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扎活佛:为流浪猫选择安乐死,是否属于杀生?
从中可知,虽说你是为了让它安乐死,但仅仅是为了让它死得安乐,如果和成办解脱等一系列没关系的话,此思想还是不够纯净。单纯站在佛法的角度而言,我们发菩提心时,把菩提心分为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
因此,我们刚刚探讨的世间人的这种安乐死,仅仅是让亡者临时不遭受太多痛苦,并没有想到要把其神识安置于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智慧缘大觉之果位”是不存在的。虽然其发心看似完全是为了他,但是却不一定是最清净的,我是想这样的。
所以这位船主心想:若是这个强盗今天按照其心愿把五百罗汉杀了,并且把所有宝石抢走的话,他就会犯五无间罪,必下地狱,遭受极大痛苦。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五百罗汉对当时众生之利益也非常大。若是因此强盗之行为而葬送了这五百罗汉,其过失就更大了,因为从他们事业的角度,又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当然我们要知道,其前提条件是:他完全没有一点点私心,其功德就有这么大。说到安乐死,就要看看此安乐死是否如同释迦牟尼佛这个公案一般,具有这样清净的发心,完全不掺杂一点点私心。若是能做到不掺杂一点点私心、一切都是为了众生的话,当然我们佛教中也称之为功德。
为什么《普贤上师言教》将这两则公案都写入其中,其原因是什么呢?因为他们都没有掺杂一点点私心。因此,我们平常做任何事情,还是以此为准吧——是不是有点私心?如果当时你没私心,一切都是为了众生好,我想从本质上对你自己来说绝对没有一点过失,就看有没有私心了。
所以我们刚刚说过,从出世间修行的角度来说,就看有没有私心。若是有私心的话,那决定是过患;若是没有私心,一点点私心都没有的话,那无论你做什么事情,比如船主杀了强盗,婆罗门儿子还俗,这些本身都是过失啊!但是,最终却变成积累福报的最大之因,就是因为没有私心的缘故,所以我们今天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就看自己有没有私心。
我们这里有一个教证可做依据,华智仁波切说:“心善身语善。”一旦心为善,完全没有一点点私心的话,哪怕你的身和语做出什么恶行,也叫善;“心恶身语恶”,若是心里掺杂着私心和贪嗔痴烦恼,哪怕你表面上做出很多修法的形象也叫恶。此中的“心善身语善”,犹如我们刚刚讲过的那两个公案,释迦牟尼佛的一个化身船主和婆罗门的儿子噶玛拉修。
此儿媳妇又告诉他的父母亲为什么要供养修行者,可是他的父母亲也说要让他们面前的供养变成很肮脏的东西等等,最终这些人都起了一个很大的嗔恨心。实际上,他们共同的财产已经供养给了这些修行者,但是由于当时他们内心所起的是恶念的缘故,这些人去世后最终都投生到饿鬼道,一个非常痛苦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