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设计】去日本参观寺庙,如何避免走马观花
■ 一、 宗派
日本佛教传统的“八宗”——成实宗、俱舍宗、三论宗、华严宗、法相宗、律宗(这就是“南都六宗”)、天台宗、真言宗。成实宗、俱舍宗已经断绝。
在“八宗”以内又独立出了许多新教派——比如真言律宗、真言宗泉涌寺派(律)、天台宗寺门派(园城寺)、天台真盛宗、和宗等等。
真言宗又分出了新义真言宗。老的古义真言宗也有了东寺真言宗、高野山真言宗等互不统属的独立教团。
后来出现的宗派:
禅宗——临济宗(大德寺派、妙心寺派、东福寺派、南禅寺派等等)、曹洞宗(道元门下)、黄檗宗(江户时代由福建黄檗山传入的“明朝新佛教”)。
净土系——净土宗(法然教团——镇西派(知恩院)、西山派等等)、净土真宗(东本愿寺、西本愿寺)、时宗(一遍教团)、融通念佛宗。
法华系——日莲宗、日莲正宗等。
新兴宗教——立正佼成会、创价学会等等。
日本的宗派与中国不同,中国的宗派更多的体现在师承关系和教义学习上,而现今的日本宗派则具有比较完整的上下级统属关系。——注意,日本佛教的“宗派”也并不是“自古以来”就这样。
■ 二、 布局
日本的佛教寺院大同小异,按照中轴线对称排列——当然不是这样!
寺院的布局与历史传统、地形和教义有密切的关系,下面举几个典型的例子:
法隆寺的创建时间很早,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群。因而其布局特征是与早期大陆以及朝鲜半岛寺院非常类似的。可以看到是以五重塔与金堂为中心。
这个是延历寺东塔地区的地图。这是延历寺的核心地区,可以说基本是依山就势,丝毫不存在什么中轴线。根本中堂是最为核心的建筑,其中有“不灭的法灯”。基本上在高野山、比叡山、根来寺这样的密教寺院里,你都看不到中轴线式的排列。有一个著名的例外——东寺,它处在京都市内,有一条明显的中轴线——南大门、讲堂、金堂、食堂。现存建筑虽然多是近世所建,但格局却大致未变。如下就是东寺的布局:
上面这张图是镰仓建长寺。在中国非常常见的中轴线模式出现了——禅宗的寺院基本上(塔头除外)按照中轴线模式排列,有三门、佛殿、法堂,最后是方丈。周围分散着很多的塔头。
■ 三、 建筑
大家熟悉的中国寺院,一般是进门是天王殿,或者天王殿自己就充当山门,然后大雄宝殿,最后很多是藏经楼。那么日本是怎样的呢?
先看门。
这是东大寺南大门。东大寺为“八宗兼学”,现在是华严宗的总部。这座门有800年历史,还带有“中国血统”,可以看到高大的山门里并没有大家熟悉的布袋弥勒。而是两尊仁王像(在门内两侧,很遗憾图片里看不清),下面有清楚的:
尽可能让大家看不同寺院的图片,所以这张图,其实是仁和寺的仁王门——这是真言密教。一个“哼”一个“哈”,怒目而视,警醒进门的游客——你们该买票了!
上面两张图是具有六百多年历史的东福寺三门。没错,是三门。三门就是“三解脱门”,在中国寺院里这个称呼也很常见。日本禅宗里较为普遍。可以看到,东福寺三门二楼有宝冠释迦像和十六罗汉像——在其他禅寺,如南禅寺、大德寺,都有罗汉像(而没有罗汉堂),大德寺的三门曾经还因为摆了千利休的像,而成为千利休切腹的原因之一。
这是一种日本特有的门,称作“敕使门”,也就是天皇敕使进出的门。如图是妙心寺的敕使门,平时不开,新住持上任才开。
那么,中国熟悉的天王殿的四大天王哪儿去了?别急,也有!
这是永平寺(曹洞宗)的三门。这里没有“仁王”,看门的是四大天王,如图是其中的两个。但是你可以看到与中国的四大天王的样貌很有区别——并不是什么“风调雨顺”噢。左边那位托塔的,不是托塔李天王,他是多闻天,又常常被抽出来,以毗沙门天这个名字被供养。
当然,日本也有我们很熟悉的:
万福寺的布袋弥勒!这就是江户时代中日交流的结果了。
应网友要求增加一幅弥勒菩萨像做对比。(重要文化财:醍醐寺藏弥勒菩萨坐像,快庆作,1192年)
接下来是佛殿(本堂)——相对于咱们大雄宝殿,在日本不同宗派里分别被叫做金堂、本堂、本殿、佛殿、大雄宝殿等等。佛殿这个叫法几乎只有禅宗才有,大雄宝殿这个称呼更是只在黄檗宗和极少部分临济宗当中才有。
延历寺的根本中堂,跟大多数密教寺院的本堂一样,都有内阵(佛像空间)和外阵(参拜空间)。内阵是一个光线很暗的空间,本尊很多是秘不示人的秘佛,长时间都待在橱子里。作为非佛教徒,与其说是感受到“庄严肃穆”,不如说是“阴森恐怖”。
吉野山藏王堂号称“日本最大的秘佛”——“开帐”,也就是打开橱子,露出真面目时的样子。其他的如清凉寺释迦堂,里面因为有所谓的“旃檀瑞像(北宋模造)”,而特别珍贵,常年待在橱子里。游客们去参观的时候,能够在橱子外面通过一个一模一样的仿制品一睹塑像的尊容。
这就是东寺讲堂——传说中的“立体曼荼罗”。顾名思义,就是平常在脑子里想的,画在画上的曼荼罗,用佛像的形式立体地呈现出来。当然“立体曼荼罗”不止他一家,包括醍醐寺五重塔、东寺五重塔在内很多密教空间都是“立体曼荼罗”。
禅宗的寺院空间就是我们所熟悉的了。如图是建长寺佛殿,临济宗。
■ 四、塔
首先是五重塔:
这是醍醐寺五重塔,建于十世纪。日本现在称呼五重塔、三重塔者多,而不叫方塔、八角塔。八角塔在日本极少,历史上曾经出现过80多米的法胜寺八角塔,后来给烧了。日本的塔与中国的不同,基本上不是“登临”的空间,不会有谁爬上去,来个“雁塔题诗”什么的。这种类型的塔(尤其是密教)完全是一个神圣化的宗教空间。内部陈设按照密教的两界曼荼罗,往往以塔心柱为金刚界大日如来,周围摆设金刚界四佛,或者在心柱旁也摆设大日如来像,同时也用其他的方式,如壁画,将胎藏界五佛也配搭进去,形成一个“两部不二”的空间。塔中往往还纳有佛经、舍利等等,因此对于寺院而言是一个非同一般的神圣空间。
这就是五重塔内部空间的样子。图中是京都的东寺五重塔,是一个典型的密教曼荼罗空间。
再者就是以“多宝塔”的形式出现的,在诸多灵场中被叫做“大塔”的大规模建筑:
这是一个非常厉害的塔,在和歌山的根来寺,建于1547年。下图是当中一个如同扣下来的钵的部分,外层则是方形的建筑。大塔的本尊佛像放在中央。
还有一些小塔,比如图中的石塔,论功能是一个纳经塔。过去日本很流行“如法经书写”,并将写经藏在这样的石塔里面。这种纳经塔分布在全国各地。此外过去还很流行把佛经抄写了放铁盒子里埋起来,或许这样可以不朽——当然最后全都朽坏了。
最后是墓塔和供养塔,如图所示的五轮塔(五个部分是方形的的地轮、圆形的水轮、三角的火轮、半月形的风轮、团形的空轮)就是常见的一种墓塔。尤其在高野山这种灵场之中,因为“纳骨信仰”的发达,空海御庙附近到处都是各式各样的石塔。江户时代以后日本佛教“葬式佛教化”,因而到现在你能看到日本的寺院几乎都经营墓地。
■ 五、本坊和方丈
接下来的建筑是本坊,以及禅宗寺院中约相当于本坊的方丈。
没错,方丈是建筑。
在寺院主体建筑群之外,往往会有一个庭院式的建筑。跟前面的本堂、塔、山门相比起来,这才是真正“人”居住的建筑。除了有本坊之外,寺院周围往往分布着大大小小的“院”或者“塔头”,僧人们生活在这里,而不是像中国一样住在僧堂之中。往往我们把寺院里的僧堂(集体宿舍)叫做伽蓝僧坊,把其他(私家住宅)称作独立僧坊。
譬如南禅寺的本坊:
从地图上看起来,本坊和方丈(原则上是住持生活的空间)是一体的。同时你也可以看到,周围分布了如南禅院、正因庵、天授庵等众多的塔头,各个都是著名的庭院——去京都旅游的主要目的就是在这里了。另外你或许还能注意到——这个寺院没有佛殿!这在中国或许很难理解,事实上很多日本禅宗寺院都没有佛殿。它们曾经有,后来烧掉了,就再没有重建起来。(木构建筑容易毁于火灾,对于中国和日本都是一样,尤其是对于像塔这样的建筑,很容易遭雷劈,这时候佛像不会溜出来保护寺院——当然日本的也有佛像在火灾中自己跑路了的传说,哈哈。)
对于僧侣而言,佛殿的重要性还不如他们的塔头。各个塔头至今因为师承关系不一样,经常是争执不已。南禅寺倒是有个法堂,但是常年关闭。大多数日本禅宗寺院也是如此。
有的寺院的一个塔头(院)特别厉害,就代替了本坊的功能。譬如醍醐寺三宝院,长期作为“座主坊”使用。下面是图片:
有一些独立于寺院之外的僧侣住房或“院”,也被称作“门迹”,过去因贵族的入寺而闻名。譬如延历寺有三大门迹:青莲院、妙法院、三千院——如今都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前面的三宝院,也是这样一个门迹。
■ 六、经藏和轮藏
接下来是经藏和轮藏,前者就是我们的藏经楼,后者就是转轮藏。二者都存放经书,譬如下图:
园城寺的轮藏
■ 七、戒坛堂
戒坛堂,顾名思义,就是受戒的地方。扬州的鉴真和尚东渡,就是为了传戒。原则上只有经过受戒,僧侣才成为了正式的僧侣,拿到“上岗执照(戒牒)”。原本在日本有东大寺的戒坛、大宰府观世音寺的戒坛、下野药师寺的戒坛,后来加上延历寺的一个戒坛。尤其是延历寺的大乘戒坛,授《梵网经》所说的梵网戒。东大寺的戒坛,授具足戒,二者成为长时间历史上最主要的两个戒坛。当然,后来很多僧侣对授戒的状况不满,又有私设戒坛。
这就是延历寺的戒坛堂(戒坛院)。当初延历寺为了设立这个戒坛,跟东大寺的戒坛对抗,可是争执了很长时间。后来跟延历寺同门的园城寺也想新设戒坛,于是和延历寺争执不断,时常爆发武力冲突,园城寺数度被延历寺烧毁。到最后园城寺的戒坛也没有建起来——事实上双方参加武斗的很多僧侣,压根儿就不是正经有戒牒的“官僧”。
■ 八、灌顶堂
下一个是灌顶堂,就是受灌顶的地方。这就是密教一个特殊的建筑了,因此如今汉传佛教的寺院里当然也没有。
如图这个是室生寺的灌顶堂。室生寺是真言宗有名的圣地。这个灌顶堂,也颇有些神秘感。一个密教修行者,就是在这里接受传法灌顶,成为阿阇梨的。或许各位对“仁波切”“上师”“活佛”更熟悉,联想到他们的形象就可以了。
想要知道灌顶堂是什么样子,请看上图,这是东寺灌顶堂,平时不开放。
■ 九、法堂
然后是法堂,这又是一个禅宗特别常见的建筑。读音(はっとう)听起来“哈多”,跟一般常见的日语读音很不一样——当然禅宗用词都和一般日语的汉字读音不一样,更多接近宋音。在禅宗以外其他宗派的寺院里常常有“讲堂”,功能就和法堂比较类似。顾名思义,这就是讲经说法的地方。今天很多禅宗寺院的佛殿烧没了,法堂还是好好留着的。
建仁寺的法堂,这样的空间是大家比较熟悉的——除了顶上那只龙以外。现在很多禅宗寺院的法堂或者佛殿,都看不到繁复精美的藻井了,顶上很多都画了这样的龙。除了建仁寺,在妙心寺、相国寺等很多地方都有,看一回震撼,二回配合“好厉害啊!”,三回就懒得抬头了。
■ 十、其他殿堂
这是唐招提寺的讲堂,大家可能都很熟悉金堂了,其实讲堂也是国宝。
下一个是阿弥陀堂。很明显,就是供奉西方净土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的。我在这期的扶桑漫谈里面已经讲到,所谓西方净土里边儿只有男性。在佛教自认为进入末法时代以后,念佛——念“阿弥陀佛”,求死后往生西方净土这一信仰越发流行。除了有嘴念佛之外,更早出现的是观想念佛。后来在众多念佛教团之中,“净土宗”“净土真宗”这两只脱颖而出,尤其到了战国时代的时候大为流行开来。在这两个教团里边,阿弥陀佛具有至高无上的“拯救者”的权威。因而在他们的寺院里面,你可能看不到释迦牟尼,但一定能看到阿弥陀佛。
注意啦。眼前这个金光灿灿的建筑,就是东本愿寺的阿弥陀堂了。
没看够吧,再来一张。
当然,净土信仰不是“净土宗”和“净土真宗”的专利。只不过这两个商标被那两个教团注册掉了而已。念佛可不是这两个教团的专利。阿弥陀信仰更不是。所以,我需要贴一贴那个著名的“阿弥陀堂”:
没错,这是钱。10円。
此外那个平泉的世界遗产中尊寺金色堂其实也是个阿弥陀堂:
接下来是御影堂。这是个什么东西?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肯定觉得很奇怪,但在日本这个建筑很常见。其实相当于我们国家寺院里的祖师堂。只是日本祖师信仰特别发达,一个个祖师纷纷被说成是西方佛菩萨的化身,为了拯救岛国众生垂迹而来,领众生去极乐世界。因此往往这个御影堂居于非常重要的位置,绝不像我们的祖师堂一般被挤在边边角角。
于是这是西本愿寺巨大的御影堂,供奉着他们的祖师亲鸾。在净土真宗的寺院里,你会发现御影堂比他们的本堂(阿弥陀堂)个头还大,这种喧宾夺主也算是日本佛教的特色了。
这是东本愿寺御影堂,看到那个巨大无比的脑袋没?
这是知恩院的地图。图中可以看见,跟他们的御影堂相比,那个放佛像的阿弥陀堂实在是太小了。很显然他们的祖师法然被放在寺院中心的位置。
密教寺院里常常有一种“奥之院”,也和他们的祖师信仰有关系。一般是这个寺院的开山祖师被埋葬的地方,或者祖师灵像所在地。后来就成为这个寺院的奥之院。这个地方后来会成为寺院的圣域,信徒们争先恐后地要与祖师埋葬在一起——这就是“纳骨信仰”。在高野山的传说中,祖师空海在奥之院入定之后,每天还能进食,还得有人送饭。当然,这样的神奇故事连空海自己也不知道,空海同时代的人也一样不知道。
这就是高野山的奥之院。两边都是数不清的墓塔。这种在中国一般怎么都不愿意去的地方,在日本是参拜的圣地。
最后一个给大家介绍的建筑是“东司”:
东福寺的东司,真正的文物,是不是很有历史的沧桑感呢?现代的东司也给大家一张图片:
我想功能一目了然,就不用介绍了。
除此之外,像中国一样,日本也有大量以佛菩萨名字命名的建筑,比如“不动堂”“爱染堂”,名字和中国有很大区别,那是因为崇拜的菩萨(明王)不一样。这里就不多说了。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東山鹿溪(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572390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