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大德都是从哪里得到证悟的?


修行应该先苦修,在逆境里历练自己的心态,从看不惯、看不顺眼中修忍辱、修禅定、修精进。吃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苦消尽了就没有苦了,苦尽甜来。福不能享尽,享完了就没有福了,要积福才会有福。所以苦修才有功德。
古代的高僧大德都是从苦修当中证悟的,没有一位祖师是在享受中开悟的,找遍整个《大藏经》也找不到这样一个先例。释伽牟尼佛当年示现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为什么要过那样简单、朴素、清苦的生活?为了还债!自己生生世世累积所修的功德,都回向给六道一切众生,回向给过去的一切冤亲债主。冤亲债主看到他这样苦行,受了感动,不但不再找麻烦,还非常敬佩他、帮助他、保护他,最终都成为他的善神护法。
佛陀的这种生活虽然苦些,但心地清净,没有一丝一毫的负担,无忧无虑、无牵无挂,这种生活最幸福、最圆满、最快乐、最高明、最自在,这才是真正的大福报、大富翁,世间的富翁怎能同他相比?世人贪名利、贪享受,付出的代价太大、得不偿失。他们失去的是什么?是清净、禅定和智慧。心不清净念一辈子经都不能开悟,只有心清净才容易开悟,十分清净开十分智慧。
所以要断烦恼、断欲念,少欲不是说我们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而是心里不能有太多的欲望。现代人生活条件好,欲望高,结果烦恼多、压力大。为什么呢?就是物欲太高。住平房的时候想住楼房;住楼房还想住别墅;住别墅还想要宝马。有欲望,就有失望;有盼望,就有绝望。所以心里不能有太多的欲望。
痛苦是自找的,没有人让你痛苦,快乐也是自己修的,你知足就快乐了。有多大的福报,就享受多大福报,心里不要有太多的欲望,这叫知足常乐。若是明白了这个道理,没有什么放不下的。我们现在就是放不下,已经得到的怕失去,尚未得到的怕得不到,心里总是这样患得患失。其实你真正放下了,你所得到的一定不会失去,你尚未得到的也一定会得到。
只有了知这个世界的苦,才没有留恋。物质生活苦一点,物欲的念头越淡薄,烦恼越少,才能有出离心,如果贪图物质生活享受,难断烦恼,出离心和菩提心生不起来,生活过的太舒适、太富裕,对这个世界有留恋,不能忍受清苦的生活,心定不下来,就会生贪、嗔、痴、慢造恶业,舍不得离开就不能够解脱、不能成就道业。
所以,面对生活中的困境,真修行人一切随缘,无论什么样的环境都要忍受,顺境、逆境都是自己的对境,都是自己的助缘,都有利于自己的修行。
日常日子中,要以苦为师,过清苦生活,不生恶念、不造恶业,不受外面花花世界的诱惑,不受假象干扰。这样天地鬼神才会肃然起敬,会得到一切勇士、空行的敬重,得到十方诸佛菩萨地赞叹,得到龙天护法地护持。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愿所有众生都能离苦得乐

=== 随喜分享朋友圈法布施功德无量 ===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藏传佛教Buddhism

藏传佛教Buddhism网为您提供最新的藏传佛教Buddhism信息,让您快速了解藏传佛教Buddhism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藏传佛教Buddhism。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