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即是空”,里面的“色”指的是什么?
“色”≠“美色”。我们经常能听到“色即是空”,里面的“色”只是单指美色吗?还是我们在生活中常听到的好色呢?得益于影视剧的发达,佛教的许多名词与形象广为人知,但其中也有许多误解,一起了解佛教中的“色”到底是什么吧?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句话虽然广为流传,但不少人依旧有所误解,这里的“色”是指什么?女色?男色?其实在佛教中,“色”是指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
佛教中的“色”,从狭义而言是我们眼睛见到的事物,比如物质的长短方圆、青黄赤白、男女老少、山河大地等等。
从广义而言,“色”是一切物质的总称,比如眼睛看到的事物,通过鼻子闻到的香臭、耳朵听到的音乐,舌头尝到的酸甜苦辣,以及身体触碰、感知到的冷暖、燥湿。甚至那些我们凭借肉眼、嗅觉、耳朵无法观察到,而需要借助科学仪器才能知晓的事物也都属于佛教中“色”的范畴。
因此,佛教中的“色”是变化着的,又是空的,就像《心经》所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佛教认为,人心之外是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这个世界包括人的肉体和自然界。这个世界中有形的,可以看到和感知到的,就被称为“色”。
佛教的色空观,就是叫人不要有自我的执着,看到万物都是因缘和合,不要执着,这就是在有“色”世界里确立“看空不空”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