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上师和假活佛的区别!


亲近善知识相当重要,那一个人在依止上师之前,首先一定要先观察。若上师具足功德便可依止,若不具足功德则不宜依止。这是特别关键的。

初学者在未接触佛法之前,内心对佛法的理解就像一张白纸,而纸上会写什么字,完全取决于上师善知识的引导。因为初学者不懂如何区分正法与非法,上师怎么讲,他就怎么样去信受。


解决生活问题  VS 解决生老病死

现在很多人并不懂得如何观察上师,他们往往将具足神通、相貌庄严、财富多、名气大等作为衡量上师的标准。或者上师为自己解决了一些世间的问题,比如加持自己工作顺一点,让自己发财,或者给自己摸摸头,给一个苹果,打一个电话,让自己内心得到一些温暖,以此就认为对方是跟自己最有缘的上师,是真正的金刚上师、大恩根本上师。而其他给你传授很多佛法,为你指明解脱之路的上师,却不认为他是你的根本上师。这样的人还是很多的。

其实这些世间法和出世间法并没有直接的对等关系。一个普通人也可以让你感受到类似的温暖。金刚上师不是要解决你家庭、事业、感情上的难题,而是要能教你通过修行来解决生老病死的问题,要做你解脱道的引路人,有这样能力的人才能做你的金刚上师。

颜值高的活佛 VS 有证量的成就者


法王如意宝在《窍诀宝藏海》中说:“愚人交朋结友,首先是观察别人的财产、地位或是相貌。比如现在世间愚笨的人,娶一个媳妇也要门当户对,先看她本人的容貌,计算她家的财富。

如今认定活佛也同样,若其父母有一定地位,人也长得比较庄严,很多人就会认定他为活佛。好像大多数的活佛就属于这种情况,他们都长相端严、财产富足,真正难看的活佛很少。”

但在古代,活佛的长相并不一定端庄妙好。比如以前的布顿大师,是夏鲁派的创始人,也是《佛教史大宝藏论》的作者,他创建的夏鲁派属于萨迦派的一个支系。当他生下来时,嘴巴鼻子都很大,异常难看。当时他的母亲特别痛苦,心想:“我只有一个孩子,而这个孩子又长得如此丑陋,谁也不愿意见他。”但这个小孩在很小的时候就能说话了,他说:“布顿巴(藏文音译,意为这个孩子谁都可见),我并不计较这些!”他长大以后成为了历史上一位著名的高僧大德。

还有许多活佛,比如在格鲁派的历史中,其貌不扬的高僧大德也为数不少。所以以相貌美丑好坏来决定是否结交朋友,这是愚人的观察方法。而那些有智慧的人,他会首先详细观察一个人的性格品行,然后才开始结交,这样是比较可靠的,这才是智者交友的方法。

 智者观察上师 VS 愚者观察上师

《前行笔记之耕耘心田》中说:“现在很多人只是听说什么地方有灌顶就马上赶过去参加,也不问灌什么顶,也不问灌顶的是哪位上师,或者知道是谁,但仅限于久仰大名,再多一点就不知。这一方面说明大家很愿意学习密法,因为不经过灌顶就没有学密法的资格;另一方面也说明大家对灌顶存在误解。他们不知道,灌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于受戒,接受灌顶就是受密乘戒。受戒之后一旦违犯,后果将是相当严重的。”所以希望大家一定要谨慎。

智者在做出抉择之前,首先对任何人、事、语言都会做仔细的观察比较,或依循教言而决定,决不会轻易相信一个人,也不会轻易承诺很多事。而愚者则截然不同,对一位陌生人也会一见如故,或者随便承诺很多事,但承诺后一样都不兑现,现代这样的人是很多的。

《君规教言论》云:“初见何人皆信赖,听闻何语皆当真,无论何事皆参与,此等即是愚者相。”意思是,初次见到任何人都非常信赖,听到任何语言都信以为真,无论什么事都要参与,这些就是愚者相。《格言宝藏论》中也说:“智者愚者之差别,事后观察即愚者。”智者和愚者的差别是什么呢?事情发生以后再去观察,受到众人的侮辱时才醒悟过来,这是愚者而非智者的所为。

尤其现在正处于末法时代,邪师众多,上师的真伪难辨。某些假装的或不够格的活佛、上师,正借着灌顶、传法之名大肆摄受徒众,而很多地方的一些佛教徒又缺乏佛法的正知正见。

有些弟子在依止上师时,不经过任何观察,一听说有灌顶,就像饿狗扑食一样,赶紧就吞了下去。或者看到别人去参加灌顶,自己也马上跟着去,结果没过几天又开始议论上师的过失,开始诽谤、舍弃上师,这样会有很大过失。有些人学习佛法好多年了也是这样,说明佛法没有真正融入相续。


4  真上师 VS 假活佛的灌顶

《前行笔记之耕耘心田》中说:“现在很多人只是听说什么地方有灌顶就马上赶过去参加,也不问灌什么顶,也不问灌顶的是哪位上师,或者知道是谁,但仅限于久仰大名,再多一点就不知。这一方面说明大家很愿意学习密法,因为不经过灌顶就没有学密法的资格;另一方面也说明大家对灌顶存在误解。他们不知道,灌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于受戒,接受灌顶就是受密乘戒。受戒之后一旦违犯,后果将是相当严重的。”所以希望大家一定要谨慎。

如果未经过观察就草率地结成师徒关系,则上师会因为对非法器泄露密法而失毁誓言,弟子也由于不能守护所承诺的所有誓言而破誓言。

莲花生大士说:“不察上师如饮毒,不察弟子如跳崖。”如果弟子未经观察便轻率地依止一位能说会道、乔装伪善的邪师,这就像吃毒药一般危险,等毒药下肚,毒性发作了,你再后悔也已经晚了。

无垢光尊者在《大圆满心性休息》中说:“有者最初未观察,鲁莽草率成师徒,喜新赞德后诽谤,有者阳奉阴违依,间接污辱师眷属,彼等将堕无间狱。”意思是,有些弟子最初没有观察上师,上师也不曾观察弟子相续,而草率结成师徒关系,虽然刚刚接触时弟子对上师毕恭毕敬,很有信心地承侍供养,但以小小因缘便恼羞成怒,从而对上师出言讥讽、恶语中伤,独处时也想着上师的过失,并且污辱上师的一切眷属。有些弟子虽然当面虚伪地赞叹、恭敬上师,实际上却毫无信心、恭敬心,并且暗中狡诈欺骗上师。此等弟子因诽谤上师的缘故罪过无量。

的确,在当今时代这样的事特别多。弟子开始的时候毕恭毕敬,上师说什么就去做什么。后来遇到一些因缘,可能上师有事没有通知他,或者没有给他一点什么东西,没有给他打一个电话……他就发怒了,“以后再也不见这个上师了,他特别偏心!”连一点最基本的清净观都没有,时常想着上师的种种过失,侮辱上师和上师的眷属。这样的人特别可怜,已经造了无量无边的罪业,将来果报成熟是特别可怕的。

法王如意宝在《窍诀宝藏海》中说:“对于上师,首先要观察,决定为自己的上师后就如理如法地依止他,最后要修学上师的密意。现在末法时代的人不重视上师的功德,而是以名声地位高下来决定是否依止,后来又诽谤自己的上师,如此致使自他都堕入金刚地狱,所以首先应该观察上师。”

《寂静之道》中说:“学显宗、学密宗,观察上师都非常重要。尤其是求密法,一定要先了解上师的功德。具备真实功德的上师是我们修行路上的可靠依怙。”

所以,我们应该谨慎观察上师,或亲自观察,或由善知识介绍,或从其他弟子处观察,待无误确认该上师具足法相之后才能前往依止。而在依止后就不能再做观察,应当恒时不离上师为真佛之想,如理如法依止上师。

《前行笔记之耕耘心田》中说:“观察上师是否合格,只能是发生在灌顶、传授密续或传窍诀之前,一旦已经成为自己的根本上师,就不能再去做那样的评判,而只能把上师的一切言行看作殊胜、善妙的示现和引导。这是密法很独特的地方,背后有极深刻的道理。

“正因为对弟子来说,与根本上师的关系是没有退路的,处理不好,便会涉及密乘戒的问题,而不是换一位上师重新开始那么简单,所以历代祖师大德才一再强调要事先检视上师。”

很多人依止上师后看到种种过失就想:“算了,我再去依止其他的上师。”如果诽谤了自己原来的上师,即使再依止十个、百个、千个其他上师也不可能获得成就。


上师观察弟子  VS  弟子观察上师

以藏传佛教的观点而言,一个人在一位上师前接受灌顶,按照传统来说,应先接触、观察上师二到三年左右,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再去求灌顶也不迟。

华智仁波切也说,最好能花三五年的时间来观察一个有可能成为你根本上师的人。《金刚鬘讲续》云:“十二年间需观察,若不了知久观察。”即依止上师善知识之前要观察十二年,如果还不了知,那需要更长久的时间来观察。这是很有必要的。

像元朝皇帝忽必烈,在依止八思巴尊者为上师时,就很有智慧。他详详细细观察六年后,对上师说:“我观察您六年了,现在确信您是一位具德上师,请收我为徒吧!”八思巴尊者回答:“你观察了我六年,我也要观察你六年。”

可见,若要了解一位善知识,并不是一天两天就够了,必须要经过长期观察。然而,现在很多人不要说十二年,连十二天乃至三天五天的观察都不一定有。今天本来想去办一点事的,在路上突然接到一个电话,说某某上师来灌顶了,自己马上就急转弯,匆匆忙忙地去依止。其实,上师是我们生生世世的皈依处、依靠处,若没有经过慎重观察,不幸遇到了邪知识、恶知识,那自己一生的善资都将葬送在他手中,使已经获得的暇满人身白白虚度。

而若能在依止上师前,对上师进行长期周密细致的观察,我们就会对所观察的上师建立起稳固的信心与正知正见,这样就能如理如法地依止真正的善知识。即使他的所言所行自己当时不太理解,不好接受,也不会对上师生邪见,始终相信上师是正确的。所以观察上师是非常有必要的,希望大家一定要重视。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愿所有众生都能离苦得乐

=== 随喜分享朋友圈法布施功德无量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藏传佛教Buddhism

藏传佛教Buddhism网为您提供最新的藏传佛教Buddhism信息,让您快速了解藏传佛教Buddhism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藏传佛教Buddhism。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