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亲自告诉你,如何保证百分之百往生?


   

编者语


现在念佛人多,但是得其关要者少。为使更多净业行人掌握净土法门的关要,增上往生信愿,净土解行微信平台,将陆续发布念西法师《净土法门关要及修学歧途》,望诸道友能持续跟进学习,真诚随喜您精进闻法的功德!

辨析往生条件
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


正面立宗:

1. 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

2. 信愿又以胜解为根本;

3. 决定信则决定生。

关于立宗

立宗,也就是“所立宗旨”。我们所主张的观点是什么?当然就是蕅益大师的名言:“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这是我们再再强调的。

净土法门的特点和宗旨,就在这两句话“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即使你没有一心不乱,有真信切愿决定往生;没有真信切愿,即使你念到一心不乱,那也不一定往生。

今天我们从正面来论述,如何成立宗旨。

对于这个道理,我们不是仅仅简单、大致地知道一点就可以了。要了解得越多越好、越详尽越好,这样你的信心才会越大;不但知道,还要把所知的道理,拿来思维、抉择、讨论,提出问题来。有些人可能自己提不出问题,那就需要有人帮你提出来,大家互相讨论。

这样真正明白之后,接着再来针对自心,你不妨现在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求生净土,来信愿念佛。这样边念佛,边问自己:“我这样念佛能不能决定往生?”内心是否非常踏实、没有丝毫怀疑、充满十二分的信心?如果心里还有一点发虚、不踏实,那说明你这里还是有问题。

是否相信自己这样念佛,绝对百分之百往生?“我现在就是等着往生!”你有没有这样信心?如果你真能断除疑惑,有这样的信心,那是非常殊胜的,那你确实可以决定往生。

当然有些人因为心太粗,所以自以为:“我应该决定能够往生。”但实际上你再问两句,他马上要露馅了。这些并不能算数。

真正具足信心的人,在外表上会有特点。所以你不要自欺欺人,明眼人从你外在身语上的显现,一眼就能看出来。有真信切愿的人肯定跟一般人不一样。

首先,信愿具足的人,行上会非常精进。一有时间,他就会念念执持名号,不会懈怠放逸;另外,他是以信愿为主,信愿真切,所以自然能放下世间琐碎的事情。他处处会以念佛求生净土为第一,自然也就具足一定的出离心。这些都是最起码的。

你如果这些外在的表现都没有,那说明并不是真正的信心。当然,真信切愿不仅可以从外在的身语上观察出来,实际上你内心应该也知道自己有没有信心。
下面我们正式进入正面立宗。

■ 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

歧 途
❖ 修学歧途:
如前已明。不在信愿上下手,只在念佛功夫上用功,却因种种原因而怀疑自己不能往生。

第一个内容就是“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这个净土法门最大的关要、宗旨,你内心如果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从反面讲,就会误入歧途。

就像前面讲的,因为你不明白这个道理,没有抓住净土法门的关要,就不会在信愿上注重、下手,而会在念佛功夫上讲究。
因为没有一心不乱,以及其它种种原因,就怀疑自己不能往生,自然就会误入歧途,修法的大方向错误了。这样用功用错地方,误入歧途,就会劳而无功。
许多念佛人甚至念了一辈子,怀疑了一辈子。实际上他用功没有用对地方,没有抓住净土法门的关要,但自己几十年、一辈子都没有察觉,非常可惜。
下面我们分教证、理证(推理)、比喻来学习。一般情况下,按佛法讲,我们成立某个观点,都要通过教证、理证以及比喻(当然比喻也可以放在理证里)。理证,一般分“宗、因、喻”,“宗”就是立宗,“因”就是理由,“喻”就是与它所讲意义相同的比喻。
教  证
先来看教证。教证分“佛经”和“祖师大德教言”两类,先来看佛经。
佛  经
1.《无量寿经》
❖ 《无量寿经》第十八愿: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第一个佛经就是《无量寿经》第十八大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至心”就是真实心;“信乐”就是信;“欲生我国”就是愿。

所以“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有决定信则决定往生,有真信切愿就能“万修万人去”,百分之百往生,这个观点不是后代祖师大德发明的,而是释迦牟尼佛宣说的、阿弥陀佛因地法藏比丘所发的第十八愿。

就像前面给大家介绍的,印光大师皈依弟子王慧常居士。他因为没有时间念佛,念佛功夫没有达到一心不乱,所以病危的时候就非常遗憾。

后来他向印祖报告,印祖就呵斥批评他:“你如果这样想,那你就往生不了。什么叫念好?十念当往生。”印祖根据的就是第十八大愿。所以,第十八大愿是我们教证依据最原始的出处、源头。

我们看,第十八大愿最关键的是“至心信乐,欲生我国”。“至心”就是“至诚心”,善导大师解释为真实心;“信乐(yào或lè)”就是信心,也就是“三心”中的“深心”,深信之心;“欲生我国”就是“回向发愿心”,信愿行的愿。

所以“至心”就是“至诚心”,“信乐”就是“深心”,“欲生我国”就是“愿心”,实际上就是《观经》里讲的三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三心就是真信切愿。

下面“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乃至”是省略词。意为:你只要“至心信乐,欲生我国”,那不论上尽一形,还是下至一日、七日,甚至十声、一声念佛,都必定往生。这是善导大师的解释。

.

这样我们就知道,你只要“至心信乐,欲生我国”,十念一念,也能往生。这说明什么道理呢?说明能否往生不在你念佛功夫、念了多少数量、有没有到一心不乱,而在念佛的质量。

当然,念佛的质量不是说一定要一心不乱,而是指真信切愿。有了这个信愿,念一声也决定往生。

换句话讲,第十八愿要说明什么道理呢?说明只要有真信切愿,可以不用考虑任何念佛功夫、念佛数量,什么都不要管它,你只要有真信切愿就可以。

《无量寿经》第十八大愿非常重要。而在《观经》里,就像刚才讲的经文“具三心者,必生彼国”,这是释迦佛宣讲的。“具三心”就是有真信切愿,那就“必生彼国”,决定往生。以及善导大师对《观经》里三福九品的判定:“三心通九品”,只要有真信切愿就决定往生。

下面再来看《观经》。
2.《观经》
❖ 《观经》:
“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
《观经》原文:“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这是“三心”,也就是第十八愿中的“至心信乐,欲生我国”。“至诚心”就是真实心;“深心”就是信;“回向发愿心”就是愿。
关于《观经》中“具三心者,必生彼国”的观点,下面我们看善导大师在《往生礼赞》中的解释。这也是前面提到的,净土法门的安心法门。
❖ 善导大师《往生礼赞》:
“问曰:今欲劝人往生者,未知若为安心、起行、作业,定得往生彼国土也?
答曰:必欲生彼国土者,如《观经》说者:‘具三心必得往生。’”
许多人念佛,念了一辈子,怀疑了一辈子:“我这样念佛能往生吗?”实际上,他一直心不安,对自己念佛没有信心,一直有怀疑,但自己都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真正念佛人,就像善导大师所抉择的——首先要“安心”,接着“起行”、“作业”。“安心”也就是有真信切愿,相信自己念佛绝对能往生,这样就心安了,再也不怀疑了,这是第一步。能做到第一步是非常殊胜的,相当于往生的船票到手了,你就百分之百能往生。
关于这个道理,善导大师在《往生礼赞》中有一个问答:“问曰:今欲劝人往生者,未知若为安心、起行、作业,定得往生彼国土也?”想劝人往生,当然问者自己首先要往生,才能自利利他。但是不知道怎样“安心、起行、作业”。
“安心”是从三心上讲;“起行”,按《往生论注》中的“行”,就是天亲菩萨(世亲菩萨)所讲的五念门行:礼拜门、赞叹门、发愿门、观察门、回向门,这是从行上讲;“作业”就是事修的方面。
“定得往生彼国土也?”问者说,怎样安心、起行、作业来修学净土法门,才能决定得生彼国土?
许多人念佛心不安,对自己总是怀疑,怎样才能安心,再起行、作业,就能百分之百往生?怎样才能做到这样的利益呢?
下面善导大师自己回答:“必欲生彼国土者,如《观经》说者:具三心必得往生。”原文就是“具三心者,必生彼国。”
怎样安心?善导大师就以《观经》的八个字“具三心者,必生彼国”来安心。你真正理解了,接受了,不怀疑了,你的心就安了。所以念佛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使自己安心。这是净土法门的安心法门,非常重要。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修道天

修道天网为您提供最新的修道天信息,让您快速了解修道天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修道天。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