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无俱非。心言路绝
欢迎关注祖道影
《成唯识论》(梵文 विज्ञप्तिमात्रतासिद्धि Vijñāptimātratāsiddhi),佛教论书。又名《净唯识论》,简称《唯识论》。玄奘糅译印度亲胜、火辨、难陀、德慧、安慧、净月、护法、胜友、胜子、智月等十大论师分别对《唯识三十颂》所作的注释而成。10卷。传说玄奘留学印度时,曾广收十家注释(每家各10卷),并独得玄鉴居士珍藏的护法注释的传本。回国后,原拟将十家注释全文分别译出,后采纳窥基建议,改以护法注本为主,糅译十家学说,由窥基笔受,集成一部。
玄奘(602年-664年;梵文:ह्वेनसांग / hvenasāṃga),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师也俗称唐三藏,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创始人。俗姓陈,名袆,出生于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市南境)。 《成唯识论》卷二 护法等菩萨 (造),(唐)玄奘(译)
复如何知。诸有为相。异色心等有实自性。契经说故。如契经说。有三有为之有为相。乃至广说。此经不说异色心等有实自性。为证不成。非第六声便表异体。色心之体即色心故。非能相体定异所相。勿坚相等异地等故。若有为相异所相体。无为相体应异所相。又生等相若体俱有。应一切时齐兴作用。若相违故用不顿兴。体亦相违如何俱有。又住异灭用不应俱。能相所相体俱本有。用亦应然。无别性故。若谓彼用更待因缘。所待因缘应非本有。又执生等便为无用。所相恒有而生等合。应无为法亦有生等。彼此异因不可得故。又去来世非现非常。应似空花非实有性。生名为有。宁在未来。灭名为无应非现在。灭若非无生应非有。
又灭违住宁执同时。住不违生何容异世。故彼所执进退非理。然有为法因缘力故。本无今有。暂有还无。表异无为假立四相。本无今有有位名生。生位暂停即说为住。住别前后复立异名。暂有还无无时名灭。前三有故同在现在。后一是无故在过去。如何无法与有为相。表此后无为相何失。生表有法先非有。灭表有法后是无。异表此法非凝然。住表此法暂有用。故此四相于有为法虽俱名表而表有异。此依刹那假立四相。一期分位亦得假立。初有名生。后无名灭。生已相似相续名住。即此相续转变名异。是故四相皆是假立。复如何知。异色心等有实诠表名句文身。契经说故。如契经说。佛得希有名句文身。此经不说异色心等有实名等。为证不成。若名句文异声实有。应如色等非实能诠。谓声能生名句文者。此声必有音韵屈曲。此足能诠何用名等。若谓声上音韵屈曲即名句文。异声实有。所见色上形量屈曲。应异色处别有实体。若谓声上音韵屈曲如弦管声非能诠者。此应如彼声。不别生名等。
又谁说彼定不能诠。声若能诠。风铃声等应有诠用。此应如彼不别生实名句文身。若唯语声能生名等。如何不许唯语能诠。何理定知能诠即语。宁知异语别有能诠。语不异能诠人天共了执能诠异语。天爱非余。然依语声分位差别而假建立名句文身。名诠自性句诠差别。文即是字为二所依。此三离声虽无别体。而假实异亦不即声。由此法词二无碍解境有差别。声与名等蕴处界摄亦各有异。且依此土说名句文依声假立。非谓一切。诸余佛土亦依光明妙香味等假立三故。有执随眠异心心所。是不相应行蕴所摄。彼亦非理。名贪等故。如现贪等。非不相应。执别有余不相应行。准前理趣皆应遮止。
诸无为法离色心等。决定实有理不可得。且定有法略有三种。一现所知法。如色心等。二现受用法。如瓶衣等。如是二法世共知有。不待因成。三有作用法。如眼耳等。由彼彼用证知是有。无为非世共知定有。又无作用如眼耳等。设许有用应是无常。故不可执无为定有。然诸无为所知性故。或色心等所显性故。如色心等。不应执为离色心等实无为性。又虚空等为一为多。若体是一遍一切处。虚空容受色等法故。随能合法体应成多。一所合处余不合故。不尔诸法应互相遍。若谓虚空不与法合。应非容受。如余无为。又色等中有虚空不。有应相杂。无应不遍。一部一品结法断时应得余部余品择灭。一法缘阙得不生时。应于一切得非择灭。执彼体一理应尔故。若体是多便有品类。应如色等。非实无为。虚空又应非遍容受。余部所执离心心所实有无为。准前应破。
又诸无为。许无因果故。应如兔角。非异心等有。然契经说有虚空等诸无为法。略有二种。一依识变假施设有。谓曾闻说虚空等名。随分别有虚空等相。数习力故心等生时。似虚空等无为相现。此所现相前后相似无有变易假说为常。二依法性假施设有。谓空无我所显真如。有无俱非。心言路绝。与一切法非一异等。是法真理故名法性。离诸障碍故名虚空。由简择力灭诸杂染。究竟证会故名择灭。不由择力本性清净。或缘阙所显故名非择灭。苦乐受灭故名不动。想受不行名想受灭。此五皆依真如假立。真如亦是假施设名。遮拨为无故说为有。遮执为有故说为空。勿谓虚幻故说为实。理非妄倒故名真如。不同余宗离色心等有实常法名曰真如。故诸无为非定实有。
往期推荐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