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律在家备览-入寺法式》(十)往生极乐世界是不是出家?


本文恭摘弘一大师遗著《南山律在家备览》第四篇“别行篇”

第二章 入寺法式

太姥山平兴寺 法耀法师讲解


再接下来:“事似俗阙”。什么意思呢?好像是看起来:


你看他们打打闹闹的,你看还不如我们。还骂人,你看”……


 “我进来呀,比如说我们进来以后啊,在寺院里想锻炼锻炼身体、做做广播体操啊,你看山上空气很好,我们跑一跑、跳一跳、喊一喊,对吧?你看他们还骂我们,没修养!”这是俗阙吧?好像不如你们对吧?其实呢?“检意则殊”。他们的用心,你不知道。


 “检意则殊”,出家是正式修道人,你千万不可以以在家的标准,再去衡量他们的一些行为。不可以按你们那个标准去衡量他、这是大师特别叮咛我们的。为什么特别叮咛?因为我们往往很喜欢这样做,所以大师才特别叮咛我们。 


今以俗情检道”。你以俗情,俗情就是有漏的、有烦恼的。什么叫俗情?有烦恼的。就是邪知邪见了——你去“检道”,来检点这个修道人是做的对还是错


意诫非易”——其实是非常不容易的。有很多他是示现给你看,有很多。就是用这样的一种逆行,让你看起来,好像是很不如理的一些做法,来调伏你的慢心。调伏你。


再有一个,即使这个道人他示现的很如法,我们如果用烦恼的眼睛去看他,也会看得一无是处。大家想一想是不是这样子?再退一步,即使他做的非常不如法——事实上非常不如法——如果我们用烦恼的眼光去看,你照样觉得“哎呀,他很如法”……是不是这样的?这就是“今以俗情检道,意诚非易”的意思。


若以见僧之过,则不信心生”:这就是过患了。如果你以这个烦恼的眼,看到了出家的师父的过失,还在那里斤斤计较的话,你肯定就会不生信心。你别说我们这些小和尚,然后做一些不如法的,可能对你们的影响尤其对大居士而言,可能影响不大。


尤其一些大德善知识,因为接触多了,你看到他,“他也这样子啊”……你就是马上就没信心。不仅没信心,而且马上就会诽谤,信不信?如果你生了,便障道。“生便障道”。障什么道?障你的修行之道


修行之道是什么?你不是想出苦吗?你不是想离苦得乐吗?


如果你看到师父的过失,你生不起信心,甚至诽谤的话,你的离苦得乐之道,就被你自己堵死了。所以“终无出期”——终无出期。这是大师的慈悲,特别叮咛我们,而且尤其在家众。


 “且初入寺,背僧取异,云何得作出家因缘?”


你进入寺院不看别的,这眼睛光给师父做裁判:


“这个师父好,那个师父不好……哎呀,这个师父做的很如法。这个师父不行。这个师父应该供养,那个师父他连理都不用理他。这个太差劲了……”。


是不是这样的?如果你初入寺就是这样的话,就是“背僧取异”呀! “背僧取异”是什么意思?


背僧”就是你对他没信心,僧不是指个别的人,是指整个团体。只要是我们出家人,见到这个形象,你都应该对他起信心。


如果你看到他有不如法的行为,你应该怎么办呢?


应该说“哎呀,我这个业障真重。这么清净的出道人、修道人,如此清净的修道人,怎么在我这个烦恼眼里怎么看的是不如法呢?我的业障真重啊”。应该忏悔,应该呵斥自己,应该闭上眼睛,好好的忏悔。这是正确的用心。


取异”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求见僧过”——你看到师父的过失,不仅不这样如理作意,而且那样想了一大堆:“哎呀,我这个白供养他了,肯定没功德。你看他这么不如法,对吧?白供养了。我看有机会把供养得跟他要回来”……


现在有这样的,有这样的。觉得自己亏了,觉得上当受骗了“哎呀,这个师父骗了我这么多钱,然后你看,结果他一点都没修行”。很后悔——这就是直接的“背僧取异”。


你这样的话,“云何得作出家因缘”?


这里面告诉了我们入寺的一个重点,也就是居士修行的一个重点:在家信众,修行的一个重点、中心,就是什么呢?


你不管你修什么法,你不管你是按照哪个师承,什么师承的,这个传那个传,你的修行的中心要把握住:


你只要是在家众,你的修行的中心一定要围绕着“我是为了积聚以后出家的资粮”。


如果你修了半天,结果认为“这个出家也无所谓的了,我在家修的其实比出家还好”,肯定是走上了错路。


 这个地方大师(道宣律祖)为什么用问句来问“云何得作出家因缘”?就是点出了在家信众的修持的中心。 你在家修行的中心是什么?


你不管你修什么法,最后一定要使自己……不断的增强自己出家的信心,不断为自己积集出家的资粮,而且不断的发愿“我以后有机会因缘具足了,我会义无反顾的出家当和尚”。这是在家信众的修持中心。 为什么呢?为什么要这样呢?


有人说我要往生极乐世界不就完了!——往生极乐世界是不是出家?请问你,是不是出家?


如果你在这个娑婆世界,都觉得“出家我看不如在家”,如果你一直抱持着这种观念的话,你说我要往生极乐世界,是不可能的。为什么?


因为你皈依是有问题的。出家相是僧宝的代表。住持三宝里边,住持三宝的老大就是僧宝。


佛陀的清净教法得以延续的,就赖于僧宝,是这样的。如果你对这样的形象不希求,认为“这不行不行,在家还是很好”,那说明尽管你……不管你修什么,不管你念的如何如何,最后都是错的。或者说的好听一点,都在积聚你以后,建立起这样的一种出家的观念、资粮。 


所以这句话问出来就是这个意思:


“云何得作出家因缘”?


你跑到寺院里来尽挑师父的毛病,你以后怎么出家?你怎么能作出家因缘呢?是不是这样的?

【按】继续转载中······

勿贪世间文字诗词,而碍正法;

勿逐悭贪、嫉妒、我慢、鄙覆习气,而自毁伤。(蕅益大师)

恭摘弘一大师《晚晴集》

【按】弘一大师晚年自号“晚晴老人”,1941年夏掩关福林寺,录写佛经祖语警句102则,辑为此集,时年62岁。大师尤重晚节,此集可谓大师晚年心声的另一种宣畅,集子所录箴言从初发心到成就净业,循序渐进、道次分明,可做修行之导航,也可为处世之律范。


欢迎转载  自利利他

点击 :“阅读原文”可请弘一大师法宝!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南山律在家备览

南山律在家备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南山律在家备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南山律在家备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南山律在家备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