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分别供奉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四大名山虽然并称,但在佛教徒心目中的地位还是有区别的。
民间有“金五台、银普陀、铜峨眉、铁九华”之称。 五台山是四大名山中唯一在佛教经藏中有明确记载的名山,又被称为“华北屋脊”,纬度虽与北京大致相同,气候特征却和东北大兴安岭相仿。自古是消暑圣地,它是文殊菩萨道场,是我国释教四大名山之首,其“清凉”在释教言语中有了无烦恼之意,即“身心俱凉”。
“夫紫府名山,七佛师栖真之处;清凉圣境,万菩萨晦迹之方。亘于古今,备于图籍。芬馥之异华灵草,莹洁之幽石寒泉。瑞气吐于林中,祥云横于岭上。苍岩入夜,炯炯而灯烛常明;碧洞侵晨,殷殷而鼓钟恒响。老人萧散于溪谷,童子游戏于烟霞。灿灿之楼阁庄严,巍巍之殿堂崇丽。或则高僧远访,或则贵族亲临。观化仪结得道之缘,瞻相好发至诚之愿。修殊因于此日,证妙果于他生。”
“涵容万化,潜育百灵。岩花涧草,全彰本智之光;静谷幽林,深隐真人之宅。时乎珠林焕现,仙域洞开。灵霞生宿客之衣,圆光射游人之影。触目通玄,非人间矣。是以游观之士,四海云驰;栖寂之流,千岩星布。明王圣主,代为兴福之场;列宰名臣,屡有思真之咏。昏昏业识,望影尘消;汩汩烦心,观光慧朗。”
清康熙皇帝还曾说五台山:
“东有离岳火珠,西有丽农瑶室,南有洞光珠树,北有玉涧琼枝,中峰则有自明之金、环光之璧”五台山五峰耸峙,上矗霄汉,苍然深秀,气象万千。其中的东台,其顶如鳌背,亦名望海峰。如明释镇澄《清凉山志》云:“若夫蒸云寝壑,爽气澄秋,东望明霞,若陂若镜,即大海也,亦见沧瀛诸州,因以为名。”东台顶上可以观看到云海日出的壮丽景色。五台山有一种神奇的自然景象,称为“佛光”,或称“灵光”、“圆光”,这在东台望海峰出现较多,成为东台的又一奇观。《清凉山志》载:“若夫精心瞻仰,刻意冥求,圣境灵区,有时而现。或神灯触目,或佛光摄身,或金阁浮空,或竹林现影。”东台畔,有那罗延窟,其内风气凛然,盛夏有冰,吐纳云霞,或灯光时出。
《华严经》云:
南台顶若覆盂,亦名锦绣峰,仙花山。其山峰耸峭,烟光凝翠,细草杂花,千峦弥布,犹铺锦然,故以为名。夏秋之际,柔嫩晶莹的佛钵花,五颜六色的虞美人花,素白清雅、花香浓郁的苓苓香花,金色的蒲公英花,红艳艳的山丹花,黄灿灿的金莲花,浅蓝色的星星花,绛紫色的灯笼花,白色的茴香花,淡黄色的台参花……五彩缤纷的烂漫山花,使南台犹如盖上了一块巨大的花毯,成为人间少有的锦绣美景。南台药草遍地,有长松、菩萨草、黄芪、台参等共一百多种。清风吹拂,花香、药香阵阵,令人心旷神怡。南台有龙宫圣堆、圣僧岩、法华洞、七佛洞、千佛洞等名胜古迹。西台,顶平广,亦名挂月峰,月坠峰巅,俨若悬镜,因以为名。其上有泉,群山拱合,岩谷幽潜。夜静山空时,云带绕山,千峦朦胧,一峰矗立,月挂其上,皎若悬镜。西台挂月与东台日出相映生辉,成为五台山的两大胜景。西台有魏文人马迹,八功德水,二圣对谈石,文殊洗钵池,狮子踪,牛心石,龙窟,秘魔岩,龙洞,香山等胜迹。北台为五台诸峰中的最高峰,也是华北地区最高点,被称为华北屋脊。其顶平广,亦名叶斗峰,其下仰视,巅摩斗杓,故以为名。《清凉山志》载:“风云雷雨,出自半麓。有时下方骤雨,其上曝晴。四方云气,每归朝而宿泊焉,盖龙帝之宫也。时或猛风怒雷,令人悚怖。尝有大风,吹人坠涧,若槁叶耳。东望海气,北眺沙漠,令人悲凄。登临者俯仰大观,益觉此生微茫虚幻。”北台有黑龙池,说法台,隐峰塔,生陷狱,罗汉台,金刚窟,白水池,龙门,九女泉,憨山等古迹。其中的金刚窟,在楼观左崖畔,乃万圣秘宅。《祗桓图》云:
“三世诸佛,供养之器,俱藏于此。迦叶佛时,楞伽鬼王所造神乐及金纸银书,毗奈耶藏,银纸金书,修多罗藏,佛灭度后并收于此。昔佛陀波利,入此不出。”中台,亦名翠岩峰,其巅峦雄旷,翠霭浮空,故以为名。东台、南台、西台、北台以中台翠岩峰为核心,环绕而坐,顶天立地,气势磅礴,又各得其位,互相映衬,浑然一体。中台顶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石头,被称为龙翻石。相传这些石头是文殊菩萨从东海龙王那里取来歇龙石,龙王的儿子来五台山寻找时在中台顶乱翻乱挖以后形成的。由于年代久远,台顶四季多雨多雾多雪多霜,龙翻石露天的石面经常是湿润的,许多巨石表面生满苔藓,盛夏雨过天晴时,登上中台顶,满目碧翠欲滴。中台顶上有一座创建于隋代的演教寺,殿前有一座石砌舍利宝塔,相传唐代兰谷法师向梵僧请来若干粒舍利,建铁塔放置,后又建石塔将铁塔包衔。舍利塔附近还有一座宝光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