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句经典,总结岁岁年年






所谓经典,
是无论跨过多少岁月
都能概括、启迪我们的人生
看看以下经典偈颂
哪一句最戳中这些年
你的喜乐悲愁?
 
 

世间的诗人、歌星经常说“人生一场梦”,的确,我们现在所拥有的生活无有任何实质,正在享受的时候,虽然有对境、有自己,但过了一段时间,都会不复存在。不管曾经享受快乐也好,感受痛苦也罢,这些事情经历过就消逝了。即便每个人都有天真懵懂的童年、烂漫顽皮的少年、朝气蓬勃的青年、慢慢步入白发苍苍的老年,但回过头来看一生,无论当年有过怎样的兴盛快乐、衰败痛苦,一切就像昨天的梦,只能成为回忆。
 
麦彭仁波切经常在教言中说,人生犹如梦幻泡影,所以对今生的亲朋好友不要太执著了,一旦他们感受痛苦,或者自己感受痛苦,应该认识到这是一场梦,没什么可耽执的。
 
然而,很多人不懂这一点,遇到生活中的麻烦、工作上的不顺,心里就痛苦得不得了,把每件事当成真实,由于不了知“万法虚幻不实”的真理,给人生带来了种种痛苦。
 
顶果钦哲仁波切在尼泊尔的一个寺院中宣讲佛法时也说过:“我现在78岁了,在我的记忆中,许多人的沧桑经历可以一幕幕呈现:跟我同年的人纷纷离去,比我年轻的人很多也离开了,当年的老人则都早已离开人间;与此同时,世界上很多国家由于战争、瘟疫而发生了极大变化;高高在上的人垮下来了,低微卑劣的人爬上去了……现在一看,人生不过是一场梦而已。”
 
从这些将一生奉献给佛教的高僧大德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得出来,他们对待人生的观念是什么样,我们又是什么样?
 



 
 
遇到任何逆境,不要扰乱欢喜的心境,因为忧愁苦恼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会使人失坏许多善根。
 
谁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人生总有风风雨雨、挫折坎坷。遇到这些时,最关键的是什么?是千万不能扰乱自己的欢喜心。无论怎样不顺,心应该如如不动,永远不失去这份快乐。
 
佛陀在《月灯经》中云:“若遇安乐境,不应起贪欲。若遇痛苦境,亦不生厌烦。”也就是说,我们遇到怨敌、病痛、挫折时,不能过于厌烦;遇到财富、名声等悦意对境时,不能过于贪爱,这是做人的基本修为。
 
然而很多人不是这样,今天发财了,遇到各种各样的顺缘,就高兴得不得了,遇到一点痛苦时,又难过得无法控制,甚至想自杀,这正是缺少修行的表现。如果真的好好修行,对外境应当不会特别执著,就像对待梦境,梦中的繁荣昌盛、萧条败落,不可能让现实中的我们产生强烈的贪爱或痛苦,心总能坦然而住。
 
快乐和痛苦完全建立在心的执著上。现在东西方的许多人一直探索:快乐到底建立在物质上,还是心上?大多数有智慧的人都承认:快乐建立在心上,拥有快乐心态的人,在什么环境中都快乐。
 
以前我去拉萨,住在一个普通旅店里。白天,有一群乞丐在旅店门口讨钱,到了晚上,就坐在一起唱歌、跳舞,生活真的很快乐。而旅店老板,赚的钱不少,晚上跟我们聊天时,却谈起了很多顾虑、伤心、忧愁,心中的包袱非常重。这让我真实体会到,快乐并非建立在外境上,否则,乞丐一无所有,为什么个个晚上睡得香甜;而所谓的有钱人,不要说睡得香,连一个踏实的梦都没有。所以说,想要用物质满足自己、获得快乐,这并不现实。
 
当然,物质也不是跟快乐毫不相关,任何事情要不堕两边,佛陀在有关教言中也讲得很清楚。
 
 



在这个轮回里,不管是自己还是他人,造善业的力量可谓少之又少,痛苦之因的不善业却多之又多。如是因、如是果,所以痛苦在轮回中必定多,快乐在轮回中必定少。

古人说:“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若将人生分成十份,不称心如意的事情,多占八九份。然而,很多人并没有通达轮回的本性,遇到不顺、不快乐时,就怪自己命不好,不敢面对,这其实是没有必要的。《地藏经》中云:“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我们大多数人造的善业极少,起心动念都在制造苦因,痛苦怎会不多呢?
 
佛陀在《正念经》中云:“轮回如针尖,永无少安乐。”弥勒菩萨也说:“五趣之中无安乐,不净室中无妙香。”不管从哪位圣者的教言来看,整个轮回都异常痛苦,“三界无安,犹如火宅”,《妙法莲华经》也是这样讲。
 
而当我们遇到痛苦、病魔等时,一定要认识它的本性。
 
噶当派的高僧大德,经常把痛苦当作修行的顺缘,并且说:“如果自心特别苦恼,应立即观想三界轮回众生的痛苦,并用自己现行的痛苦去代受,以此将受苦变成功德。”因此遇到痛苦,我们不要一蹶不振,应以坚毅的勇气去面对,把一切痛苦转为道用。
 
有些人遇到一点点痛苦,就哀叹“我好可怜”,逃避面对这种生活。其实,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坚强,有了这种坚强,内心能获得自在,在什么环境中,都会有一定的前途。
 
 




不管做什么,只要长久串习,就会越来越容易,不能成办的绝对没有。同样的道理,从忍受小的损害开始逐渐修习,一旦大的危害临头,也能做到安忍。
 
世间事大多如此,串习久了就能适应,再做起来自然没有难度。比如读经文,刚开始结结巴巴,要花很长时间,但念熟以后,如同行云流水,一点困难都没有。做其他事也是这样,还没熟练之前,总会漏洞百出,但到了一定时候,完全可以驾轻就熟。
 
因此萨迦班智达说:“无论一切任何事,若人习惯无微难,如同学习工巧明,修学佛法亦不难。”有些人觉得佛法深奥,学起来相当困难,其实不管小乘、大乘、密乘,只要去行持,习惯后都不难;犹如在世间学技艺,不管你学机械、电脑,还是公司的运作、管理,刚开始可能觉得陌生,但假以时日,也能轻而易举、信手拈来。
 
读书时我们学过一篇文章叫《卖油翁》,里面的陈公射箭特别准,射中靶心十拿九稳,很多人赞叹不已。但卖油翁见到后,并不太在意,只是稍微点点头。陈公有点想不通,问他为何反应如此平淡。卖油翁于是取一油葫芦,上覆一铜钱,中有小孔,打油之时,油从小孔注入,而钱上未沾一滴,令人叫绝,卖油翁却淡然说:“这没什么稀奇的,只不过熟能生巧罢了。”
 
 




假如有人诋毁我,那得到再多赞美又有什么可高兴的?因为背后可能有千千万万的人毁谤我,对我的行为不满。同理,假如有人赞叹我,那遭到个别人的诋毁又有什么可忧愁的呢?
 
受到赞叹时心里乐滋滋的,受人诋毁时,心里像装了块石头,始终化解不了,连饭都吃不下,这是凡夫的一种通病。但真正观察起来,即使受到个别乃至无数人的赞叹,也没必要沾沾自喜,因为普天之下,肯定还有诋毁你的人,有什么可值得高兴?而且人在得意中,容易滋长傲慢,所作所为失去平衡的状态,对今生来世都不利。
 
相反,遭人诋毁、得到不公正的评价时,也用不着伤心欲绝,好像天塌了一样,觉得全世界在与你为敌,因为毕竟还有很多人赞叹你、帮助你、关心你。有些人听到一句片面之词、诋毁之言,就陷入颓废忧伤当中,对工作、生活失去信心,甚至失去生存的勇气,这是不合理的。

萨迦班智达说:“不因赞称而高兴,不因辱骂而忧伤,善持自之功德者,此乃正士之法相。”我们不要因他人的赞叹而欢喜得不得了,也不要因他人的辱骂而痛苦得不得了,对自己所具有的功德心知肚明,这就是智者的法相。
 
  




乃至所有众生的疾病没有康复之前,我愿成为治疗他们的医生、包治百病的妙药,以及照顾他们的护士。
 
学佛之后,看见医生、护士、药物,都应该想到这是诸佛菩萨的化现,同时在心里发愿:世上有那么多可怜众生,我也要竭尽全力地帮助他们。若能这样,功德是非常大的。
 
阿底峡尊者说,照顾久病的患者、孝养年老的父母、帮助远游的客人,这三者的功德等同于修持大悲空性。尊者精通显密一切教法,完全照见因果的这一规律。由此可知,照顾可怜的病人,确实有无量功德。
 
根据《瑜伽师地论》《成实论》及《俱舍论》中记载,人寿二十岁时,人类造不善业极为严重,非天不悦而降下瘟疫,怎样服药治疗都没有效果,只有依靠诸佛菩萨的发愿力、功德力和加持力,才能让人们得受利益。我想不仅是在未来,现在社会上的可怕疾病也处处可见,比如以前鼠疫爆发时,全世界前后死了亿多人,后来又有次大的霍乱流行,仅英国一次就有十四万人死亡……实际上这与未来的疾疫劫没什么差别,因为某些瘟疫是全球性的,倘若得不到有效控制,灭绝整个地球上的人类也不是没有可能。
 
所以,我们平时发愿时应该想到:让世间所有的可怜众生都获得快乐,愿他们身心的痛苦早日消除。在有能力、有条件的情况下,哪怕帮助一个病人也可以,如果身体比较好,就用身体力行帮助他们;如果物质有富余,就用物质财富帮助他们。
  
 





远离一切贪欲执著,随心所欲、自由自在地行持,与谁都没有牵连纠缠,这样的快乐即使王侯也难以享受,因此,知足少欲在世间十分需要。
 
《佛遗教经》云:“行少欲者,心则坦然,无有忧畏。……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知足少欲的人,心很坦然,远离担忧、痛苦、畏惧;知足少欲的人,即使睡在地上,没有盖的也没有垫的,他的心仍然快乐。
 
心得满足,就是最大的财富。龙猛菩萨在《亲友书》中言:“佛说一切财产中,知足乃为最殊胜,是故应当常知足,知足无财真富翁。”佛告诉我们,在世间一切财富中,知足少欲是最殊胜的,拥有这笔“财富”的人,纵然身无分文,也是真正的富翁;相反,假如怎样都不满足,即使拥有一亿美金,也是欲壑难填,非常痛苦。
 
不仅佛教赞叹“知足”,世间有些名人也将之奉为信条。比如苏东坡被贬官到南方(当时那里偏僻荒凉,不像现在这样经济发达),那些苦地方吃不到东坡肉了,他却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天天有荔枝吃,就不想走了,挺高兴。

不当官之后,逢年过节也没人送礼,但他觉得菊花开时乃重阳,凉天佳月即中秋”,菊花开的时候即是重阳,天上有明月就当中秋,天天是良辰佳节,没有家人团聚、高朋满座也照样开心。他是多大的福都能享,多大的罪都能受,而且不以其苦,所以林语堂先生管他叫“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
 
这种乐观主义就源于知足少欲。法王如意宝常说:“凡是我的传承弟子,应该过知足少欲的生活,这样内心会很快乐,有没有财产都可以。人生是无常的,什么事情都要经历,如果你最大的福报可以享受,最大的痛苦能够面对,这就是人生的一大快乐。”

 
 
 


—  摘自索达吉堪布  —
《入菩萨行论讲记》
 
    过一年,长一智    



 ☟☟☟

点击底部 “ 阅读原文 

下载《吉·禧》系列壁纸原图

送你满眼吉祥喜乐

提取码:2021






◆以上图片均为原创,版权归索达吉堪布公众号所有◆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吉·禧》壁纸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索达吉堪布

索达吉堪布网为您提供最新的索达吉堪布信息,让您快速了解索达吉堪布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索达吉堪布。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