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堂 | 末法有教无行无证


宗道法師 編輯部de故事 

花型阮咸初唐第220窟北壁


末法有教無行無證來自編輯部de故事

朗讀:佛岸

《安樂集》雲:是故《大集月藏經》(《大集經》卷五五意)雲:“佛滅度後,第一五百年,我諸弟子學慧得堅固;第二五百年,學定得堅固;第三五百年,學多聞讀誦得堅固;第四五百年,造立塔寺,修福懺悔得堅固;第五五百年,白法隱滯,多有諍訟,微有善法得堅固。”正法有教有行有證,像法有教有行無證,末法有教無行無證。


《大集經》裡很多內容都有導向極樂淨土的意思。難怪曇鸞大師跟淨土法門一拍即合,因為他早年就專門研究《大集經》,註解《大集經》,註解到一半的時候生病了。


“佛滅度後,第一五百年”,這是正法。


“我諸弟子學慧得堅固”,只要聽到佛的一句話、兩句話,就開悟證果了。


“第二五百年,學定得堅固”,靠禪定、打坐。這大概就是龍樹菩薩那個時代,從印度佛教史當中可以看到,那時候很多人都有神通。像佛圖澄,他剛來到中國,就在北京紅螺寺,神通大得不得。修神通必須有禪定,有禪定自然有神通。這也是一個輔證,證明那時候的人學定很容易成就。


“堅固”,意思是靠學慧、學定就能起到實實在在的作用,這叫“堅固”。所謂“不堅固”,就是雖然修習這個法,但是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所以叫“不堅固”。


“第三五百年,學多聞讀誦得堅固”,這大概是佛教開始傳入中國的年代。據說,在古代的悟真寺發生過這樣一件事,一個人經常誦《法華經》,死後舌頭沒燒壞,就放到舍利函裡,埋在地下。結果在此後的幾十年間,不斷聽到地下發出誦《法華經》的聲音,還有種種感應。如果修行人讀誦得非常精勤,非常至誠,就會得到相應的利益。但是,這時候跟之前學慧、學定相比已經差很多了。


第一個五百年是學慧,其實學慧就包含學定,也包含多聞讀誦;但是後者不包含前者。


“第四五百年,造立塔寺,修福忏悔得坚固”,在中国历史上,大规模的造寺、建塔就是在那时候。现在中国有名胜古迹的地方,基本都有寺院和佛塔,大部分都是那时候建的,建得非常好。因为建寺有功德,能得福报,心非常至诚就能建得很好。所以,通过建寺、起立塔像、修福忏悔也能得到利益。


“第五五百年”,就是今天,甚至更早。今天建寺、建塔,建得都不好,今天建的寺丑得不得了,因为整个时代人的审美不行了。


“白法隐滞”,“白法”就是清净的佛法,佛法隐没或者停滞了,流通不畅,到不了众生的心田里。


“多有诤讼”,相互之间,你不认可我,我不认可你,在一起就是争吵。


“微有善法得坚固”,没有一点善法可以得坚固,连起立塔像、造寺这样的法也已经不坚固了。


今天的寺院,一进山门首先见到的是弥勒菩萨像,两边是四大天王;再往里就是大雄宝殿,里边有三世佛;两边的配殿是地藏殿或者药师殿。这种格局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其实很晚,是元、明、清时期才定下来的。唐朝的时候,寺院的主体不是佛殿,而是法堂,人在里边行禅或者念佛,它是修行的场所。也就是说,当时寺院的主体是为修行者的修行服务的。


今天的寺院,不是这个殿就是那个殿,不是这个功德箱就是那个功德箱,为什么变成这样?因为大部分人进入寺院都是求人天福报,所以寺院也就顺应大多数人的心理,满足他们内心需求而建。而为修行者提供修行场所的空间就被挤压得很有限,几乎没有了,全是偶像式的佛殿。大雄宝殿里就是三尊佛,建得奇大无比,这都是为了满足人们把佛菩萨当作偶像来崇拜的心理,早就失去了为修行者服务的初衷。


我们今天到寺院,如果看到这种设计,脑子里就应该闪现两个特别大的字——末法,只有末法才有。在古代,寺院对这些建筑其实不那么在乎。最初建的精舍,只是供人修持佛法的,都是很朴素的陈设,连佛像都很少。


末法时期,既无慧,也无定,也没有真正的读诵。今天的人都是怎么读诵的呢?去年我们去一个素食馆,里面放了一部电影,据说得了几十个大奖,影片的内容就是往世界各地推广《华严经》。但是,整部片子看下来让人哭笑不得,成了为读而读,读《华严经》有功德,至于有什么实际的意义,都不知道,也不关心,只是让大家读,“某某花了几年时间,从第一页读到最后一页,这不得了,功德不可思议啊!我们要发愿,生生世世在全世界到处送《华严经》!”今天的人就是这样读诵的,已经走样了。古人读诵佛经不是这样的,这样虽然也有利益,但是利益很有限。


还有“阅藏”,也是末法时期一种很离奇的现象,就是读《大藏经》,经文都是文言文,既不知意,也无人讲解,读了根没读一样,那种读法毫无意义。古人读经不是这样的,而是一部经反复读,然后信受奉行。古人的“阅藏”,对于佛法素养极高的行者都有很充备的准备过程。今人所谓的“阅藏”,除了给自己带来一点光环,毫无意义,对个人的提高没有任何意义。


“正法有教有行有证,像法有教有行无证,末法有教无行无证”,总结起来就是这三句话。正法时期,有教有行有证,佛的经教在,有人修持,也有人证果。到了像法时期,有教,也有人修持,但是已经没人证果了,就算有,也很少,屈指可数。刚才有人问:“像法的时候,是不是就没人证果?”也有,但是基本可以少到忽略不计。而且,即便有,也多是大乘菩萨示现,本来就不是在娑婆世界土生土长的。到了末法时期就更糟更惨,有教无行无证,佛的经教还在,但基本都是靠自力修行的。所以,连如理如法修行的情况都不存在,更不用说证果了,更没有了。


法然上人云:於戲(嗚呼)!釋尊出世濟度眾生,化道遍百億,利益普三千,化緣薪盡,正像早過。我等受生於五濁六惡之末法,感罪於四生十惡之業道,善根薄少也,根性遲鈍也,戒行難持,定慧難證。妄寄其分於在世之正機,不可期現世證入;暗同此身於正像之賢聖,不可恃自力得道。何況,在世之頓悟頓入,多是權化之示現也;正像之得道得果,恐少實業之眾生也。不足準望於末代機根,不及比較於當今凡愚者歟!


我等受生於五濁惡世,很多人“妄寄其分於在世之正機”,“分”是本分,“在世”是佛在世。就是妄想自己要做佛正法時的聖者,自然也要修那樣的法門,肯定也像大目犍連、舍利弗一樣一聞千悟:這都是妄想。


“不可期現世證入”,不要想現世證果。


“暗同此身於正像之賢聖”,以為自己跟古人差不多。


“不可恃自力得道”,有人就說“彼既丈夫我亦爾,我比古人差多少?古人就比我強嗎?”古人就是比我們強,我們就是比古人差很多。


“何況,在世之頓悟頓入,多是權化之示現也”,有人多聞得度,或者少解證三明,或者福慧雙除障,雖然有人得益,但多數都是菩薩示現, “權化之示現”,這些人是來演戲的,來到娑婆世界跟釋迦牟尼佛一起演戲,釋迦佛講了一句話,他在就開悟了。如果我們想效仿他,那就是想多了。


“正像之得道得果,恐少實業之眾生也”,這是法然上人的結論。在正法、像法時期,得道證果的人很少有實業凡夫,多半是菩薩示現。


這給我們很大的打擊,本來還想跟他們一樣呢,因為他們成功了,給我們很大的信心,結果法然上人說“錯了,人家是大權示現”。我們可是正兒八經的實業凡夫。“實業”不是“實業家”的意思,不是有很多家產、開了實業公司,而是實實在在的造罪造業凡夫,是這個意思。


這些話真的令我們觸目驚心。而且,能講出這樣的話,也只有法然上人了,其他祖師還沒有這樣講的。尤其是聖道門,都是拿古人做榜樣激勵自己,“古代的誰就是這樣的,我也可以!”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念念不捨彌陀佛名

念念不捨彌陀佛名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念念不捨彌陀佛名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念念不捨彌陀佛名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念念不捨彌陀佛名。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