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律在家备览-持犯篇》:何为邪见心?若出于此心造业,为什么犯的是轻戒,却结下重罪?还有什么样的心,破轻戒后反得重罪的?
什么是“邪见心?出于这样的心而造业,即使犯的是轻戒,所结的罪也很重。为什么呢?什么又是“不信心”?它包括几类?
[ 答 ]:
第二、“邪见心” 。对因果的认识是错误的,称为邪见心。就像有的人说,鸡鸭鱼肉是人间一道菜,本来就是给人吃的,以这样的心态吃,就是邪见心。或者像印度有些外道认为,妇女就像树上的水果,熟了就是要摘下来吃,所以他们在造邪淫的时候,没有惭愧心。还有外道,用众生作为祭祀的供品,认为这样上天会赐福,这都是邪见心。出于邪见心而造业,即使犯的是轻戒,结下的罪也很重。
第三、“不信心”。不信心包括两类,一类是“不信圣教”,一类是“不信果报”。“圣教”,是指佛陀所制定的戒律。“不信圣教”是认为某戒律不是佛制定的。
例如佛陀规定比丘尼见到比丘时,要行八敬法,但有人会说这不是佛陀制定的,这是后人轻视女众,才制定的戒,这就是“不信圣教”。或者认为,印度和中国的风俗民情不同,所以戒律不用照搬;或者认为佛陀制戒是三千多年前的事了,到现在已经不适用了等等。
例如佛陀制定“不非时食戒”的因缘,是有一次迦留陀夷尊者晚上去托钵乞食,一个怀孕的妇女出来开门,这时刚好天空划过一个闪电照在尊者的脸上,由于尊者长得特别黑,闪电一照,妇女以为是鬼,就因惊吓过度而流产了。佛陀因此就集合僧众说,从此以后,过了中午就不允许再去托钵。事实上,这条戒对修行本来就很重要,佛陀只是假借迦留陀夷这个姻缘制定此戒,而有的人认为现在下午吃饭又不会吓到别人,也不会障碍别人,所以不需要再持这条戒,或者有的人认为吃素不是佛陀制定的等等。
出处:《南山律在家备览》持犯篇
第一课:持犯总义
问答所在页数:11页下数8行至12页上数11行
弘一法师遗著
良因法师导读
[ 问 ]:
“不信圣教”了就是破轻戒得重罪,是什么道理? “疑惑心”我们佛教徒也会有,其跟“不信心”的差别在哪里?还有以什么心来破轻戒的话,得到的罪也是重的?
[ 答 ]:
事实上,律典中说,佛陀制定每一条戒,都是观察无量众生得度的因缘后制定的,绝对不会因为某个偶然、单一的事件就制戒,那些事件只是一个触发点而已,也可以说佛陀是借题发挥,趁这个机会来制定这条戒。所以这些戒律都不会是不合时宜的,要是觉得不合时宜,那就是“不信圣教”了,破轻戒,得重罪。
因此我们要把这些世智辩聪的心打扫干净,自己要是持守不了戒律,也不要以“时代不同了、环境不同了” 等等为借口,对佛陀的教法产生异议,否则以这样的“不信心”造业,一旦果报现前,就追悔莫及了。
“不信果报”,是指不相信佛陀在律藏中所说,破戒或犯戒的果报。例如佛陀说犯一个小罪,果报是要堕到地狱中几百万年。有人不信,想哪有那么严重,我不过是犯了一个小罪而已。如佛陀时代有位宝莲香比丘尼,破了淫戒,在别人诃责她时,她狡辩说邪淫的事情是两情相悦,又没有伤害到别人,有什么要紧的?她刚说完这句话,当下身体就发出猛火,地面现出一个大坑,直接堕到无间地狱中去了。原本她破戒的果报还不至于那么严重,就是因为邪见“不信果报”的这个心,当下得了重报,这个就是“不信心”。
第四、“疑惑心”。“疑惑心”跟“不信心”的差别在于,信是信一点,但也不全信。一般说来,“不信心”外道居多,但“疑惑心”我们佛教徒也会有。如果我们对佛陀的教法没有深入去思惟或实践的话,多少都会带有疑惑心,怀疑圣教——怀疑这可能不是佛说的吧!我要考察考察才好;或者疑惑果报——果报可能不会这么严重吧!这应该不会发生在我身上吧!有这种侥幸的心态,都称为“疑惑心”。以这些心来破轻戒的话,得到的罪也是重的。
出处:《南山律在家备览》持犯篇
第一课:持犯总义
问答所在页数:12页下数14行至13页上数7行
弘一法师遗著
良因法师导读
欢迎转载 自利利他
点击 :“阅读原文”可请弘一大师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