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律在家备览-持犯篇》:有关不善心的诠释,你可知否?我们为何会以不善心来造罪?快看看这里面究竟蕴藏了几种心态?
[ 问 ]:
什么是“单复等分”的烦恼心?它由哪三种心引起的呢?所谓“单”、“复”、“等分”在造罪的时候,心态上有何差别?无论“单”、“复”或“等分”,总之内心是跟三毒相应的,才"鼓发七支故。"这七支又分别指什么?
[ 答 ]:
《资持》云:“次不善心者,谓贪瞋痴三毒所起单复等分,鼓发七支故。”
不善心,是指以贪瞋痴三毒所引起的“单复等分”的烦恼心。所谓“单”,就是在造罪的时候,单纯只是出于贪心、瞋心或痴心;“复”,就是在造罪的时候,内心夹杂着贪瞋、贪痴或瞋痴的烦恼,同时夹杂着两种烦恼,叫“复”;“等分”是指在造罪的时候,贪、瞋、痴烦恼都有。
举例来说:比如因为爱吃鸡而杀鸡,这是由贪而杀生;若因为恨一个人,而把对方杀死了,这是由瞋而杀生;若认为“鸡鸭鱼肉,人间一道菜”,本来就是拿来吃的,或者认为用牛羊祭祀,甚至拿人来祭祀,能够得到鬼神的护佑,可以得大福报,这就是由痴而杀生。再比如说有人因为想吃而杀鸡,但杀的时候鸡拼命反抗,于是他很生气地把鸡杀了。他杀鸡是因为贪爱美味,这是贪;杀的时候很生气,这是瞋。或者有人爱吃鸡,而且认为鸡鸭本来就是给人吃的,吃它们没什么过失,这样杀的话,就是贪、痴相应,这叫“复”。如果造业时,前面三种心都有,那就是“等分”。
无论“单”、“复”或“等分”,总之内心是跟三毒相应的,才“鼓发七支故。”七支,指身业的杀、盗、淫;口业的妄言、绮语、两舌、恶口。因为内心意业贪、瞋、痴的烦恼,所引发的身口七支的恶业,叫“以不善心造业”,这是基本定义。
出处:《南山律在家备览》持犯篇
第一课:持犯总义
问答所在页数:20页下数2行至21页上数16行
弘一法师遗著
良因法师导读
[ 问 ]:
我们为什么会以不善心、烦恼心来造罪?本段通叙中说明了犯戒人的几种心态?最严重的是?
[ 答 ]:
《事钞》云:“ 识知戒相,或复闇学。轻慢教网,毁訾佛语。”
“通叙”是说明为什么会以不善心、烦恼心来造罪。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个,“识知戒相,或复闇学。” 有的人对戒的相状差别知道得很清楚,但是明知故犯,这叫“识知戒相”;而不懂得戒律,只是糊里糊涂地持戒,所以犯了戒也不知道,这叫“闇学”。这是分别是否懂得戒律的情形。
第二个,“轻慢教网,毁訾佛语。”说的是犯戒时的心态。教是指戒律,不管懂不懂戒,有的人用很轻慢的态度,对如同网络般深广的戒法。正如有人认为“持戒是小乘,只是事相上的修行,我只修心,不从事相上下手。”把心跟事割裂开来,就像一个人想把水跟波分开,只要水不要波一样,这是因为无知,而引发轻慢的心。
毁訾佛语就更严重了。“毁訾”就是毁谤。例如有人说戒律不合时宜、戒律恐怕不是佛讲的,或者说持戒就是着相等等,这都是“毁訾佛语”,他不知道连法身大士都持戒,而且持戒更清净。因为有这样的心态,所以会以贪、瞋、痴的烦恼造作种种罪业。这段通叙,是说明犯戒人的心态。
出处:《南山律在家备览》持犯篇
第一课:持犯总义
问答所在页数:21页下数2行至22页上数12行
弘一法师遗著
良因法师导读
欢迎转载 自利利他
点击 :“阅读原文”可请弘一大师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