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大师圆寂日:当之无愧的 “中华民族的脊梁”!
农历二月初五,
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
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创始人
——玄奘大师圆寂日。
真实的
玄奘大师
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玄奘”的名字有些陌生,人们熟悉的是《西游记》中的唐僧。
─
追思大德遗范─
《西游记》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经典的力量是勿庸置疑的。自明代吴承恩创作《西游记》以来,一个阴柔懦弱、性别不明的唐僧形象已经深深地铭刻在中国人的心里。
在人们津津乐道于孙悟空的时候,唐僧的原型,玄奘大师却被扭曲、被误读。几个世纪的时间里,真实的玄奘大师越走越远,逐渐离开了中国人的视线,只剩下一个轮廓模糊的背影。
但历史上,真实的玄奘大师却被称之为“民族的脊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世界文化名人录》里,只有两位中国人,一是孔子,另一位就是玄奘大师。
著名学者周国平也曾评论,“忘记玄奘大师是可耻的”。
值此法师圆寂纪念日,恭录法师生平一二,追思大德风骨,缅怀先辈遗范。
远绍如来,近光遗法
立志
玄奘法师(公元600-664),隋唐时人,杰出的翻译家,法相宗的创始人。
─
志向高远
─
法师自幼聪慧敦厚,温文尔雅,仪表非凡,跟从仲兄诵习儒道经典,勤学不懈。大业八年(612年),洛阳选拔二十七人出家为僧。
主考大理寺卿郑善果见玄奘年纪虽小,却对答出众,问他出家目的何在。法师答道:“意欲远绍如来,近光遗法。”主考赞许他器宇非凡,志向高远,破格以沙弥身份录入僧籍。
印度玄奘大师纪念馆供奉的玄奘大师像
大师11岁时即能背诵佛经,14岁发愿“远绍如来,近光遗法”,15岁学《涅槃经》、《摄大乘论》。20岁在成都空慧寺受具足戒,并学习戒律。后又北上受习《成实论》和《俱舍论》。
在长安,听当时佛门大德法常、僧辩二位法师讲《摄大乘论》,质疑问难,纵横论辩,众时贤深为其智慧与才学所折服,赞叹他为“释门千里之驹”,法师也因此誉满京城。
因为当时对一些重要的理论有较大的分歧,法师发愿西行求法,直探原典。贞观元年(627年)大师结侣陈表,请允西行求法,但未获唐太宗批准。
遍访名师,弘扬大乘
求法
即便有“冒越宪章,私往天竺”之患,然而求法决心不改。
─
历经生死磨难
─
几番周折,终踏上求法征途。
从长安出发,一路往西,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经过西域、翻越葱岭、横穿中亚的大草原,才能抵达印度。
玄奘大师西行路线
在荒无人烟的沙漠,四天五夜滴水未进;
在风声鹤唳的峡谷,遭遇强盗;
在幽暗阴森的城堡,被卷入一场谋杀……
只身一人,长途跋涉五万余里,历经生死磨难,凭着坚定的毅力和无上的信念,终抵达印度那烂陀寺。
印度那烂陀寺遗址
那烂陀寺是当时佛教的最高学府,戒贤论师是寺里地位最崇高的导师。玄奘法师从戒贤论师学习唯识学,被列在十位上首弟子之内。
在此间的六年中,法师刻苦学习佛教经论,钻研诸部法义。此后,法师游历五天竺圣迹,遍访名师。
戒日王在当时是各国的盟主。他信仰大乘佛法,是那烂陀寺的护法。
玄奘大师曲女城宣讲大乘佛法
在拜读了玄奘大师《制恶见论》后,极为推崇,便在首都曲女城举行无遮辩论大会,大小乘僧及婆罗门等共七千余人到场参加。戒日王礼请玄奘大师作为大会论主,弘扬大乘法义。
法师在会上讲述了《制恶见论》的要旨,提出“真唯识量”的论点,并悬之于会场外。
一连十八天,法师一人高居论坛,阔论雄谈,没有一个人能辩倒他,也没有人能改动《制恶见论》里的一个字。
印度玄奘大师纪念馆
会后,十八位国王和诸多僧人、学者在玄奘法师座下皈依了大乘佛法,法师成为印度宗教哲学的最高权威,获得了“大乘天”、“解脱天”的美誉。
在异国的土地上,他被奉为“先知”。在佛陀的故乡,他成为智慧的化身。因为他的缘故,大唐的声誉远播万里。就连他脚上的麻鞋,也被信众供为圣物。
愿守戒缁门,阐扬遗法
归来
然而,他再次放弃了一切荣耀,再次踏上返回故土的旅途。
─
开设译场
─
公元643年,法师载誉启程回国。回到长安,举国上下空巷迎接之时,法师却一人独坐静室。在历尽艰辛的十九年后,他冷静审思,毅然决定投入到译经的事业中去。
唐太宗撰写《大唐三藏圣教序》
唐太宗曾两度劝其弃道辅政,法师均以“愿守戒缁门,阐扬遗法”为由推辞。太宗只好遵从法师志愿,辅助他的译经事业,建立了长安译经院,下诏翻译法师取回的经典。
玄奘大师译经图
玄奘法师在长安弘福寺、大慈恩寺、玉华宫等寺院都开设了译场,专心译经,分秒必争,白天没有完成的工作,必定要在晚上继续完成。
每天译经结束,还要诵经拜佛,直至三更才睡,然后五更起床,继续翻译。
▍孜孜不倦,把全部的心血和智慧奉献给了译经事业。
二十年中,共译出佛教经论74部,1335卷,每卷万字左右,合计1335万字,占去整个唐代译经总数的一半以上,相当于中国历史上另外三大翻译家译经总数的一倍多,而且在质量上大大超越前人,成为翻译史上的杰出典范。
楞严学堂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楞严学堂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楞严学堂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楞严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