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着冬日的暖阳,走进普济寺,领略普陀山第一大寺院的庄严与恢弘
普济寺,又称前寺,是普陀山三大寺之首,
几乎每一位上岛的游客都必到此参观,
无论晴雨,寺院里总是人潮拥挤。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走进普济寺,
一览普陀山第一大寺院的庄严恢弘。
普济寺位于普陀山白华顶南、灵鹫峰下,是上岛游客必经之地,也是普陀山香火最盛的寺院。普济寺前身是“不肯去观音院”,宋朝时寺院改建,命名为“宝陀观音寺”,并列宋代江南禅院“五山十刹”之一。此后数百年,在朝代更迭中跌宕浮沉,一直到清康熙年间,普济寺得以重建,并于康熙三十八年更名为“普济寺”,延续至今。从清朝到如今,普济寺屡有修建,所以走在寺院里,能明显得感受到古寺的“新”意。
整座普陀寺建筑规模宏伟,坐北朝南,建筑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石牌坊、南无观世音菩萨照壁、御碑亭、八角亭、瑶池桥、海印池和沿池香道作为前导景点,寺内共有各式殿堂及建筑30多座,沿着地势有序分布。
圆通宝殿是普陀寺的主殿,相当于其他普通寺庙的大雄宝殿,面阔七间,廊檐殿宇宽敞庄严,殿内建筑雕梁画栋,颇为精致,重檐歇山顶盖黄琉璃瓦,更显古寺风范。圆通宝殿正中供奉着高达 8.8 米的毗卢观音菩萨跏趺坐像,宝相慈悲。
还未进入普陀寺,首先看到的便是海印池,也称莲花池或放生池,建于明代。海印池约15亩,引山泉水入池,池上有三座古桥,主桥为多跨梁桥,北接御碑殿,南衔御碑亭,桥中有八角湖心亭一座,系清雍正年间所建。东面的永寿桥则是明万历年间的古桥。池中种满了荷花,夏季花开,清风吹过,送来阵阵清香。
沿着海印池旁边的绿荫步道漫走,会遇见几座禅林寺院,“佛国黄”的墙院掩映在四季常青的樟树下,独有一份“海天佛国”的清幽静谧。从寺院黄墙下走过,任四周繁华喧嚣,内心也是无比的平和。
浮世三千,红尘如此多娇,
站在普济寺香烟缭绕的宝殿内,
愿你心中丰盈,所求皆圆满。
图/豆芽部落摄影师@吴盛等
疫情期间
普陀山景区为保证游客游玩安全
目前采取限流措施
同时实行线上实名制预约购票
游客须至少提前1天(最多提前15天)
在景区官方平台“普陀山”微信公众号
进行票务预约
扫码购票
普陀山旅游必备神器:“一票通”
购票不排队、通关不等候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在线实名制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