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阴——幽隐妄想,识阴——颠倒微细精想


行阴——幽隐妄想,识阴——颠倒微细妄想

视频播放地址:点击播放

楞严经修学法要28-4

行阴——幽隐妄想,识阴——颠倒微细妄想
[己四、明行阴相]
[行]就是一种迁流生灭之相。看经文:
【化理不住,运运密移,甲长发生,气销容皱,日夜相代,曾无觉悟。】

【阿难!此若非汝,云何体迁?如必是真,汝何无觉?】

【则汝诸行念念不停,名为幽隐第四妄想。】

前面的「想阴」──就是「取像分别」;「行阴」──就是念念的迁流生灭相。『化理不住』──所谓的「行阴」就是身心世界当中,那种生灭变化的根本,它的相貌是念念迁流变化的;比方说指甲每天在长,头发也不断的在生长,乃至于我们壮年之后,气血慢慢的消灭,面貌不断的在老化…而这每一天的变化、每一秒中的变化,我们自己觉察不出来,这就是『行阴』。
佛陀就称呼阿难说:『此若非汝,云何体迁?』这个「变化相」到底是不是我们色身的一部分呢?如果它不是,那它为什么会影响我们色身、会不断的变化呢?如果它就是我们的色身,那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出来呢?所以说:诸行念念的迁流变化,它是一种「妄想」!什么叫「妄想」?一种什么妄想?一种「幽隐的妄想」──很微细、很难觉察的妄想。
我们前文──「色、受、想」这三个是容易理解的,「行阴跟识阴」对我们凡夫来说,是一种抽象的概念而已。什么叫「行阴」呢?它形容一件事情──我们的生命是「动态的」。
你说:我现在很快乐,其实你讲的「快乐相」是指前一剎那。我们是活在一个动态的生命,动态的生命无法保持原状——说:我今天跟昨天一样…没有这回事!你要嘛比昨天进步,你要嘛比昨天退步,生命没有保持原状,因为生命是动态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生命受了「行阴」──迁流的影响。
[己五、明识阴相]
前面的「色、受、想、行」是一个生灭相,「识阴」相对于前面,它是一个寂静相,是前面四阴的一个依止处,我们叫「大仓库」。
又汝精明湛不摇处,名恒常者,于身不出见闻觉知,若实精真,不容习妄。】

【何因汝等曾于昔年睹一奇物,经历年岁,忆忘俱无,于后忽然覆睹前异,记忆宛然曾不遗失?则此精了湛不摇中,念念受熏,有何筹算?】

【阿难当知!此湛非真,如急流水,望如恬静,流急不见,非是无流,若非想元,宁受妄习?非汝六根互用开合,此之妄想无时得灭。】

【故汝现在见闻觉知中串习几,则湛了内罔象虚无,第五颠倒微细精想。】

第五「识阴」──指的是「第八识」──是我们精纯明了、湛然不动摇的第八识。第八识相对前面的色、受、想、行,它是寂静相。如果我们把这个寂静相,当作是一种常住不变的真如,那就有问题,它不是「真如」。
为什么它不是「真如」呢?佛陀说:它是生灭的、受熏的;因为第八识它表现在我们的身心世界,离不开「见闻嗅尝觉知」六根的作用;假设这六根是精纯、真实的,它就不应该容纳虚妄的习气才对,真不能容妄;事实上,六根的作用是生灭的──有增有减。怎么说呢?
佛陀讲出一个譬喻──假设第八识是「不生灭」的,那么它表现在六根,为什么我们过去,曾经在某一年,看到一个很奇怪、很特殊的东西,经过几年以后,我们忘了一乾二净,连那个忘记的念头也没有了,可以说忘得彻彻底底、干干净净。但是后来,覆睹前物,又再一次看到这奇特的物品,心中的记忆又再一次的现前,一点都不忘失。
可见这个精了湛然不动的第八识,它是念念受熏,它的确是有增、有减,有时候记忆力增加,有时候记忆力衰退,它所产生的这种熏习种子的功能,可以说无量无边,又如何来计算?所以「第八识」──你说它是生灭也不对,说它是不生灭也不对,它是「生灭跟不生灭的和合」,它的体是真如,但是它所表现的作用却是「受熏」的,受熏就是「变化」的。
佛陀结劝说:阿难当知『此湛非真』──「第八识」这个湛然的相状,它的作用不是真实的,就好像一个急速的水流,你远远望去好像是寂静,它只是流得很快、流得很微细…我们看不到而已,并不是说没有流动。所以假设它不是一个妄想的根源,它又怎么能够受熏呢?除非你能达到「六根互用」,这时候你的妄想才能够消灭,否则第八识的生灭相都是存在的。
则汝现前这六根的作用──『中串习几』。『中串习几』什么意思呢?第八识的作用,就是把过去的习气跟现在的习气,把它互相的贯穿──过去贯穿到现在,现在也会影响到过去。这个湛然明了的熏习,它是『罔象虚无』的假象,它是什么假象?是一种颠倒的、我法二执相应的、微细不可了知的一种精纯之想,所以第八识也是妄想。
「第八识」的主要功能有两个:一、它在因地上叫「持种」──它可以把你过去所打的妄想、所造的业力,全部保留下来,叫「持种」。二、它在果报上「异熟」──它把你最强的「业力」变现成「果报」,它是执持种子、变现果报。
我们现在受「菩萨戒」,有些人他缘境发心——缘十法界发断恶修善、度众生的增上心。有些人一发心,就发起来了,有些人很困难,你要让他发菩提心很困难,就是他过去生没有这种栽培;就像听经,有些人一听就懂,有些人听了以后,好像似懂非懂,栽培不够。
要知道:「现在的我」是由「过去」影响的;所以我们看一个学佛的人,他有一个特点──他经常很矛盾;现在的我要这样做,过去习气的我不同意,经常会发生这样;我想要这样做,另外又有一个声音出来反对,这是「真妄交攻」!你没有学佛,当然「现在的你」跟「过去的你」是统一的,那你就没办法改变!一旦是修行人,他「现在的我」跟「过去我」肯定会互相冲突的。
在《经律异相》讲到一个件事:有一个人,他白天的时候出去,看到一个天人长得很庄严又有光明;这天人看到一具尸体,他对尸体散花,然后绕着尸体赞叹、礼拜。这个人就问他说:「欸!你应该是一个天人,这么庄严!你为什么对这具腐烂的尸体这么好呢?」他说:「你不知道,我现在有这样的果报,都是它造成的,它是我的前身,它过去生积集很多的善业,把我创造出来。」这个人,走着走着…到了晚上的时候,看到一个小鬼,拿一个皮鞭在鞭打一个尸体。他说:「欸!鬼啊,你为什么要鞭打这具尸体呢?」他说:「哎呀,你不知道,我被他害惨了,我现在很痛苦都是它害我的。」这是他的前身。
「阿赖耶识」──它可以让生命变成一种相续。为什么生命会相续呢?因为有「阿赖耶识」。为什么你死掉之后,马上会出现生命?「阿赖耶识」把你的业力保存了。你看所有的前七识都没有保存业力的功能,它造完就走了;第六意识造完业,就走了,是第八识把它保存下来,使令这个生命相续下去。
我们修行人,大概就是两个选择──「第六意识」,跟「第八识」。「第六意识」就是──现在智慧的你,「第八识」是──过去的你;你要用「第六意识」的智慧来调伏「第八识」,所以我们一个人经常要修「止观」。
怎样修「止观」?跟过去的你沟通!深层沟通──你告诉你自己:「不要在三界流转下去了,三界有很多快乐,这个快乐都是有过失的,有烦恼故、有诸罪业故、有老病死故、非实安乐住,这个快乐果报是夹杂着痛苦的危机,夹杂了三恶道的危机。」你必须用智慧来跟过去的你,做一个深层沟通,产生一个生命的共识。「第六意识」的工作,就是跟「第八识」沟通,这叫「转识成智」!
[戊三、结成]
【阿难!是五受阴,五妄想成。】
这是作总结──前面五阴的果报,是由五种不同的妄想创造出来的。总而言之,你现在的「色、受、想、行、识」,都是妄想创造出来的。这里主要是讲「达妄本空,知真本有」,妄想本来是毕竟空的。
《楞严经》讲了很多思想,其实就是一个主题:『称性起修』──你要站在一个本来没有烦恼的角度,来断烦恼;你要站在一个本来没有生死的角度,来了生死。这两句话诸位听得懂吗?你这两句话懂了,你学习《楞严经》基本上及格了;如果你这两句话还听不懂,那这一堂课对你来说,只是结缘──结来世的因缘,也很好。我再重复一次:修行人不能站在「妄想」的角度,来思考事情;你要站在「真如」的角度,来思考事情,你的修行才会突破得快。
你的思考模式,会影响你进步的快慢哦!为什么古人说「日劫相倍」?人家修一日,超过我们修一劫,因为他的智慧深。你不能老是活在过去的颠倒想,说:「烦恼是真实的,我佛号也是真实的…我跟你拼了。」那就糟了,那你要修到什么时候呢?你要想想看,妄想是无量劫打来的妄想,你现在少少的佛号,你想跟它拼了,你这不是不量力吗?
但是你有「般若的智慧」就不同了,你告诉自己「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我站在一个本来没有烦恼的角度,来断烦恼;站在一个本来没有生死的角度,来了生死;从现在开始,你要从「真如」的角度来思考事情,从「胜义谛」的角度来思考事情,你进步就很快了。从「本来无一物」建立你的菩萨道,从「本来无一物」提起你的佛号,这就是本经『首楞严王三昧』的思想;先找到你的家,然后从你的家里重新出发!
前面就是在讲这个观念──色、受、想、行、识,五阴是本来没有的,是后来的妄想捏造出来的;既然它是妄想捏造出来的,它自然可以还灭,是这个意思。

---净界法师《楞严经修学法要》

回 向 偈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更多文章视频

识别并关注 娑婆客amtf

观看全集视频文字

识别并关注 一路西行amtf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学习完整经典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娑婆客amtf

娑婆客amtf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娑婆客amtf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娑婆客amtf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娑婆客amtf。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