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终南山,遇到的神仙!


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的《空谷幽兰》,这个曾在台湾出家当过两年沙弥的大胡子美国人,用他的眼睛和脚步将我带入另一个世界。

我去了终南山,也拜访了一些住山的修行者。包括两位比尔.波特在书中采访过的人,其中一位已有八十多岁,他们都对这个特别的老外印象深刻。

我无意记述终南之行,因为短短一周的寻访是肤浅而表面的,而且他们中的大多数并不希望为人所知。

 

我曾在途中偶遇一位气质超然的比丘尼,独自住山八年。

当我想为她照张相片时,她微笑地看着我:“呵,照相,我们又何时不在相中呢?”让我无言以对。

一位来自东北的比丘尼的茅蓬。我去的时候,她正在屋里制作土炕,这是度过终南山漫长冬季的必要保障。我们就站在这个门口谈了许久。

这位比丘尼住山不过一年,她的茅蓬是以前的住山者留下的。

她觉得有这样的屋顶遮蔽风雨已经足够。

有些住山者,仅以石洞蔽身。

这也是一处闭关洞。

看见这道形同虚设的柴扉时,我想起城市中随处可见的层层铁门。有个从国外回来的孩子看见那么多铁门时,惊呼为妖怪的家。

因为童话书中的妖怪,都住在带铁门的房子里。

什么时候,我们才不必有那么多防备呢?

住山者的炉灶和土炕。

 

这里住在一个喇嘛,我前去拜访时,他正在为时三个月的止语期中。

从外部观察,这间依洞窟而建的茅蓬充满画意。

这是它的正面。屋内除了一盘窄窄的土炕外,一无所有。

我去的前一年有对母子来此打佛七,在零下二十多度的冬天,干枯的松毛就是他们的被褥。

万绿丛中的那一点红,也是一处闭关者的茅蓬。这间茅蓬,已经是用砖砌的了。长期的住山者们,大多住上了类似的瓦房。

住山修行的尼众们更为艰难,她们还需要相对坚固的墙和门来保障安全。

这是我在终南山见到的最美的茅蓬。

事实上,在比尔.波特的书中,也是这样记述了他的所见。

这里所住的尼师,七十年代在此落发出家,一住至今。她的师父慧远,在这里住了三十多年,直至圆寂。

她告诉我,师父在的时候,这里只有两间小茅屋,四周种满鲜花,宛如净土。瓦房是近年才逐步盖起来的,垒墙的土坯,是她去远处的西山坳一筐筐背来的。门帘中,是这处茅蓬的大殿,异常整洁。

这里只住着两位尼众,但每天都准时敲钟上殿,日日如此。

灵塔中的慧远法师,住山三十余年,异常精进,日诵《法华》七部,是终南山著名的“法华行者”。

她的弟子说,诵一部都需要不少时间。师父不仅能背,且熟到极至。此外,她还严持戒律、念佛不辍。

十多年前,她预知时至,临终前谆谆嘱咐弟子修行之道,说至夜半,安详坐化。弟子们一无准备,临时去各处寻找火化所需木材。在准备后事的几天中,慧远法师始终端坐着,栩栩如生。

火化后,弟子们找到了很多舍利,但因慧远法师临终已吩咐:烧出来不管是有什么没什么,不许拍照,放在一起便是。现装于此塔。

慧远法师的灵塔旁,是同门慧因法师的灵塔。

当年,她们一同离开东北。慧因法师主张去云居山亲近虚云老和尚,慧远法师则意在终南山。商量了数月,意见相持不下。

某日,慧远法师梦见一童子引领她们来到终南,并现种种祥瑞之相。两人遂结庐终南后山,终身未曾离开。

当我准备离开慧远法师生前的修行地时,在灶屋墙上发现了这把磨去了一多半的锅铲。

她们告诉我,这是慧远法师从东北带到终南山的。这把伴随她几十年住山生涯的锅铲,是法师留下的不多的几件遗物之一。

一位尼师来到终南山落发时,种下了这些苹果树。如今,已是硕果累累。

告别时,这位寡言的尼师从树上为我摘下三个苹果:这是戒、定、慧。

途中,我把其中的两个供养了另一位住山的修行者,自己吃掉了剩下那个。

独自坐在山路上,清甜的苹果和清洌的山风,使我流泪。

山中盛产的五味子,住山人的水果和药材。当然,还可以卖给进山收购药材的人。

住山的人,都得自己养活自己。

我问一位住山十多年的比丘:平时都有粮食吃吗?

他说:有。

我又问他:能吃饱吗?

他说:不一定。

我再问:吃不饱的时候怎么办呢?

他哈哈大笑:吃不饱,正好少吃一点。

<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智悲禅修

智悲禅修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智悲禅修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智悲禅修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智悲禅修。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