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行为上的无作


点击↖关注平台

回复“血脉论

获得已连载合集


“若拟修无作”,实际上不是若拟修,最后是一定要修的,但是前提条件是要证悟,证悟了以后才可以无作。没有证悟之前,仅仅无作是不对的。


修无作法,先须见性。“然后息缘虑”,“缘虑”就是因缘所产生的思虑、各种各样的这些念头。你先去证悟,然后再去平息这些念头,念头平息了,就达到无作这个境界了,必须要有一个这样的过程。还没有证悟的时候,是不是根本就不能去修无作呢?也不是。


我之前也讲过很多次,还没有证悟的时候,适当地可以修无作。这个时候这个无作叫什么呢?就叫作寂止。寂止也是证悟的一个基础修法,所以也不是完全不能修,可以修。但是这个时候你不要认为,无作是佛经讲的空性、光明,你要分清楚这两个。分清楚了以后,无作暂时作为一个台阶,然后通过这个台阶,我们更上一层楼,这样作为一个过渡性的修法去用。如果把这个无作理解为最后的境界,那就是大错特错,所以这个特别地重要。这是修行时候的无作。


我讲的这三个无作中的后两个无作,禅宗的书里面有。第一个见解上的无作,是我补充的,但其他的佛经里面有。这样的话,见解、修行、行为,这三个方面都有一个误区、都有一个错处,我们要小心。这样学的话,大家的理解就比较全面了。《坛经》和《血脉论》里面讲的主要是后两个无作。为什么是说主要呢?主要就是说很明显地、突出地、强调地讲了。如果从这个当中延伸的话,当然也可以延伸出第一个无作。


现在是第三个无作——行为上的无作,行为上的无作非常重要。昨天我也给大家讲过,我在国外拜访了一些禅宗的寺庙,跟禅宗的个别师父们有所交流。当然这是不能代表国外的全部,是极少数的、个别的人确实有这种问题——他们说他们不拜佛,连前世今生也不接受。那么他接受什么呢?就是接受什么都不想。刚才讲的无作,他认为是对的,除了这个以外,一切都是执著,所有执著都要放下。为什么要把拜佛这些执著又拉回来呢?不是要放下吗?这种理念真的非常危险,后面讲的就是这种无作。


这个无作是什么样呢?“若不见性,得成佛道,无有是处”,如果你不证悟的话,要成佛是没有道理的、不可能的。“有人拨无因果”,“拨无因果”,这四个字是佛教的专用术语。“拨无”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否定、断绝因果的存在。


为什么要否定呢?否定有两种情况,一个是无神论者认为善恶因果本来就不存在,他的这个观念跟空性没有任何的关系,他认为这个不存在,所以他会否定。

另外一个,就是把空性理解错了的人就会否定。那他为什么否定呢?我昨天讲过,胜义谛和世俗谛就像一把钥匙一样,非常重要,如果我们不懂得分开胜义谛和世俗谛的话,那就会乱套,最后就导致这样的结果。因为经常都在讲,佛不守戒、佛什么都不做了等等。


我们不是想学佛的人吗?那佛不做,我们肯定也不做,我们要向佛学习。这种理解的话,那我们现在真的就是无作了,什么都不做了。然后,这种错误的理解就会否定因果的存在,这就是拨无因果。他们就认为,因为一切都是空性,既然都是空性,怎么可能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呢?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这个因和果不也是空性吗?这些都是空性,那么就不存在善恶因果。


他的理解错了,准确的理解是什么呢?不是说因果不存在,而是说没有因果的本质,就是说没有真实的因果。当然也可以说,在佛的境界当中,或者是从我们心的本性去讲的话,不存在什么本质不本质,因果根本就不存在。但是,佛的境界和佛性上面没有因果,不代表现实生活当中没有因果,这完全是两回事。所以不管怎么讲,这两个是不能等同的。


拨无因果以后,他就会怎么做呢?“炽然作恶业”,就是随意地作恶业,杀盗淫妄什么都做。为什么呢?因为他觉得,佛不是说了没有因果吗?所以我没有必要去做这些持戒的事情,我就很随意,想干嘛就干嘛。他的这种随意行为,随意杀盗淫妄的依据是什么呢?他就用佛教的东西来证明他是对的。


 “妄言本空,作恶无过”,他就说,本来不就是空性吗?本来是空性,那受什么戒呢?念什么佛呢?行什么善呢?都是空性,作恶也是没有过失的。

如此之人,堕无间黑暗地狱”,这样造罪的话,肯定要堕恶趣。“永无出期”,出期肯定是有的,但是需要很长很长时间,所以可以说“永无出期”。“若是智人,不应作如是见解”,如果是有智慧的人,不该有这样的见解。

这里出现了“见解”两个字,从这个角度看,我们也可以认为达摩祖师的这个论里面,其实也有我刚才讲的这三个不作,因为这也说明是一个见解方面的不作。虽然,实际上是讲行为方面的落无记空,但是为什么会有这样子行为呢?就因为跟他的见解有关系。所以,见解的无记空、修行的无记空,还有行为的无记空,这里面三个都有了。


所以,这三个观点真的非常非常重要。我们修禅的人,也一定要重视。达摩祖师不是讲过吗?让我们不要虚度人生,一定要苦求。如果一无所有,为什么还要求呢?这只是说明在本质上没有,但我们还没有到达这个境界之前,是有的,所以我们这个时候要苦求。怎么去求呢?这个“苦求”虽然字不多,这当中却包含了四加行、五加行的很多内容。


苦求并不是苦苦地求善知识给我们讲。如果这样理解的话,我们苦苦地求,然后善知识全部给我们讲完了之后,我们就能够开悟了吗?不会开悟。那不会开悟怎么办,放弃吗?当然不是。那个时候还要求,但再去求善知识没有用了,法已经讲完了。讲过的话再重复,再反复地去听,对我们的认知可能会有帮助,但是对证悟没有什么用。所以,这个时候的苦求不是向善知识求,是自己修行,把基础做好,这就是苦求的意思。


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后台,

回复“慧灯之光”领取,全套《慧灯之光》电子书

回复“有声书”获得,全套《慧灯之光》有声书

平台导读


你是否正确的理解了“无作”?

修行切莫堕入无记空!

佛不是佛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