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來丨只是張嘴念念佛,普賢行的我也行!


釋宗道 i善導書屋 

    小編一號

看了佛經後,我好羨慕那些大菩薩啊!他們有種種神通,無所不能,實在是太酷了!

我也是我也是!特別是普賢菩薩,他簡直是菩薩中的至尊VIP, 我對他的崇拜之情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

小編二號

小編三號

這有什麼了不起?我只要念念佛,就和普賢菩薩一樣啦!

小編一號、二號

你這個學渣,又在瞎吹牛了!

哈哈哈,這回倒被她蒙對了!

宗道法師

小編一號、二號

什麼?不會吧?

這是佛在《無量壽經》裡親口說的啊!只要往生到極樂世界,就能“超出常倫諸地之行,現前修習普賢之德”。所以,只是張嘴念念佛,普賢行的你也行!

宗道法師


只是張嘴念念佛普賢行的我也行來自i善導書屋

朗讀丨佛平

具諸菩薩無量行願,安住一切功德之法,遊步十方,行權方便,入佛法藏,究竟彼岸;於無量世界,現成等覺。

這些話很美,境界特別高。

“安住一切功德之法,遊步十方,行權方便”,這裡有靜有動。“安住一切功德之法”是靜,“安住”就是穩定下來,很靜。大家現在就是“安住”的狀態;如果像小孩一樣跑來跑去,就不是“安住”。“遊步十方,行權方便”是動。

我們凡夫很難做到動靜統一,動就很難靜,靜就很難動,動和靜是割裂的,沒辦法又靜又動。

但是菩薩不一樣。什麼叫“安住一切功德之法”?就是內在有實德;什麼叫“遊步十方,行權方便”?就是外在有方便。菩薩外在有智慧、神通等;同時,菩薩內心有一個不動的東西,就是“功德之法”。

所以,對菩薩來說,他是動靜相宜。用曇鸞大師的話說,叫“動不失靜,靜不廢動”,菩薩動的時候,不失去靜的部分;靜的時候,也不廢掉動的部分。

所以,菩薩的動不是妄動,不像我們瞎折騰,沒事就妄動,菩薩不是的,他看起來動得很厲害,但是內心如如不動,非常堅固。我們凡夫做種種利生的事業,可能做著做著心就變了,名聞利養一來,就滑到邪路去了,心沒有安住功德之法。

但是菩薩不一樣,像維摩詰居士,把他放在賭場、妓院,在我們看來不能再污濁的地方,對他都沒有任何染污,因為他的內在“安住一切功德之法”,如如不動。

“安住一切功德之法”,什麼叫“功德”?“施物名功,歸己曰德”,“施物名功”,這裡“物”是指眾生,“施物”就是給眾生利益,這叫“功”;給眾生利益的同時,自己當下就有所得,就歸到自己身上,所以說“歸己曰德”。

儒家有一句話,叫“德者,得也”;我們現在也經常說“利他就是自利”,這句話就是這麼來的。利益別人,這是“功”;利益別人的同時,一定會自利,每一點善行、善念的利益,最後都會回到自己身上,功不唐捐,自己會得到什麼?得到安樂、自在、解脫。

所以,功德能消業障。利益別人的同時,這個利益會返回來,回到自己身上,就能化解自己內在負面、陰性的東西,所以功德能消業障。這樣理解“功德”的含義就很完整,“功德”不只是簡單的善行。

古人說“有德者必有言”,為什麼?某方面有德,就一定有相應的言說、思想、觀點。因為“德者,得也”,他有這樣的德,內在就有感受,內心就有所得,所以他必然能說出來。“言”是末梢的東西,實際上是他內在得到了,所以他才有“言”。

積累財富不如積累功德,財富只是一種福報,福報不是功德,而功德能讓我們少煩少惱,多快樂、多安樂、多自在。

功德是不是只有人才有?也不是,萬物都有其功德。杯子有沒有功德?有,因為它能利物,它能“施物”,它能盛水,盛水就是它的德;凳子有沒有德?也有,它能給人坐。所以,萬事萬物都有其德。

“遊步十方”,“遊”讓我們想到遊戲、自在,它顯示菩薩度眾生非常自在,非常有力量。像《往生論注》裡講的“如獅子搏鹿,所為不難,如似遊戲”,抓住一頭鹿對獅子來說太簡單了,就像做遊戲一樣,所以叫“遊步”。

“十方”代表很廣,東西南北無處不到。菩薩“遊步十方”不像我們這麼費勁,長途跋涉,大汗直流,不會的。這些菩薩都是很高位的菩薩,都得了“報生三昧”。學過《往生論注》的應該很熟悉,得了報生三昧之後,就不需要作意,可以無功用道。我講《往生論注》的時候打了一個比喻,上坡的時候,要用力推車,稍微松勁都不行,所以要使勁推。沒得報生三昧的時候,菩薩修行就是這種心境。得了報生三昧,就像到了最高處,往下走的時候就不用推車,它自動無功用行,不用特別去努力。而且,這樣的菩薩有一種什麼本領呢?叫“一念遍至”,一念之間十方世界無處不到。所以,菩薩“遊步十方”不是我們想像的,對菩薩來說“遊步十方”很簡單。

什麼是“行權方便”呢?菩薩在“遊步十方”的過程中要應機設教,眾生是什麼根機,眾生在什麼狀況下,菩薩就要隨圓就方。所以,菩薩度眾生很靈活,不是刻板的,不是死的。

什麼叫“方便”?《大集經》裡有解釋:“能調眾生悉令趣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名方便。”只要能讓眾生趣向無上正等正覺,趣向成佛,就叫“方便”。所以,這個“方便”很靈活。像維摩詰居士,他可能會出現在賭場、妓院,但是他有種種方便,可以讓賭場、妓院裡的眾生走上菩提之路,這就叫“行權方便”。

在《往生論注》裡,曇鸞大師提到一位愛作菩薩,他發的願就跟一般菩薩不一樣。他的相貌特別好,所以他發願說“凡是有女子見到我,對我起了染污心、愛欲心,在這一念生起的當下,就能脫離女身,轉生為男子,為人所尊” ,他這種方便特別靈活,靈活到讓人瞠目結舌的地步。

淨影慧遠大師解釋“方便”,說“化行善巧,隨物所宜,種種異現,名權方便”,就是非常善巧。當然了,方便如果用得不好,就會“方便出下流”。其實,要論方便,最大的方便就是念佛,念佛既方便又究竟,這是不可思議的地方。

有一天,我在公交車上看到一個老太太,她的嘴一直在動,往她手上一看,有個計數器,遇到“同行”了。如果是我們自己的蓮友,或者身邊熟悉的人,大家一起出去,手裡拿著計數器念佛,可能還沒有這麼深的感觸。但是,不認識的念佛人,偶然遇見了,就感覺“相逢何必曾相識”。因為這個老人看上去不是特別有文化,而且灰頭土臉的,如果沒有念佛法門,如果念佛法門不是這樣方便,這類眾生跟佛法基本上不會產生任何緣分。所以,念佛確實很方便。

“方便”的內涵很廣,包括善導書屋的存在,本身也是一種方便。上午有老師在這裡講歷代僧人與書法,這好像跟念佛沒什麼關係,但是只要把人吸引到書屋來,他們離阿彌陀佛還遠嗎?所以,這都屬於方便,有了方便,淨土的門才能開得廣大。如果只有原則,沒有方便,很多人就沒法跟佛法結上緣分了。

“入佛法藏,究竟彼岸”,什麼叫“入佛法藏”?難道是一頭扎進國家圖書館,天天看各種版本的《大藏經》嗎?這個“入”是證入,佛法唯證能入。有人說“我也沒證道啊,'證道'這個詞離我很遙遠。我們念佛人也能證入嗎?也能入佛法藏嗎?”可以。我們以為自己沒有修行,其實我們的修行很大,像一些老菩薩,你們很快就要證入了。

“證”是證明、證悟,“入”是證入。所以,佛教並不是空談,不只是文字,學佛不是皓首窮經地研究文字。佛教和世間的學問是有區別的。《楞嚴經》上稱之為“內證聖智”,真能證入,就知道什麼叫“入佛法藏”。

“佛法藏”有兩種讀法,可以讀成“佛/法藏”,就是悟入佛的法藏;也可以讀成“佛法/藏”。

這裡的“入佛法藏”,意思是入實際理體,也就是我們的本有佛性,也就是禪宗講的自性,證悟到那裡。我們的心地本身含藏著無量無邊的性德寶藏,所以叫“法藏”。“藏”是寶藏(zàng),也有“藏(cáng)”的意思,藏在裡邊,我們不知道。地藏菩薩什麼叫“地藏”?就是心地寶藏,我們心地當中有各種各樣的寶藏。

能證入實際理體,就成為一切智人,在一切事相上就能究竟通達。“入佛法藏”是理,所有的事都由理而出,理由事出。

我們淨土宗的“佛法藏”是什麼?就是六字名號“南無阿彌陀佛”,所有佛法藏都在這句名號裡,一切果地功德都在裡邊。

“入佛法藏”最終會怎麼樣呢?“究竟彼岸”,就能到彼岸。生死是此岸,涅槃是彼岸,從此岸到彼岸,中間有水,煩惱就是中流。所以,不要以為煩惱不好,煩惱有用,煩惱是幫助我們渡彼岸的。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念念不捨彌陀佛名

念念不捨彌陀佛名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念念不捨彌陀佛名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念念不捨彌陀佛名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念念不捨彌陀佛名。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