,正殿供着大小六尊菩萨,寺里只有几个和尚,都慈眉善目一脸和气,我随母亲跪拜烧香许愿求签之后,已近中午。我和母亲准备下山,老和尚双手合一念道:“阿弥陀佛,两位请稍等。”
想必是和尚提醒我忘了捐钱,我掏出两百块钱,正四处寻找功德箱,老和尚一见,慌忙摆手说:“不用,不用,山中有山泉,菜地里有蔬菜,民政局有专拔的粮食,我们的生活膳食已经足够,不用破费。现在到吃中饭时间,我只是想留你们简单用些斋饭。”
后院的厨房是用砖头和石棉瓦搭的一个简易棚子,桌上的菜肴称不上丰盛,却也精致可人,散发出自然的清香,诱人食欲。
一盘清炒菠菜、一碗红烧豆腐、一盘黑木耳炒青椒、一碗干笋焖酸黄瓜,一钵紫菜汤,饭是糙米饭,茶是野山茶。
奇怪的是,对于无肉不欢的我来说,这顿素宴竟然吃的非常尽兴,胃口大增。
品茶时,老和尚向我讲述,其实往山上运砖,不是寺庙修缮,而是劝人修善,劝世人莫忘举手之劳小善施行的道理。若砖头够用,明年就掘一口井,井台篆刻“人心向善饮水思源”几个大字。
听完老和尚一番话,望着林间的果圃菜地,花鸟丛林,我不禁豁然开明。
自己不快乐的原因正是欲望过多希冀过甚,与人攀比之下,心态不能平和。
和尚们居庙堂之中,山林之上,不贪图富贵安逸,不计较利益得失,清心寡欲自给自立的情怀,淡泊名利无欲无求的境界,和气待人与人为善的心志,才是人生最快乐的缘由啊。
念佛可以百病不侵?其实,这只是个传说!
居士问:念佛修行可消业障,为什么很多菩萨境界的大德法师或居士他们还会有病?
常常看到很多大德遗愿都没有完成就往生了,修行到他们这种境界对我们凡夫来说已是不易,结果到他们的境界上都还不能自由,不太理解。请法师慈悲开示。阿弥陀佛!
大安法师:念佛是可以消业障,但是我们念佛不一定能在今生消完我们的业障。
《普贤行愿品》在《忏悔业障》这一章中提到,无量劫以来,我们由贪嗔痴鼓动身口意所造作的恶业是无量无边的。
如果这些恶业有体积的话,尽虚空也容纳不了。我们无量劫所造作的恶业,怎么可能因今生少许的修行就能够消得掉呢?
蕅益大师对此也有一个非常透彻的论述。每一声佛号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功德很大。
如果一天念十万声佛号,那一天就要消很多业障了。如果不仅一天念十万,是尽形寿念一百年,每一天念十万声佛号,这是把我们凡夫众生的修行推到极致了。
好,那么能够消多少业障呢?这样子修行也不能消掉无量劫以来所造作恶业的百千万亿分之一。
所以有病是正常的,凡夫众生有这个四大的色身,他必然会生病的。地水火风它的体性是相互冲突的,水火是不能相容的,相互冲突的情况下一旦不协调,马上就会得病。这是从我们的业报身来看的。
再从我们的业障来看,我们阿赖耶识造作的种种的业障、恶业,在阿赖耶识里都有恶业种子。这个种子都是致病的病灶。这对于每个人都是在所难免。
佛陀也示现生病。所以他方世界的菩萨过来之后,他方佛就让菩萨来问讯世尊,都说少病少恼、衣食自在否?所以,有这个身体必然就有病,有这样八识的妄心必然就有烦恼,这是我们的常态。
因此,我们不要看到出家僧众或是居士修行后还生病就大惊小怪。我们不要去在意他有病无病,而要看他今生能不能解决生死问题,能不能稳操往生净土的船票,这才是大事因缘。
解决了这个问题,就是得重病、得绝症也都没有问题。况且得一些病还是好事,一个人太健康了,太强壮了,而又没有道心,他造的恶业会更大。
我们看到很多人往往是得了重病住院的时候,才回光返照,才有一点忏悔意识,才不敢去造恶。这个世间是以八苦为师,病苦就是其中的一个老师。
在生病临终的时候,我们靠自己的力量是不能做得了主的,所以就要靠阿弥陀佛了。阿弥陀佛,他在我们临命终时会加持我们,能够让我们身心安稳、如入禅定、自在往生。
很多念佛持咒多年的人仍然会感觉一点功夫没有,甚至身体反而还越来越差(道家讲“开口神气散”的缘故),
这基本都是没有掌握念诵的核心要点,也就是不懂得如何做到——金刚念诵。
念佛持咒多年却没工夫?这里有一个具有超级威力的修炼方法给你!
我每当看到念佛、念咒不得要领的朋友就会非常替他们可惜。
我就以我所学和经验给大家报告一下:
想念佛、持咒有力量,有功效,那是非要学会金刚念诵不可的。
现在很多修行的人不太重视金刚念诵,甚至根本不懂什么是金刚念诵,那是非常可惜。
我先简要说明一下金刚念诵的要点:
1.无论念佛念咒,都要一口气一口气地念,也就是一口气能念多久念多久。
比如一个咒子你一口气能念10遍那就尽量不要只念9遍,总之要念到这口气完全出尽为好。
2.一口气出尽后,要闭住嘴,不能用嘴吸气,而是要用鼻子自然吸气。
同时在吸气时候最好意念也在继续念咒,而不要空过。
记住这个吸气尽量让身体自然吸气,而不要刻意吸气,事实上,人在一口气出完后身体会本能地进气的,就是这样自然让肺呼吸最好。
等气吸足了,就继续念咒,如果在吸气时候意念在念咒,那么念到哪里就接上继续念就好。
3.从始至终,耳朵都要认真地听自己念佛或者念咒的声音,而不要去理会其他外部声音,这很重要。
念咒其实也是在修炼第二识(耳识),也就是耳根圆通法门,耳根圆通太重要了,不懂耳根圆通那想修成有工夫就几乎不可能。大家赶快去研究一下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法门,在《楞严经》里。
4.念诵时候要尽量用胸腔或者腹腔发声,而不要用喉咙发声,因为如果你用喉咙发声很快喉咙就会哑了,而且你是声音如果不能震动你的身体,那也起不到打通经脉转化色身的作用。
金刚念诵的好的人,可以整日整夜地念咒,喉咙也不会哑。
5.以上要点做好后,就开始尽量做到嘴唇和牙齿尽量不动,只靠舌头弹动发音,同时念诵时候舌头不要碰到嘴里的其他部位。
这个也很重要,因为只有这样你才可能念诵的很轻灵,念诵的很快速,当然这是比较高级的功夫,初学金刚念诵的朋友不要苛求做到这点。
6.念诵的时候尽量不要只用一个声调,而要高低起伏最好,只有这样才能让咒音震动全身经脉,进而打通,转化。
7.初学金刚念诵的人可能会不太适应,会觉得声音压制在喉咙里出不来,甚至不太舒服,这很正常,不必害怕。
以我和很多人经验,只要精进用功,时间长了你的喉咙气脉会打通,之后你再念诵就会很舒服了。喉咙打通后,你身体的其他地方也会慢慢打通,当然这非一日之功。
8.每一句咒,每个发音都要很认真地念,很认真地听,这样功夫长的才快。
我举个例子,念咒如同练射箭,如果你每一箭都很用心地对着靶心射,几年苦功下来就可以成为神箭手,但是如果你每一箭都是很随意地乱射,练了几十年后多少也会有些功夫,但成不了神箭手。
9.当以上要点都做好以后,就要开始追求念诵的速度,金刚念诵一定要在高速念诵的时候才会显出最大威力。
我这里说的快速不是一般的快念,而是不可思议快速。
比如一句佛号或者一句咒,一般人念诵的话可能会到每小时几百遍,几千遍但如果要想通过金刚念诵做到转化色身,那就要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可能是每小时几万遍,几十万遍。。。不要以为这是神话。
总结:金刚念诵就是最高级的气功,金刚念诵的好,可以凭咒音打通全身气脉,那效果是不可思议的,不止是治病强身,最最关键的,大家一定要记住。
附:
首愚法师开示金刚念诵要决
一、安般修炼
金刚念诵是一种最高的安般修炼法,重点在换气方面。换气时务必把嘴巴闭起来,或慢慢吸,或一吸进来就停住,等气满了再跟大家念诵。
而吸气的时候只用心默念就好了。
要达到唇齿不动,首先,要练习一口气一口气念。一口气能念几句就念几句,念到必须换气了,就把嘴巴闭起来,再用鼻子吸气,懂得这个方法,对身体健康其效果是可以肯定的。
二、配合呼吸
一口气一口气配合呼吸的气来念,一句连一句的,中间不要呼吸,只用舌头和嘴巴发音,这样无形中身体内部也在呼吸。
念到这一口气实在接不上了,小腹都瘪了,这时候就让它松弛下来,把嘴巴闭起来不要吸气;让它自己吸气。就像以尼龙奶瓶喂奶一般,里面的奶吸光了,没有空气,奶瓶不是都瘪了吗?
而当你嘴巴一放松,空气自然进来就膨胀了,这就是最自然的气功。
同样的道理,我们的身体也就自然调整好了。此时一点妄念都没有了,因为呼吸都来不及,还有时间乱想吗?
吸气充满了再开始念,如此周而复始,一口气一口气的,慢慢从三句、五句乃至十句、二十句越来越增强,经常这样练,就会达到“气满不思食”,当然这并不是肠胃有毛病。
三、都摄六根
特别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身体不好的人,不一定要跟到那么长,中间短一点就可以休息了,根据这个原理不断练下去,身体自然会有改善。
念诵的时候要“都摄六根”,眼睛开着没关系,但是眼神要收回来,收回到自己内在,乃至收回到后脑,收回到与虚空合一。
四、念兹在兹
一般念佛念到最后,喉咙都会沙哑,这是念佛的方法错了。正确念佛的方法是念兹在兹,轻松自如的。
金刚念诵要念到把自己的身心融到“空、无相、无我”的境界里,然后“唇齿不动”,只有舌头在弹动。初步的功力达不到时,嘴唇微微动也无妨。
五、体、相、用
金刚念诵具有其“体、相、用”。其“体”实际上即是大般若。一边念诵,一边把身心放松、放空灵。能与“空、无相、无我”相应。
当下,你念出来的佛号或咒语就不一样了。倘若你有懂得以“唇齿不动”去发音,让“气”慢慢从丹田一股股的上来,清清楚楚的,对于身心的调和,效果就更殊胜了。
“唇齿不动”是金刚念诵的“相”,而金刚念诵的妙“用”则是念到某个时候,全身气脉都会发动。这时,自然会有一种空灵的感觉,慢慢让你达到“心气合一,能所双亡”。
所以金刚念诵就是地地道道的“观音菩萨耳根圆通法门”发挥到最极点了。
六、转化“四大”
金刚念诵念得好,全身暖相就起来了,身体感觉非常舒服、非常畅快,大冷天一点都不觉得寒意,大热天也一点都不觉得烦躁。
金刚念诵是使“四大”转化的总关键;同时也是净化报身一个非常好的工具。
把握得到金刚念诵的要领,整个身心自然就在一片空灵的光明中。即使尚未达到,各位亦应在意境上先做观想。观想久了,自然达到身心两调的效果。
——(节选)
.
早病是福,疾病就是菩提树
作者:舒和医生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精进修行、佛光普照的高僧大德,定会菩萨保佑、百病不生。然而,我在给寺庙的一位高僧诊病之后,却有了让我非常震撼的新思考。
这位年过花甲的老人,是一位寺庙的主持。他看上去脸色晦暗、满面憔悴,而且这种晦暗似乎是很多很多年的积淀,而不是突发的疾病所致。虽然他只有六十出头,但看上去却像七十岁以上,特别显老。
我仔细为他摸脉、看舌和问诊后,发现他的脉跳动很缓慢、沉涩,说明他的健康状况不是很好,先天不足之像颇为明显,应该是疾病不断。
最后,我综合分析了他身上的很多症状后,认为他的病根儿很可能是寒湿、血瘀,于是我问老人家:是不是有疼痛的症状?而且是冷痛、刺痛,痛起来晚上很明显会加剧……
老人连连点了点头,我继续询问老人家的其他情况,原来,老人先天体质非常不好,小时候频发大病,几度从死亡线上抢回性命。很多名医给他看过病,都说他体质太差难活过青年,甚至还有人说他必少年夭折。
后来,他跟随一位云游的和尚学习打坐、易筋经,变成了“大病不多,小病不断”,直到年过六十,居然把多位名医的“断言”给推翻了。
我根据老人家当前的病症,给他开出了《伤寒论》里面的两张名方:四逆汤、桂枝茯苓丸,其功能是边袪寒边活血,会让老人的冷痛症状减轻一些。老人家接过处方,向我微笑致谢。
那天我正好带着一位研究生跟我抄方实习,只见年轻的他满脸疑惑,一副想问而又不敢问的表情。老僧像是看透了他的心思,对这位研究生说“有什么疑惑你就问吧。”
研究生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老人家平和地对他说:“你肯定想问:为什么你们出家人天天念佛读经,菩萨却没有保佑你们百病不生啊?”
研究生很坦诚地点了点头,他说他对出家人心底里非常尊重,但这个疑惑的确让他感到费解,他也曾见到很多名寺的主持,大多是相貌圆满、无诸横病。
“有此结果,必有其因。因果循环,该病就病”,老人家微笑着对他讲:“每个人都不能选择自己的先天,我体质先天不足,注定我该是百病丛生之人。
那些名医判断得没错,我的寿命按正常的活法,可能超不过二十岁。但现在我已经六十多了,这四十多年的寿命,可是我自己修来的。你看我现在活到六十,是不是相当于普通人活到100多岁了……”老人家哈哈大笑起来;
最后,送给那位年轻的研究生几句话:
“心平气和,百病不畏,早病、有病是福,疾病就是我们的菩提树啊。”
老人那平和而有力量的声音,让我感到一种发自内心的深深触动。我思考了良久良久。
我回忆起南怀瑾先生一本书里关于“前世今生、因果报应”的阐释,意思是:人是否有前世,不好考究。但是,你自己的当世一生,不妨也分前后,如果前半生造下了“因”,后半生就要受这个“果”,因果报应,历试不爽……
人的健康一生,何尝不是南怀瑾先生说的那样“因果报应”呢?
●偏爱冷饮冰啤或辛辣食物,容易产生寒病或热病的病因;
●嗜好大鱼大肉、甜食美酒,就容易种下“湿病”的种子;
●疏于运动和养生,更会使得气血不畅,疾病丛生。
......
这些都会使得人的“精气神”遭受重创。最可怕的是,这些病因的恶果不会马上显现,而有可能在你的体内潜伏很长时间之后,才悄然“变成”当下疾病的症状。
我的一位朋友曾经对自己的“健康因果”做了生动的反思:.
“自己在小时候,就不愿意上体育课,不喜欢运动,和足球、篮球‘绝缘’,那时候,觉得能逃避一节体育课、能逃避一次集体的晨跑,是莫大的幸福。”
——实际上,多数孩子会和我当时的想法差不多。逃过一次晨跑,躲在被窝里睡个懒觉,该是多么大的幸福,能够在其他孩子面前好好‘炫耀’一番,绝对有种‘占了很大便宜’的感觉。
早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