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正确的思考模式是根本,以理观带动事修


建立正确的思考模式是根本,以理观带动事修

视频播放地址:点击播放

楞严经修学法要29-3

建立正确的思考模式是根本,以理观带动事修
[戊二、并销次第]
前面是它的一个「目标」,这里讲「过程」──它的消除是一个什么样的修学次第呢?
【此五阴元,重迭生起,生因识有,灭从色除。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我已示汝劫波巾结,何所不明,再此询问?】
这「五阴」的根元,它是重迭生起的,它是一个生起,再生一个;一个生起,再生一个;好像洋葱一样,它是一层一层的。那么它「生起」的次第呢?是『生因识有』──它由细而粗,先有识阴,(识阴是最微细的…第八识),然后才有行阴、想阴、受阴、色阴,生起是由细相到粗相。但是我们要消除这五阴的执取,刚好相反,灭从「色」除,是从最外层最粗的──从「色阴」消除乃至于→受→想→行→识,是这样一个次第;「生起」是由细到粗,「灭除」是由粗到细。
『理则顿悟,乘悟并销』,我们观一切法空,一空一切空;「理观」是放诸四海皆准的,既然观一切法…能够真实了解一个法是「本来无一物」,每一个法都是这个道理。
但是「事相」就不一样了,事相的消除,它是一个一个按次第,先灭除色阴──先远离外境的执取、再远离自己的感受、再远离自己的妄想,慢慢再对治行阴、识阴,它是有次第的。佛陀又说:在前面的经文,已经把「劫波罗巾」的六个结,这六结的道理,我们前面讲过了「动静根觉空灭」刚好配五阴,现在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再来询问。
这段经文的重点:佛陀讲一个观念──本经它有「理观」、有「事修」;「理观」它是一个总相,观一切法的总相,「事修」它是别相的对治。不过从本经来看,「理观」是特别重要!理观影响到你的种性,你一生修学的格局到什么程度?就看你心中经常用什么道理来思惟。〔天台宗〕很强调「种性」。
忏公师父常说:你这个人性格怎么样?你学佛以后到现在,你遇到所有的事情,你就考虑到你个人的因果…这样做对我自己未来有什么样的安乐、痛苦,你就扣着你自己的因果在思考,你今生大概就是成就「人天」的安乐果报,因为你的思考模式,影响到你整个种性了,你完全用人天的因果来思考,成就「人天种性」。一个葡萄的种子,它长不出苹果来的。你整天的思考都是无常、无我,对所有事情完全一概的厌离—「声闻种性」。你能够保持大乘的安住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你这个是成就「无上菩提的种性」!
所以你今天依止什么道理来思考事情,影响到你的根本种性,至于你做多、做少…那只是影响你成就的快慢。「理观」比较重要!因为你理观建立起来,种性成就了,那你的修行上路了,上了高速公路,你开得比较慢,开得比较快…到达目标是迟早的问题。
印光大师常说:一个人,真实发了菩提心,那是一个什么境界?「王子坠地,功超群臣」。你生长在王族之家,你要继承王位的!你今天用「人天」的思考,用「无常、无我」的思考,你顶多做到宰相,宰相也不能继承王位,因为你不是那个种性!
菩萨应该先建立「理观」,然后依止「理观」来带动你六波罗蜜的「事修」,这才是正确的!先成就你正确的思考模式,你才有资格来谈对治、谈修行;你的中心思想都没有建立起来,菩萨云何应住?都没有安住,你怎么修行呢?不可能修行的。
所以「理观」是第一要务──大开圆解,明白第一义谛,建立正确的思考模式是根本,然后从这个思考模式,去发动你的断恶、修善、度众生,这才是一个正确的修行方式──以「理观」带动「事修」。
[戊三、结劝传示]
佛陀对我们弟子的一个结劝,勉励我们把这样的一个大乘的中道实相的道理,传布到后世。
【汝应将此妄想根元,心得开通,传示将来末法之中诸修行者,令识虚妄,深厌自生,知有涅盘,不恋三界。】
佛陀讲完这部经时,他讲了一个结劝──有两个劝勉,第一个从「自受用」的角度,佛陀告诉我们说:我们应该好好的将五阴妄想的根元,用「空、假、中」三观来观察,它本来是「即空」,当烦恼生起的时候,贪欲的烦恼、瞋恚的烦恼在心中活动的时候,经常告诉你自己:你本来没有这个烦恼的,但是我还是面对这烦恼的假相──它是「因缘和合」虚妄有生。
从「空假中三观」:「空观」观察它本体是清净的,「假观」观察它是一个因缘的假相,依止这样而保持「中道」。从这个地方的『心得开通』,就能够开悟、通达中道的实相;菩萨经常用「空假中三观」,来建立自己中道实相的观念,成就自己的菩萨种性,(这地方是自受用)。
当然,菩萨有大悲心,应该将此中道的实相法门,传到末法诸修行者,使令能够「他受用」,让众生明白一些修行的观念,什么观念呢?『令识虚妄,深厌自生』──了解五阴的虚妄,而厌恶三界的心自然生起。『知有涅盘,不恋三界』──虽然我们知道五阴是虚妄的,但是在五阴当中,也有它的一个真实的功德。
我们讲过五阴相状是虚妄的、体性是真实的,所以离开五阴,你也找不到真实的功德,应当在五阴当中去磨炼,去找到你的菩提涅盘的功德,而不贪恋三界。佛陀的结劝──五阴不能够「执着」,但是五阴也不能够完全「断灭」。
这里把「中道思想」做一个总结──菩萨对于生命不能执着,但也不能完全逃避;因为「五阴」它是虚妄,但是它有「涅盘性」在里面,你能够不随它转,它就变「菩提性」。所以「五阴」到底是好?是坏?对你来说:你今生的生命,从父母生你到现在,你的感觉、你的妄想,对你来说到底是一个祸害?还是一个功德?答案是「不一定」,看你怎么操作。
你操作得当,你今生的生命会创造一个很大的功德给你。诸位你想想看:你「念佛」是用什么心来念佛?当然是用你的妄想心来念佛。你为什么发菩提心?你还得靠你这一念心——发菩提心。你要拜佛,你要靠你的色身,你说你不靠五阴怎么可以呢?
所以问题不在「五阴」,问题是你今天是用什么心态来面对它!你用「迷惑颠倒的心」,那五阴对你来说,全体变成障碍,你就被五阴绑得死死的;你用「觉悟的心」面对五阴,五阴变成你成就功德的一个资粮。
我们常说一句话:一个人执着你的生命,老是执着外境、执着你的感觉,你的生命完全被动。古人说:一念不生全体现,一念方动乌云遮。你能够不执着,五阴身心它变成──每一个法都是功德的资粮。所以说:它本身虽然是虚妄,但是虚妄当中,你要『知有涅盘』。
我们一再强调:大家要读圣贤书啊——就是学佛陀的思考模式;学何事?就是明理啊!《法华经》讲得很清楚:为什么读大乘经典?就是「开示悟入佛的知见」!佛陀遇到事情是怎么思考的?佛陀也是有应化身,佛陀也是有生老病死,也示现一个男众的色身、男众的感受、想法;但是佛陀这一期的应化身,成就一个广大的转法轮因缘,流传到后世,我们现在还承受释迦牟尼佛的恩惠。五阴没有错啊!就是你经常要保持一个「中道的思考」。

---净界法师《楞严经修学法要》

回 向 偈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更多文章视频

识别并关注 娑婆客amtf

观看全集视频文字

识别并关注 一路西行amtf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学习完整经典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娑婆客amtf

娑婆客amtf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娑婆客amtf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娑婆客amtf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娑婆客amtf。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