枉习交加。发于诬谤
知是空华 · 即无轮转
欢迎关注祖道影
大佛顶首楞严经妙心疏 (卷第八) 守培法师著
镇江玉山沙门守培疏
皈依弟子云常忍校刊
九枉因。四。初行枉事。二成枉业。三受枉果。四警远离。今初。
九者枉习交加。发于诬谤。
谄曲不直。无故加害曰枉。此枉事。而枉与他人者。其发始于诬言毁谤。即无故加害与人。令人受冤枉也。非诬谤不足以冤枉与人。故曰发于诬谤。
二成枉业。
如是故有合山合石。碾硙耕磨。如谗贼人。逼枉良善。
因中有以恶事加于人。令人无处回避者。故有合山合石等业。碾硙耕磨。皆是弱被强陵。欲分皂白。破心裂胆。反覆申明。故如谗贼之恶人。威逼冤枉于良善之人也。
三受枉果。
二习相排。故有押捺捶按。蹙漉衡度诸事。
枉身与枉业会遇。互相排挤。押捺捶按。即合山合石等加罪于人之果也。蹙。谓逼迫。要承认其罪也。漉。谓捞漉。要得其所失也。衡。谓衡其轻重。度谓度其多寡。如是诸事。皆由往昔枉逼与人。非满自愿而不已。故感此果也。
四警远离。
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怨谤。同名谗虎。菩萨见枉。如遭霹雳。
以恶言加害于人。令人无处逃避曰谗。如来见怨家。互相毁谤。其猛厉而又毒恶。故名谗虎。霹雳。即雷也。菩萨见有无故冤枉与人者。犹如当头霹雳。令人胆颤心惊。无处回避。总言枉之与人。其害之甚。不可不远离也。功疑当偿。罪疑当恕。常忆此二句。可以不造枉因矣。
十讼因。四。初行讼事。二成讼业。三受讼果。四警远离。今初。
十者。讼习交諠。发于藏覆。
诉罪于官厅曰讼。互相辩非曰諠。言凡事诉讼于官。必各执一是。以致互相諠哗。而不能已。其讼之始。必因于藏覆。藏覆者。或自己隐没他人之财物。或他人令自己冤屈不能发露。由兹而起诉讼故。
二成讼业。
如是故有鉴见照烛。如于日中。不能藏影。
以有諠露覆藏之事故。而成鉴见照烛之业。交讼之时。各露其过。丝毫不容隐藏。犹如人在日中。不能藏影。业境现前。亦如是也。
三受讼果。
二习相陈。故有恶友。业镜。火珠。披露宿业。对验诸事。
习业与习心两相陈列。宿业昭彰。有如恶友言其罪。业镜照其罪。火珠明其罪。各此宿业昭彰。比验分明。不能隐覆。皆由前世揭露人过所感之报也。
四警远离。
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覆藏。同名阴贼。菩萨观覆。如戴高山。履于巨海。
如来以形式目世间覆藏。及发露人之覆藏者。同名阴谋贼害之人也。如戴高山。履巨海。言其上下皆是自取没身也。世人以为能藏其过者为侥幸。无自露其过者。乃至他人发露犹不肯承认。岂知过非露而不能消。隐藏其过。即保存其过。以待将来受重报。世人岂知之乎。
二明六报。三。初总标。二征别。三别示。今初。
云何六报。阿难。一切众生。六识造业。所招恶报。从六根出。
报。即果也。言上十因。每一因皆受六报。如人作恶。必须六识齐心。若单独一识。则恶作不成。如讼因。虽以舌识为主。必须眼见耳闻。意思身行。鼻嗅相助而能成讼事。故曰。六识造业。以业由六识造故。所以报亦从六根出。不从一根出也。然六根虽齐受报。而有主犯从犯之别。如淫因。以身识为主犯。余五识为从犯。若见因。以眼识为主犯。余五识为从犯等。六根互相交报故。又名六交报。
二征别。
云何恶报从六根出。
此从总标中发生问题。以起下文六报。
大佛顶首楞严经妙心疏 (卷第八) 守培法师著
镇江玉山沙门守培疏
皈依弟子云常忍校刊
九枉因。四。初行枉事。二成枉业。三受枉果。四警远离。今初。
九者枉习交加。发于诬谤。
谄曲不直。无故加害曰枉。此枉事。而枉与他人者。其发始于诬言毁谤。即无故加害与人。令人受冤枉也。非诬谤不足以冤枉与人。故曰发于诬谤。
二成枉业。
如是故有合山合石。碾硙耕磨。如谗贼人。逼枉良善。
因中有以恶事加于人。令人无处回避者。故有合山合石等业。碾硙耕磨。皆是弱被强陵。欲分皂白。破心裂胆。反覆申明。故如谗贼之恶人。威逼冤枉于良善之人也。
三受枉果。
二习相排。故有押捺捶按。蹙漉衡度诸事。
枉身与枉业会遇。互相排挤。押捺捶按。即合山合石等加罪于人之果也。蹙。谓逼迫。要承认其罪也。漉。谓捞漉。要得其所失也。衡。谓衡其轻重。度谓度其多寡。如是诸事。皆由往昔枉逼与人。非满自愿而不已。故感此果也。
四警远离。
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怨谤。同名谗虎。菩萨见枉。如遭霹雳。
以恶言加害于人。令人无处逃避曰谗。如来见怨家。互相毁谤。其猛厉而又毒恶。故名谗虎。霹雳。即雷也。菩萨见有无故冤枉与人者。犹如当头霹雳。令人胆颤心惊。无处回避。总言枉之与人。其害之甚。不可不远离也。功疑当偿。罪疑当恕。常忆此二句。可以不造枉因矣。
十讼因。四。初行讼事。二成讼业。三受讼果。四警远离。今初。
十者。讼习交諠。发于藏覆。
诉罪于官厅曰讼。互相辩非曰諠。言凡事诉讼于官。必各执一是。以致互相諠哗。而不能已。其讼之始。必因于藏覆。藏覆者。或自己隐没他人之财物。或他人令自己冤屈不能发露。由兹而起诉讼故。
二成讼业。
如是故有鉴见照烛。如于日中。不能藏影。
以有諠露覆藏之事故。而成鉴见照烛之业。交讼之时。各露其过。丝毫不容隐藏。犹如人在日中。不能藏影。业境现前。亦如是也。
三受讼果。
二习相陈。故有恶友。业镜。火珠。披露宿业。对验诸事。
习业与习心两相陈列。宿业昭彰。有如恶友言其罪。业镜照其罪。火珠明其罪。各此宿业昭彰。比验分明。不能隐覆。皆由前世揭露人过所感之报也。
四警远离。
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覆藏。同名阴贼。菩萨观覆。如戴高山。履于巨海。
如来以形式目世间覆藏。及发露人之覆藏者。同名阴谋贼害之人也。如戴高山。履巨海。言其上下皆是自取没身也。世人以为能藏其过者为侥幸。无自露其过者。乃至他人发露犹不肯承认。岂知过非露而不能消。隐藏其过。即保存其过。以待将来受重报。世人岂知之乎。
二明六报。三。初总标。二征别。三别示。今初。
云何六报。阿难。一切众生。六识造业。所招恶报。从六根出。
报。即果也。言上十因。每一因皆受六报。如人作恶。必须六识齐心。若单独一识。则恶作不成。如讼因。虽以舌识为主。必须眼见耳闻。意思身行。鼻嗅相助而能成讼事。故曰。六识造业。以业由六识造故。所以报亦从六根出。不从一根出也。然六根虽齐受报。而有主犯从犯之别。如淫因。以身识为主犯。余五识为从犯。若见因。以眼识为主犯。余五识为从犯等。六根互相交报故。又名六交报。
二征别。
云何恶报从六根出。
此从总标中发生问题。以起下文六报。
大佛顶首楞严经妙心疏 (卷第八) 守培法师著
镇江玉山沙门守培疏
皈依弟子云常忍校刊
九枉因。四。初行枉事。二成枉业。三受枉果。四警远离。今初。
九者枉习交加。发于诬谤。
谄曲不直。无故加害曰枉。此枉事。而枉与他人者。其发始于诬言毁谤。即无故加害与人。令人受冤枉也。非诬谤不足以冤枉与人。故曰发于诬谤。
二成枉业。
如是故有合山合石。碾硙耕磨。如谗贼人。逼枉良善。
因中有以恶事加于人。令人无处回避者。故有合山合石等业。碾硙耕磨。皆是弱被强陵。欲分皂白。破心裂胆。反覆申明。故如谗贼之恶人。威逼冤枉于良善之人也。
三受枉果。
二习相排。故有押捺捶按。蹙漉衡度诸事。
枉身与枉业会遇。互相排挤。押捺捶按。即合山合石等加罪于人之果也。蹙。谓逼迫。要承认其罪也。漉。谓捞漉。要得其所失也。衡。谓衡其轻重。度谓度其多寡。如是诸事。皆由往昔枉逼与人。非满自愿而不已。故感此果也。
四警远离。
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怨谤。同名谗虎。菩萨见枉。如遭霹雳。
以恶言加害于人。令人无处逃避曰谗。如来见怨家。互相毁谤。其猛厉而又毒恶。故名谗虎。霹雳。即雷也。菩萨见有无故冤枉与人者。犹如当头霹雳。令人胆颤心惊。无处回避。总言枉之与人。其害之甚。不可不远离也。功疑当偿。罪疑当恕。常忆此二句。可以不造枉因矣。
十讼因。四。初行讼事。二成讼业。三受讼果。四警远离。今初。
十者。讼习交諠。发于藏覆。
诉罪于官厅曰讼。互相辩非曰諠。言凡事诉讼于官。必各执一是。以致互相諠哗。而不能已。其讼之始。必因于藏覆。藏覆者。或自己隐没他人之财物。或他人令自己冤屈不能发露。由兹而起诉讼故。
二成讼业。
如是故有鉴见照烛。如于日中。不能藏影。
以有諠露覆藏之事故。而成鉴见照烛之业。交讼之时。各露其过。丝毫不容隐藏。犹如人在日中。不能藏影。业境现前。亦如是也。
三受讼果。
二习相陈。故有恶友。业镜。火珠。披露宿业。对验诸事。
习业与习心两相陈列。宿业昭彰。有如恶友言其罪。业镜照其罪。火珠明其罪。各此宿业昭彰。比验分明。不能隐覆。皆由前世揭露人过所感之报也。
四警远离。
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覆藏。同名阴贼。菩萨观覆。如戴高山。履于巨海。
如来以形式目世间覆藏。及发露人之覆藏者。同名阴谋贼害之人也。如戴高山。履巨海。言其上下皆是自取没身也。世人以为能藏其过者为侥幸。无自露其过者。乃至他人发露犹不肯承认。岂知过非露而不能消。隐藏其过。即保存其过。以待将来受重报。世人岂知之乎。
二明六报。三。初总标。二征别。三别示。今初。
云何六报。阿难。一切众生。六识造业。所招恶报。从六根出。
报。即果也。言上十因。每一因皆受六报。如人作恶。必须六识齐心。若单独一识。则恶作不成。如讼因。虽以舌识为主。必须眼见耳闻。意思身行。鼻嗅相助而能成讼事。故曰。六识造业。以业由六识造故。所以报亦从六根出。不从一根出也。然六根虽齐受报。而有主犯从犯之别。如淫因。以身识为主犯。余五识为从犯。若见因。以眼识为主犯。余五识为从犯等。六根互相交报故。又名六交报。
二征别。
云何恶报从六根出。
此从总标中发生问题。以起下文六报。
大佛顶首楞严经妙心疏 (卷第八) 守培法师著
镇江玉山沙门守培疏
皈依弟子云常忍校刊
九枉因。四。初行枉事。二成枉业。三受枉果。四警远离。今初。
九者枉习交加。发于诬谤。
谄曲不直。无故加害曰枉。此枉事。而枉与他人者。其发始于诬言毁谤。即无故加害与人。令人受冤枉也。非诬谤不足以冤枉与人。故曰发于诬谤。
二成枉业。
如是故有合山合石。碾硙耕磨。如谗贼人。逼枉良善。
因中有以恶事加于人。令人无处回避者。故有合山合石等业。碾硙耕磨。皆是弱被强陵。欲分皂白。破心裂胆。反覆申明。故如谗贼之恶人。威逼冤枉于良善之人也。
三受枉果。
二习相排。故有押捺捶按。蹙漉衡度诸事。
枉身与枉业会遇。互相排挤。押捺捶按。即合山合石等加罪于人之果也。蹙。谓逼迫。要承认其罪也。漉。谓捞漉。要得其所失也。衡。谓衡其轻重。度谓度其多寡。如是诸事。皆由往昔枉逼与人。非满自愿而不已。故感此果也。
四警远离。
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怨谤。同名谗虎。菩萨见枉。如遭霹雳。
以恶言加害于人。令人无处逃避曰谗。如来见怨家。互相毁谤。其猛厉而又毒恶。故名谗虎。霹雳。即雷也。菩萨见有无故冤枉与人者。犹如当头霹雳。令人胆颤心惊。无处回避。总言枉之与人。其害之甚。不可不远离也。功疑当偿。罪疑当恕。常忆此二句。可以不造枉因矣。
十讼因。四。初行讼事。二成讼业。三受讼果。四警远离。今初。
十者。讼习交諠。发于藏覆。
诉罪于官厅曰讼。互相辩非曰諠。言凡事诉讼于官。必各执一是。以致互相諠哗。而不能已。其讼之始。必因于藏覆。藏覆者。或自己隐没他人之财物。或他人令自己冤屈不能发露。由兹而起诉讼故。
二成讼业。
如是故有鉴见照烛。如于日中。不能藏影。
以有諠露覆藏之事故。而成鉴见照烛之业。交讼之时。各露其过。丝毫不容隐藏。犹如人在日中。不能藏影。业境现前。亦如是也。
三受讼果。
二习相陈。故有恶友。业镜。火珠。披露宿业。对验诸事。
习业与习心两相陈列。宿业昭彰。有如恶友言其罪。业镜照其罪。火珠明其罪。各此宿业昭彰。比验分明。不能隐覆。皆由前世揭露人过所感之报也。
四警远离。
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覆藏。同名阴贼。菩萨观覆。如戴高山。履于巨海。
如来以形式目世间覆藏。及发露人之覆藏者。同名阴谋贼害之人也。如戴高山。履巨海。言其上下皆是自取没身也。世人以为能藏其过者为侥幸。无自露其过者。乃至他人发露犹不肯承认。岂知过非露而不能消。隐藏其过。即保存其过。以待将来受重报。世人岂知之乎。
二明六报。三。初总标。二征别。三别示。今初。
云何六报。阿难。一切众生。六识造业。所招恶报。从六根出。
报。即果也。言上十因。每一因皆受六报。如人作恶。必须六识齐心。若单独一识。则恶作不成。如讼因。虽以舌识为主。必须眼见耳闻。意思身行。鼻嗅相助而能成讼事。故曰。六识造业。以业由六识造故。所以报亦从六根出。不从一根出也。然六根虽齐受报。而有主犯从犯之别。如淫因。以身识为主犯。余五识为从犯。若见因。以眼识为主犯。余五识为从犯等。六根互相交报故。又名六交报。
二征别。
云何恶报从六根出。
此从总标中发生问题。以起下文六报。
镇江玉山沙门守培疏
皈依弟子云常忍校刊
九枉因。四。初行枉事。二成枉业。三受枉果。四警远离。今初。
九者枉习交加。发于诬谤。
谄曲不直。无故加害曰枉。此枉事。而枉与他人者。其发始于诬言毁谤。即无故加害与人。令人受冤枉也。非诬谤不足以冤枉与人。故曰发于诬谤。
二成枉业。
如是故有合山合石。碾硙耕磨。如谗贼人。逼枉良善。
因中有以恶事加于人。令人无处回避者。故有合山合石等业。碾硙耕磨。皆是弱被强陵。欲分皂白。破心裂胆。反覆申明。故如谗贼之恶人。威逼冤枉于良善之人也。
三受枉果。
二习相排。故有押捺捶按。蹙漉衡度诸事。
枉身与枉业会遇。互相排挤。押捺捶按。即合山合石等加罪于人之果也。蹙。谓逼迫。要承认其罪也。漉。谓捞漉。要得其所失也。衡。谓衡其轻重。度谓度其多寡。如是诸事。皆由往昔枉逼与人。非满自愿而不已。故感此果也。
四警远离。
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怨谤。同名谗虎。菩萨见枉。如遭霹雳。
以恶言加害于人。令人无处逃避曰谗。如来见怨家。互相毁谤。其猛厉而又毒恶。故名谗虎。霹雳。即雷也。菩萨见有无故冤枉与人者。犹如当头霹雳。令人胆颤心惊。无处回避。总言枉之与人。其害之甚。不可不远离也。功疑当偿。罪疑当恕。常忆此二句。可以不造枉因矣。
十讼因。四。初行讼事。二成讼业。三受讼果。四警远离。今初。
十者。讼习交諠。发于藏覆。
诉罪于官厅曰讼。互相辩非曰諠。言凡事诉讼于官。必各执一是。以致互相諠哗。而不能已。其讼之始。必因于藏覆。藏覆者。或自己隐没他人之财物。或他人令自己冤屈不能发露。由兹而起诉讼故。
二成讼业。
如是故有鉴见照烛。如于日中。不能藏影。
以有諠露覆藏之事故。而成鉴见照烛之业。交讼之时。各露其过。丝毫不容隐藏。犹如人在日中。不能藏影。业境现前。亦如是也。
三受讼果。
二习相陈。故有恶友。业镜。火珠。披露宿业。对验诸事。
习业与习心两相陈列。宿业昭彰。有如恶友言其罪。业镜照其罪。火珠明其罪。各此宿业昭彰。比验分明。不能隐覆。皆由前世揭露人过所感之报也。
四警远离。
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覆藏。同名阴贼。菩萨观覆。如戴高山。履于巨海。
如来以形式目世间覆藏。及发露人之覆藏者。同名阴谋贼害之人也。如戴高山。履巨海。言其上下皆是自取没身也。世人以为能藏其过者为侥幸。无自露其过者。乃至他人发露犹不肯承认。岂知过非露而不能消。隐藏其过。即保存其过。以待将来受重报。世人岂知之乎。
二明六报。三。初总标。二征别。三别示。今初。
云何六报。阿难。一切众生。六识造业。所招恶报。从六根出。
报。即果也。言上十因。每一因皆受六报。如人作恶。必须六识齐心。若单独一识。则恶作不成。如讼因。虽以舌识为主。必须眼见耳闻。意思身行。鼻嗅相助而能成讼事。故曰。六识造业。以业由六识造故。所以报亦从六根出。不从一根出也。然六根虽齐受报。而有主犯从犯之别。如淫因。以身识为主犯。余五识为从犯。若见因。以眼识为主犯。余五识为从犯等。六根互相交报故。又名六交报。
二征别。
云何恶报从六根出。
此从总标中发生问题。以起下文六报。
往期推荐
禅门中至宝,牧牛图全解
《坐禅仪》| 百丈怀海禅师开示坐禅之要术 !
心空境寂,了了常明|六祖惠能大师谈观照,一悟即至佛地
往期推荐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