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生活中的觉醒者!
我们要想得到快乐,成为真正的菩萨,就必须每天花点时间坐下来观照自己,以及识别出那种激发并推动我们前进的能量。
我们是否被该能量推向痛苦和绝望之地?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就必须释放这种意念,寻找一种更为有益的能量来源。
我们的发心应是菩提心、爱心,即爱与服务的意愿。我们每个人的内在都有觉醒和慈悲的种子。佛教里的菩萨是觉醒的、有正念者,并发心帮助他人踏上觉醒、正念和快乐之路。
你的目的就是觉醒痛苦的真相和原因,以及快乐存在的可能性。理解和慈悲的道路就是通向快乐的道路。
如果你没有强烈的欲望帮助别人获得解脱,带来觉醒和喜悦,你就不能称作菩萨,除此外,没有其他道路可以遵循。
然而,若我们有正念,并对自己的意向保持觉知,我们就迅速而轻易地成为菩萨,成为一心保护众生的觉醒者。
如果内在拥有很多的慈悲、智慧和觉醒,哪怕你是商人、运动员、科学家、政治家、表演者、父母,仍能践行菩萨之道。菩萨践行快乐活在当下之道,以各种化身示现。
践行菩萨之道,不必穿上僧袍,不必开悟或拥有一定的收人,也不必有何种成就。无论是穿西装打领带还是一身牛仔,都能拥有菩萨的喜悦、快乐和自由。
如果拥有很多喜悦、快乐和自由,就能与其他众生分享喜悦、快乐和自由。菩萨的内心可能有恐惧、痛苦方面的阻碍。
所以会回归自我,以认识痛苦、恐惧等阻碍,拥抱它们,并将它们转化为慈悲、爱、理解和安稳。菩萨有能力回到自身,照看自己的身体和意识。
生命中的痛苦不可避免,然而,安乐却是有可能获得的,这是佛陀关于四圣谛的教导。四圣谛同样可以用于商人、僧人和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人。
第一圣谛是苦的存在,第二圣谛是苦的产生,第三圣谛是重获夫安乐的可能性, 第四圣谛是通达安乐的道路。
我们必须把第一圣谛和第三圣谛区分开来。第-圣诸的凭文是dukkha,意即痛苦,第三圣谛的梵文是sukha,意即快乐。这两个圣帝是完全不同的,我们常把欲望误以为是快乐。
我们无须害怕痛苦,而要勇敢面对,如果试图逃避痛苦,就没有机会将它加以转化。佛陀教导我们,应当从食物养分的角度来看待痛苦,造成你痛苦的是你消费的东西。
佛陀说:“消费带来的结果即不幸,如若深观不幸的本质,甄别不幸的养分源头,就已踏上解脱之道。”
所有想成为菩萨的人必须照此去做。我们必须回到自身,照顾好自己,认识内心的痛苦,以便拥抱和转化痛苦。
你必须为自己腾出时间,关注自身,然后才能去关注家庭、公司、学校和社区。无论是艺术家、教师、父母还是政治家,都有能力成为菩萨,立刻让许多人觉醒。
如果抱持这种菩萨大愿,就会拥有很多喜悦和能量,且不会受到名声和权力的吸引。从此,你充满活力,日夜积极帮助他人接触喜悦、安乐的种子。
同时帮助他人理解和转化分别、恐惧和渴望的种子。因了解到自己在世上的生活是美好有益的而感到喜悦。
这种喜悦是名声、政治权力和经济成就所无法比拟的。这时的你,就是示现当下的菩萨。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只要你真实的意向是在工作中成为菩萨。
即使你没有自称为佛,你其实已经是佛了,佛陀的好友给孤独就是一位生意场上的菩萨。从事任何职业的人都能抱持慈悲心,完全活在当下。
如果有社团的支持,当下的修习会带来转化、疗愈、喜悦和快乐。你和家人合成一体, 努力让更多的人觉醒和转化,这是一条美好的道路。
长 按 二 维 码 识 别 关 注
大德教言 | 佛学问答 | 正知正见
- བོད་བརྒྱུད་ནང་བསྟན་ཆོས་ལུགས་ཀྱིས་འཛམ་གླིང་བདེ་ལ་འགོད་པར་སྨོན། -
愿所有众生都能离苦得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