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空学探源(空与无我之定义)


击标题下「蓝色微信名」可快速关注

   第二项 法性空无我
   第一目 空与无我之定义
   单依上面所说的实相假名,是在各别缘生法上遣除实在性,显示其假名无实,没有理会到空的理性。单依上面所说的无为常住,偏于理性的直觉体验,忽略了事相的分别说明。都还不能圆见空义。现在这里想把二者的综合提出来谈谈。后代大乘的空,就是这种综合的。不过,综合,不必是二者各别发展后再事综合;根本佛法对于缘起理性与缘生事相,本就是综合的。只是后代学者的观点注重点不同,作为各种偏颇的发挥,才有了不同。
   空与无我,圣典中说得很多。学派中对它的不同解说,大概可分三派。一、萨婆多部的解说,如『婆沙』卷九云:
   「空行相义不决定,以一切法有义故空,约他性故;有义故不空,约自性故。非我行相,无不决定,以约自他俱无我故。由此尊者世友说言:我不定说诸法皆空,定说一切法皆无我。」
   这意思说:这个法上没有那个法,叫做空;空不是说此法的自性也没有。所以说,约他性故空,约自性故不空。这是有部对空的基本见解。由此,空与无我是不同的,空是不彻底,无我才是确实彻底。如说五蕴无我,五蕴上确实没有我。说五蕴空,则是说五蕴上他性的「我」没有,叫做空,不是五蕴自性是空。所以世友谓无我是决定说,空是不决定说。这显然的是法有我无的思想。向后推,他是后代中观家所批评的「他空见」的本源;向前推,它是继承『小空经』中鹿子母堂空无牛马的思想而来的。在真正的性空义上说,这是旁流,不过,是后代说空的一大派。空与无我的不同,『婆沙』卷九有多种异解,其中的一种解说云:
   「有说:观自性空是非我行相,观所行空是空行相。」
   这意思说:我空叫无我,我所法空叫空。也即是说:五蕴等我所法,实际上是不空的,只是在我见所执著(所行)的意义下说它是空。后代俱舍论主也是继承这个见解。如云:
  「违我所见故空,违我见故无我。」
   无我所,本有法空的意义,不过有部的解释,所无的只是我见所执著的一点,不是法的本身也没有。若依真谛所传的『随相论』看来,经部也是采用这思想的。这可说是西北印学者的共见。如云:
   「世亲所用经部自义:体所离故名空;一切诸法皆是假名,有名有义而无有体,无自人故无我。」
   后代大乘唯识学家所说我空法空的思想,就是本此而来的。
   二、东南印大众系的解释,如『增一阿含』「邪聚品」云:
   「无我者,即是空也。……我非彼有,彼非我有。」
   我非彼有,是无我,是我空;彼非我有,是无我所,也就是法空。在这里,无我与空的定义完全是合一的。依此,流出大乘中观家在同一意义上建立我法二空的思想。
   三、成实论师,学出入于南北两流,折衷其间。它论中常说我法二空,故「空」可以通于我空与法空,而无我只局限在无人我方面。不过,他在综合说明空无我的时侯,对二者的定义,却正与有部相反。如论卷十六说:
   「于五阴中不见众生(我),是名空行;见五阴亦无,是无我行。」
   成实论师反而把我空叫空,法空叫无我;是因为契经中常说到五蕴空就是五蕴无我的无我义,所以将我空叫「空」;同时也常说获得无我见就是证悟寂灭性,所以将法空叫做「无我」。后代的大乘空宗,空与无我二名是可以互相通用的,说空则我法皆空,说无我则人法俱无我;这在学派中就已有此倾向,而且它是根本圣典中本有的思想。
   现在把上面三说中有部的解说抛开不论,单说大众系的思想。
   第二目 传说中之法空论者



众因缘生法 我说即是空

亦为是假名 亦是中道义

未曾有一法 不从因缘生

是故一切法 无不是空者

法师微信:(长按添加微信好友)

  敬请关注龙洞寺官方微信公共平台“佛教圣地龙洞山”;同修互动请加入微信“龙洞禅寺”群;请法、布施、供养和禅修请联系延檄比丘(心有法师)电话: 18172280621 。

      广西来宾市龙洞禅寺【功德箱】,长按识别以下二维码,使用中银智慧村布施!

       日行一善,聚沙成塔,每日小施,成就大福德!十方来,共成十方事。万人施,万人用,同结万人缘。同发喜舍心,共修布施度,广种福田,发心随喜,累积福德资粮,成就三宝功德!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佛教圣地龙洞山

佛教圣地龙洞山网为您提供最新的佛教圣地龙洞山信息,让您快速了解佛教圣地龙洞山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佛教圣地龙洞山。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