煨桑、磕长头、放生……那些神圣的宗教活动你知道多少?


藏区因其特殊性有着不少庄严而又神圣的的宗教活动,去到西藏旅游,一定要注意尊重当地人的宗教信仰。下面就来为大家解说一下我们在藏区常见的几种宗教活动。


01

煨桑


煨桑是藏民族最普遍的一种宗教祈愿礼俗,是宗教场所不可或缺的形式之一,燃起桑烟有清香舒适之感。



煨桑就是用松柏枝焚起的霭蔼烟雾,是藏族祭天地诸神的仪式。在藏族地区,几乎每家每户,以及各大寺院都备有桑炉或者煨桑台,每逢藏历新年,初一十五等吉祥和殊胜的日子,人们起的很早,第一件事就是煨桑祭神,素以第一个去煨桑的人为荣。



寺院则是天天煨桑,桑烟不断。信徒们赶往寺院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在已经燃起的煨桑堆上加松柏枝、桑面(糍粑)等物,还要献酒洒浆,跪拜叩首。

据说在煨桑的过程中产生的烟雾,不仅使凡人有舒适感,山神也会十分高兴。因而信徒们以此作为祈福的一种形式,希望神会降福于敬奉它的人们。



02

磕长头

磕头朝圣的人在其五体投地的时候,是为“身”敬;同时口中不断念咒,是为“语”敬;心中不断想念着佛,是为“意”敬。

三者得到了很好的统一。“磕长头”分为长途(历数月经年,风餐露宿,匍匐于沙石冰雪之上,坚定地向目的地进发)、短途(数小时、十天半月)、就地三种。



磕长头时两手合十,表示领会了佛的旨意和教诲,触额、触口、触胸,表示身、语、意与佛相融,合为一体。信徒们认 为在一生修行中,至少要磕十万次长头,叩头时赤脚,这样才算虔诚。



磕长头首先取立正姿势,一边念六字真言,一边双手合十,高举过头,然后行一步;双手继续合十,移至面前,再行一步;双手合十移至胸前,迈第三步时,双手自胸前移开,与地面平行前身,掌心朝下俯地,膝盖先着地,后全身俯地,额头轻叩地面。

再站起,重新开始。在此过程中,口与手并用,六字真言诵念之声连续不断。

磕长头不光能够除去色身的障碍,使身体快速恢复健康,最重要的是能够消除自身的业障。



03

放生

佛教认为:一切众生都具有生命,都有苦乐感受,在佛陀的大悲心中,对于有情没有亲疏之分,一切都是平等的,既不会偏袒人,也不会偏袒动物。凡是具有生命的,是不可以伤害的。



杀生的罪过很大,因为任何众生,对于自己的生命是十分爱惜的,不怕死的众生是很稀少的,谁也不愿意别人杀害自己,也不愿意指使他人杀害自己,自己也不杀害谁,也不指使别人去杀谁。

不做恶事,多做善事,普渡众生,积功积德是佛陀的教诲,是佛教放生功德之所在,藏族于公元七世纪制定的《十善法》中有一条是 “不杀生”,要求僧人做到舍弃杀生,保护所以生命的善业。



放生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将自己饲养拥有的家畜家禽,解除他们对死亡的恐惧;二是不属于自己拥有的生命,在即将被人或被动物杀害时,给予妥当放生,解除死亡恐惧;三是以清净意乐地劝阻他人舍弃杀生,并行放生。

04

经幡

在藏区,随处可见挂在山顶山口、江畔河边、道旁以及寺庙等各处被认为有灵气地方的五彩经幡。之所以被称作经幡,是因为这些幡上面都印有佛经,在信奉藏传佛教的人们看来,随风而舞的经幡飘动一下,就是诵经一次,在不停地向神传达人的愿望,祈求神的庇佑。



这样,经幡便成为连接神与人的纽带。风幡所在即意味着神灵所在,也意味着人们对神灵的祈求所在。风幡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

经幡有长有短,图案也各不相同。最长的经幡有3—5米长,60厘米宽,上面印有佛经和鸟兽图案,颜色或红或白,一般侧挂在广场、寺庙前的经幡杆上。 



05

隆达

隆达也称“风马旗”,“隆”在藏语中是风的意思,“达”是马的意思。是将佛经和骏马等“五雄”图案印制在五色方形纸块之上,在垭口与山顶乘风放飞隆达,纷纷扬扬的隆达雪片般飘入云端,表达着对山神、上天的敬意,也是向诸神祈求福运。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藏传佛教宁玛巴

藏传佛教宁玛巴网为您提供最新的藏传佛教宁玛巴信息,让您快速了解藏传佛教宁玛巴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藏传佛教宁玛巴。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