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的內涵


西藏的文化、医学、宗教具有某些特质,这些特质对于如何将目前逐渐趋向混乱的世界,导向和平与安乐,能有所帮助。

各位于展览会场所观看佛像、唐卡、法器,来自于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大都属于藏传佛教金刚乘(密乘)的文物,这些文物具有深刻的内涵,并不仅止于表象所呈现的意义;若能将这些内涵,运用于日常生活之中,定能产生极大的帮助,各位对于藏传佛教金刚乘的教法具有浓厚的兴趣,此次演讲亦将着重探讨藏传佛教金刚乘的部份。金刚乘的佛法是从印度传入西藏,与大乘佛法是一体的,并非独立于大乘佛法之外,自成一修持体系;在修持的过程中,若能交互运用波罗密多乘(因乘)与金刚乘(果乘)的方法,特别是修持金刚乘的教法,对于将来欲证得佛陀的果位,具有较为迅速的方法。修持金刚乘与波罗密多乘(大乘、显教)教法的目的,均是为了证得圆满的佛果;成佛的目的,是为了能使自己与一切有情众生,均能远离轮回的痛苦,证得解脱成佛的究竟安乐;因此,修持金刚乘的教法,若是没有显教所强调的出离心、菩提心与空性正见慧为基础,将不可能证得圆满的佛果。佛陀依众生根器、因缘的不同,以各种善巧的方法度化众生,得到不同的结果----对于只想自己从轮回中得到出离、解脱的人,佛陀以小乘佛法教化之;对于将他人的利益置于自己之上,欲使自他一切有情,均能从轮回中得到出离解脱的利根众生,佛陀以大乘佛法教导之;既然吾辈自诩为大乘佛教徒,更应当时时怀着慈悲、温柔之心,视他人的利益远重于自己的利益,此为大乘佛教徒应有之作为,且亦唯有如此,方能成就圆满的佛果。为何我们不能恒常以慈悲心待人呢?此皆源于从无始以来,即伴随着我们,强烈贪爱自我利益的「爱我执」;受到「爱我执」的影响,使我们无法将他人的利益置于自己之上;不能常以慈悲、温柔之心待人,让他人获得安乐;因此,欲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令一切众生均能得到安乐、解脱,就必须设法对治爱我执,并加以去除,时常怀着利益他人的心,专注、用心地实践;藉助密法的修持,能使行者迅速成就佛果的根源,亦是以此希求有情众生均能快速得到安乐、解脱的悲愿,促使密乘行者能迅速证得佛陀的果位,此「为利众生而成佛」的精神,为密乘教法的根本。为使自己能从轮轮回中出离、解脱,必须修持出离心;为利益自他一切有情,需修持菩提心、行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万行之菩萨行;惟若仅具足此二者,仍无法证得圆满的佛果,尚需以出离心与菩提心修持的基础,证悟空性正见慧;唯有证悟空性,方能将心续中之烦恼、我执净除;出离心、菩提心、空性正见慧三者,为显教教法的根本,亦为入于金刚乘教法的基础。

以下,将就波罗密多乘(显教或因乘)与金刚乘(密乘或果乘)的异同,略做探讨:修持波罗密多乘与金刚乘教法的目的,均是为求证得圆满的佛果;佛陀的果位,是指断尽一切过患、成就一切功德的圆满果位;欲断尽一切过患、成就一切圆满功德,必须具足出离心、菩提心、空性正见慧;波罗密多乘与金刚乘对于空性的见解、所生起的菩提心、所行六度万行的菩萨行,均是相同、一致的;成就佛陀果位的目的,并非只追求一己之解脱,而是为了使利益有情众生,让所有众生均能从轮回中解脱,得到究竟的安乐,乃至证得圆满佛果;此目标为显、密二乘极为重要之共通点;同时,因为所追求的目标一致,故对于如何成办利益有情众生之方法?我们必须深入加以探究。佛陀具足圆满的法身与色身,色身可分为报身、化身二者;欲证得圆满法身,需修持空性正见慧,圆满智慧资粮,方能获得;欲证得圆满色身,需修持六度万行之菩萨行,圆满福德资粮,方能证得;因此,欲证得圆满佛果,需空性与方便二者并重,累积圆满的智慧、福德资粮,方能达到目的,二者缺一不可。小乘、大乘与金刚乘佛法均承许无我之空性,对于空性的见解与累积智慧资粮的认知,并无相异之处;其差别在于方便行与累积福德资粮的方法上,小乘佛法仅止于追求自己的解脱,并依此目的生起出离心;大乘佛法的目标,在于使自他一切有情,均能得到解脱、证得究竟的安乐;因此,大乘佛法除了致力于证得圆满法身之外,尚需具足圆满之色身,唯有如此,方能应各种不同众生的需求,示现种种相,度脱沈沦于轮回苦趣之众生;此「为利众生而成佛」之发心,为小乘与大乘佛法迥异之处。关于如何证得佛陀圆满的法身?在显教中,以修持诸法无自性的「空性」,成办终究证得佛陀圆满法身的因;但对于如何成就佛陀圆满的色身?则没有明确的方法;显教以发起菩提心、行六度万行菩萨行,累积福德资粮,成办将来证得佛陀圆满色身的因;却没有如金刚乘之「自观本尊」----观自己为具足三十二种妙相、八十种随好之本尊,进而成就佛陀的圆满色身之方法,此为金刚乘修持方便法门、累积福德资粮特殊之方法,亦为金刚乘教法之特点与显、密二乘差别之处。佛陀的法身与色身是一体无二、不可分别的,藉由空性与方便双运,累积圆满的智慧与福德资粮,从空性智慧之中,为度化各种不同根器、因缘的有情众生,而示现种种不同之色身;所示现之色身虽有差别,然均源自断尽一切惑之空性,因此,就佛陀圆满的果位而言,佛的方便与智慧、色身与法身均是无二无别之本体;是故,众生从「基、道、果」之「基位」开始修持,逐步于心续中,生起各种道次第的证悟;密乘的瑜珈行者,为求能证悟佛陀圆满的法身与色身,必须安住于诸法的真实性----空性之中,精进地修持,方能证得佛的法身;并自观为本尊或佛陀的形象,期能证得具足「三十二种妙相、八十种随好」的圆满色身;修持空性与自观本尊,为证得佛陀法身与色身相随顺之因,在「道位」的修持时,唯有两者并重,同时修持智慧与方便,不可偏废,方能成就圆满的佛果。密乘的瑜珈行者修持空性与方便是同时并行,无可分别的;从空性之中剎那生起佛的圆满色身,两者是一体的;不可强加分别二者之有无;当行者自观为本尊,进入佛的坛城(宫殿),周围有无量的宫殿时;会有处所(佛的净土)、自身(佛的色身)、受用(佛所受用的财富)、事业(佛所成就种种的事业)等四种差别;修持与此相随顺之因,以证得佛的色身,为显、密二乘显著的差异所在。修持显教的教法需历经三大阿僧祇劫,才能圆满智能与福德资粮,证得圆满的佛果;在密乘的教法中,则强调借着修持无上瑜珈之密法,人可在世寿百岁以内,证得佛果;惟能否即身成就?关键在于众生发心的差别,而不在于佛法的差别;显教的行者,若能生起坚切的菩提心,广行菩萨行,亦能快速地累积智能与福德资粮,证得圆满的佛果;密乘的瑜珈行者,若未能有此坚切的发心,纵能修持无上瑜珈密法,仍须历经久远劫,方能圆满智能与福德资粮;因此,成就的快速与否?视众生发心的差别,而有所不同,并非是佛法的差别。行者欲修持密乘教法,首先需于具量、如法的上师跟前,领受灌顶(灌顶之意为授权行者修持上师所传授之密法),开始修持事部、行部、瑜珈部、无上瑜珈部等四部密法;无上瑜珈密法分为生起次第与圆满次第,行者欲修持无上瑜珈密法,除需于上师跟前领受灌顶之外,尚需听受上师讲解密法的内容与修持的方法,才能开始修持;生起次第是根据众生于轮回中所具有的三种状态----生、死、中有(中阴),众生于此三种状态之中,受心续中之烦恼、业障所牵引,以致不断地轮回,承受巨大的苦楚;因此,需将心续中的烦恼、业障断除,才能得到解脱;修持生起次第的目的,即是将众生心续中的烦恼业障断除,从生、死、中有三种凡夫的状态,转化为佛的境界。人在临终时,随着地、水、火、风四大逐次崩解,最后,会进入最细风心的状态,此状态与证得佛陀的法身,是相随顺、类似的因;进入中阴身的状态时,则是受最细风心的牵引,得到幻化的报身,此幻化身与证得佛的报身,是相随顺、类似的因;佛的化身与人活着的状态,是相随顺、类似的因;藉由修持这三种因,以成就佛的法身、报身与化身,是生起次第主要的内涵。关于显、密二乘在修持方法上的差别,试举例说明如下:当我们遇到会令自己产生嗔恨的境时,显教常以修持忍辱的方法,加以对治;但在密法中,对于如何对治瞋恨?则有极为善巧的方法;密乘的教法了解到贪、瞋、痴烦恼根源于分别心,分别心与身体的气,有极为密切的关联;因为心是驾驭于风(气)之上,因此,借着修持生起次第与圆满次第的教法,将气导入光明的境,以对治贪、瞋、痴烦恼,这是显、密二乘在修持的方法上,有所差异之处。修持生起次第时,所观想的境可分为「能依、所依」二境,「能依」意指自观本尊的身体,与坛城中本尊的眷属;「所依」系指坛城中的无量宫殿;从粗分的观想---能观想出有本尊、眷属与坛城;进入细分的观想----将本尊的眼睛、肢节皆能清楚地加以观想,最后,进入圆满次第的修持;修持圆满次第时,会有许多的境界产生,这些境界均是欲使行者能远离凡夫的执着;当行者自观为本尊,执持自身即为本尊、眷属的佛慢(执着自身为我慢,执持自观本尊为佛慢),配合光明、清楚的「明相」,二者双运、无二无别地修持,远离对自我庸俗的执着,此为生起次第究竟的结果。从生起次第进入圆满次第时,需远离对自我庸俗的执着;在圆满次第中,有三种远离----身远离、语远离、心远离:「身远离」同时存在于生起次第的最后,与圆满次第的开始;藉由生起次第的修持,使气进入中脉并安住于中脉,经历种种隐没的过程,最后,将有俱生的智慧产生;此俱生的智慧,能使得我们远离对凡夫庸俗的五蕴(色、受、想、行、识)、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尘(色、声、香、味、触、法)的执着,进入执持佛慢与明相的境界,此为生起次第身远离的结束,与圆满次第身远离的开始。当我们远离对五蕴、六根、六尘的执着之后,接着藉由金刚念诵----嗡、阿、吽,促使中脉的脉轮松弛,气能运行于中脉之中,此时,所念诵的咒语与最细微的气息合而为一,远离凡夫对于语言庸俗的执着,到达「语远离」的境界。修习圆满次第达到语远离的境界之后,继续藉助内缘的金刚念诵与外缘的手印,使得心间的脉轮松弛,气于中脉中运行,进入心间之时,将有与生俱来相分的智慧产生,此种状态远离了一切杂乱、错乱的思想,处于光明之中,称为「喻义光明」,惟喻义光明并非究竟、真实的光明,而是以此比喻解释其内涵的光明,当喻义光明产生之时,即已达到「心远离」的境界。生命的最细风心是由风(气)、心二者所组成,以风为因,以心为伴随风的助缘,所现出的身体称为「幻化身」,此幻化身是不清净的;在我们尚未证得圆满的佛果之前,尚有烦恼的存在,此时,所现出的幻化身是世俗的幻化身,而非佛陀圆满的报身;由证得世俗幻化身继续修持圆满次第,经历种种收摄的过程,将证得「真实的光明」,此真实的光明产生之后,再不断地去除烦恼、业障与所知障,最后由此真实的光明,生起真正清净的幻化身,此真实光明与清净幻化身双运,即为「无学道」双运的果位,此为修持密法的生起次第与圆满次第,所证得的究竟果位。基于以上所述,有志于修学密法的行者,对于密法修持的内容、道次第的安立、各种可能产生的境界,必须有正确的认知。若是尚未了解透澈,即随意运用密法的内容修持,如此,容易堕入错误的见解之中,令人十分惋惜。

以上就密法的内容与道次第的安立,作简单扼要的讲解说明;以下,将就此次藏传佛教艺术展,所展出的佛像、唐卡、文物,所示现的表相与真正的意涵,作简单的介绍。佛陀为度化众生趋入佛法,得到解脱,终究证得圆满的佛果;祂以种种不同的方法,度脱有情----对于欲望淡薄的众生,佛陀示以小乘佛法教化之;对于能信解波罗密多乘,为利益众生而修学菩萨行者,佛陀示以大乘佛法教化之;对于需以某种形象趋入佛法、有情欲、欲望的众生,佛陀示以密法,令其趋入佛法的内涵,得到究竟的解脱;此为佛陀示现各种化身,导引各种不同根器的众生,趋入于佛法之中。小乘的行者,当贪、瞋、痴烦恼现前时,即刻加以对治、灭除;波罗密多乘的行者,遇烦恼现前时,则不立即加以对治,而是运用烦恼、转烦恼为菩提;密乘的行者,则更进一步运用烦恼,在空乐不二的境界中,以密法殊胜的力量,真正对治令我们不断轮回的烦恼、业障,证得解脱成佛的果位。能否值遇佛陀的关键?并不在于佛陀是否真正来到跟前,而是在于心续中,所累积的因缘、资粮、福报是否成熟?若是因缘成熟,佛陀将以种种不同化现,能与各种因缘、根器殊异之众生相应的身形,示现于有缘众生眼前,度脱有情,而不仅止于示现着袈裟相。佛陀为度化各种根器差别的众生,而示现种种不同的形象;例如,佛陀示现各种本尊的形象,左手拿着头盖骨,里面盛满鲜血,右手拿着弯刀;其象征的意涵为「空乐不二」,头颅为产生俱生大乐的来源,得自父亲的精子,亦是藏于头颅之中;鲜血象征空性的内涵,因此,本尊持盛满鲜血的头盖骨,不断地享用着鲜血,其真正的意涵是表示本尊的心续,时时处于空乐不二的状态之中,并提醒密乘的行者,应保持此种状态;右手所持之弯刀,象征欲将导致众生不断轮回的烦恼、业障,予以断除;并非如同一般人妄加推论----是将敌人杀死,并饮其鲜血的错误认知。本尊顶上常带有骷颅骨所成的宝冠,此宝冠具有清净洁白的本质,没有任何的血污、垢秽,染杂于其上;其所象征之意涵为----若能将凡夫有漏的五蕴(色、受、想、行、识)予以清净,便能转化为圆满的五方佛智(妙观察智、大圆镜智、成所做智、平等性智、法界体性智)。此次参展的佛像、唐卡,各种本尊所示现的形象与所持之法器,绝大部份是为了导引众生,能趋入出世间法,在心续中,生起各种道次第的证量;此外,亦有少部份的本尊所示现的形象,是为了满足众生世间法的需求;经由以上简单的介绍,希望各位对于藏传佛教的内涵,能有粗浅的认识;感谢各位利用难得的假日,拨空参与此次活动,谢谢各位! 问:在此次展览中,有部份的本尊将双足踩于众生身上,不知是否代表何种意义?答:本尊双足踩于众生身上,象征佛法的内涵,是调伏、远离断(认为一切均不存在)、常(认为一切均是恒常的执着)二种边见,臻于真如自性的内涵;另亦象征降伏贪与嗔;此外,本尊双足所踩之众生,为欲界中,具有极大权势的梵天与自在天,双足踩于其上,象征超越于其上,获得世俗的八大成就。

(来源于网络,如果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藏传佛教宁玛巴

藏传佛教宁玛巴网为您提供最新的藏传佛教宁玛巴信息,让您快速了解藏传佛教宁玛巴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藏传佛教宁玛巴。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